华北油田连续七年的亏损局面得到扭转
本报讯(记者岳双才 李 季)华北油田上上下下认真研究“花钱”的学问,在调整投资结构中,让效益成为投资决策的主宰。1995、1996两年节省投资2.3亿元,结束了连续7年的亏损局面。与此相对应的是,相继探明了6个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油田,形成10年来探明储量的高峰,结束了原油产量连续14年不断下降的被动局面,各项工作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华北石油管理局坚持效益第一,搞好投资结构调整,这步棋是被“逼”出来的。这个油田1979年原油产量上升到1733万吨之后,便开始逐年下降,最低点降到年产460万吨。人均产油量只有45吨,不及石油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原油成本急剧上升,连续7年出现政策性亏损。1994年以来,他们横下一条心,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新路子。
首先,他们制定完善详尽的投资效益标准,让效益成为每项投资的主宰,实行效益一票否决制。有了效益标准,使投资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两年勘探按照效益标准,随时调整生产部署,少打无效进尺,1994年少打探井进尺1万多米,节约投资1100万元,而探明地质储量却比上年增加375万吨,是近10年来最多的一年。
油田开发系统为实现效益标准,对已探明未动用的储量重新进行经济评价,达不到效益标准的区块坚决不上或缓建。对已经开发的区块,彻底改变过去只要产量、不问效益的做法,仅1995年全局就关掉无效油水井150口,一年节约费用7000多万元,原油产量回升2万吨。
在调整投资结构中,他们将有限的资金流向优势产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力求投资的最大回报率。一是集中资金优先保证勘探开发的需要;二是将资金向新的经济增长点倾斜;三是深层次挖掘提高投资效益的新途径,投资向科技兴油倾斜;四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建设投入,对后勤配套、机修工程提出“五个不新建”“两个不扩建”“一个不重建”。去年全局新成立了十五个二级单位,新组建单位的办公用房、用车一律通过调整解决,严格控制了装备总量增长。
在调整投资结构中,华北油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利用市场机制,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实现了投资来源多元化。在油田驻地商业街改造过程中,管理局未投一分钱,完全靠筹集社会资金建成了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的综合性商业市场,不仅改善了职工购物环境,而且还创利税1100多万元。
(载于1997年10月20日《中国石油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