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腹地,白洋淀边,华北油田至今已走过了35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浇灌,一个特大型现代化石油企业,像盛开在燕赵大地的一朵奇葩,正以其不断发展的崭新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华北油田的35年,是一部浓墨重彩的艰苦创业史,是一部奋发进取的科学发展史。伴着时代的铿锵足音,华北油田已为国家建设奉献出2.5亿多吨的原油,累计生产油气在中国石油排名第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硕果累累,谱写和奏响了一曲曲恢宏的乐章。
艰苦创大业
让我们把镜头拉到1975年春节前夕。当时正值深冬时节,滴水成冰,朔风怒号。3269钻井队开进位于任丘辛中驿构造带的任4井井场,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开钻。经过紧张钻进,7月3日,散发着浓烈油香的黑色油流自任4井奔涌而出。这口井由此成为华北油田的发现井。
凝聚着几代石油人的不懈追求和期待,任4井初期日产原油达到1014吨,从此揭开了古潜山油藏千古之谜,宣告了华北油田的诞生。一位当年曾参加过任4井会战的老石油用诗一样的语言动情地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场面撼人心魄,甚为壮观,喷势之迅令风驻足,吼声之烈使河也哑然。”
任4井喜喷高产工业油流后,冀中多年勘探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以此为开端,打开了石油人的找油新思路。紧接着,从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有6口油井先后建成千吨高产井。其中,任7井日初产高达4600吨;任9井经酸化后放喷,获得日初产5400吨以上的高产,迄今仍位居我国单井初产油量之冠。由此,任丘油田大局已定,基本摸清了油藏规模。“六口井定大局”一时成为我国石油勘探史上的美谈,中国石油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1975年12月29日一大早,大港油田会战采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郑明芝率领的24人采油小分队,高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从大港油田赶到任丘县城南面的一大片盐碱滩上安营扎寨,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这里很快出现了一个由帐篷、板房组成的石油会战基地。
1976年,国务院批准冀中地区展开石油工业大会战,随后,来自大港、大庆、长庆、玉门等油田的3万多石油健儿,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燕赵大地,在冀中26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了石油大会战。由于当时正是十年浩劫的最后一个年头,经济衰退,物资奇缺。顶着各种压力艰苦奋战的石油工人,吃的是玉米面窝头、大白菜和土豆,睡的是挡风不挡寒的帆布帐篷。春夏之交的冀中平原整日刮风,每遇到风沙弥漫的天气,简直使人睁不开眼睛,但建设大油田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
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参战石油工人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奋力拼搏,以苦为荣。当时,在石油工人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谁说会战苦,我说最幸福。天天传捷报,越干劲越足。”
华北油田会战初期,近百台钻机广布华北平原,一口口高产井争奇斗艳,千吨井、双千吨井亮点不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成了年产1000万吨的生产规模,实现了当年勘探、当年建设、当年开发、当年收回国家投资,写下了中国油田建设史上的新篇章。能够在短短一年里,建成年产油能力1000万吨的规模,华北油田不仅在全国创出了高速、高质、高效勘探开发油田之范例,更为时值十分困难的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劲活力。
为了向国家建设奉献更多的石油,华北油田人不负众望,连创佳绩,1977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1978年达到1723万吨,跃居全国油气田第三位,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上亿吨做出了突出贡献。1979年,正是华北油田投入开发的第四个年头,在新中国成立30周年之际,华北油田创出年产1733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为而立之年的新中国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华北油田的大规模开发,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尤为重要的贡献。从1977年起,华北油田连续保持年产原油1000万吨以上,保持了10年全国“油老三”的光荣地位。
华北油田的开发建设,在中国石油工业史上创造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个高速开发的油田,实现了当年勘探、当年开发、当年建设、当年收回全部国家投资的“四个当年”;第一个确立了“古潜山”“新生古储”新概念、新理论,发现并建成中国最大的古潜山碳酸盐岩高产油田;第一个打出全国单井产量最高的油井——任9井,日初产达5400吨;第一个把天然气输送到首都北京。到今年9月,先后有56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开发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由于碳酸盐岩油田的特殊性,产量逐年下降。面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稳产难度越来越大的严峻挑战,为应对储量危机,华北油田提出了“潜山与第三系并举、油气并举、深层与浅层并举”的勘探开发方针,做出了“稳定冀中,发展二连”的战略决策。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的二连油田,1989年开发,最高产量达到125万吨,为实现华北油田产量接替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上缴利税20亿元,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北油田深挖老区潜力,加快寻找新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大上稳产上产措施,实现了原油生产走出“锅底”、稳定发展,且逐年有所回升的开发目标。特别是任丘潜山高含水期的开发实践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2004年逐步爬升至目前的油气当量500万吨。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油田公司推进实施精细勘探开发,5年累计发现储量是前20年的4倍,形成了潜山勘探储量增长的新高峰。2000年油田公司成立时,三级储量仅为6340万吨,而“十一五”期间,油田三级储量年均达到亿吨以上。在稳产难度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原油产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储量替换率连续10年大于1,油田递减连续8年持续减缓,油田平均单井日产量从2009年底的2.8吨上升到2010年的3吨,今年单井产量继续呈现上升势头。
在35年的华北油田发展进程中,艰苦创业的动人篇章不仅可圈可点,更可歌可泣,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1976年,3222钻井队在晋县赵兰庄赵1井冒死战井喷,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壮歌;石油工人昼夜施工,风餐露宿,用最快的速度建成了南北两条输油大动脉;远征塞外边陲,高速开发建设了年产百万吨的二连油田,内蒙古三项石油工程全面告捷……
这一切,无不闪烁着艰苦创业的灿烂之光。35年,华北油田的建设者以辛勤的劳动和忘我的工作,谱写了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涌现了6名全国劳动模范、2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130名省部级劳动模范。
创新求发展
油气生产作为油田的支柱产业和最大优势,带动钻井、炼化、科技、矿区建设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华北油田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提供了保证。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华北油田的历届领导班子直面困难,科学决策,勇于改革,励志创新,奋发图强。
为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华北油田制定“让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炼油化工业务”的重要决策。1987年,华北石油药剂厂建成投产,经过4次扩建改造,从年加工能力100万吨、500万吨,逐年扩大炼油规模,如今华北石化公司年加工能力1000万吨扩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1992年呼和浩特炼油厂建成投产,经过3次大的扩建改造,呼和浩特石化公司由原来的年加工能力100万吨、150万吨正在向年加工能力500万吨的炼化企业迈进。
与此同时,华北油田天然气开发与综合利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5年10月21日,华北油田向北京输气工程建成投产,年供气3.5亿立方米,为净化首都城市环境、支援首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华北油田坚持向新技术要产量、要效益,在勘探开发领域,从油气成藏理论研究、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的广泛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创新;从潜山和砂岩油藏中后期有效开发的研究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和应用,科技创新为油田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高压喷射钻井技术为中心,包括高效能钻头、优质钻井液在内的三大钻井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钻井速度实现了更大飞跃;钻井能力也发展到可打超深井、定向井、套管开窗侧钻井、多目标丛式井和水平井。
按照集团公司统一要求,华北油田加快重组改制步伐,集中力量进行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从1996年开始主辅分离,相继成立了15个服务处。在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矿区管理与服务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1999年10月,伴随着中石油内部大规模重组改制,华北油田重组分立为华北石油管理局、华北油田分公司,之后又分离出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华北石化分公司等单位。
华北油田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相继开辟了以塔里木、吐哈、长庆、冀东为主的国内市场;挺进涩宁兰、西气东输、陕京二线等管道建设市场;做大做强了钢管制造业;坚持“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两条腿走路,在10余个国家从事工程技术服务。
大力推进矿区建设,把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华北油田对矿区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和环境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五路一排”工程;实施了美化绿化矿区环境、开发经济适用住房、改建扩建菜市场、兴建总医院门诊楼等一系列“民心工程”。同时,大力实施一线环境建设工程,使井站管理规范化、生产现场标准化、员工食宿公寓化、岗位行为规范化。
2008年2月,中石油持续实施专业化重组。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制造等业务被剥离,管理局其他单位与油田公司重组整合为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保留华北石油管理局名称。
重组整合后,油田公司决策者审时度势,着眼发展,科学决策,确立了建设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华北油田特色的地区能源公司的发展定位,明确“持续、有效、稳健、和谐”发展战略,提出“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发展愿景。
在稳健发展常规油气业务的同时,华北油田把目标锁定新能源新领域。在山西沁水盆地累计探明了千亿立方米储量整装大气田,开发完成了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示范工程,实现了煤层气规模化管道外输和商业化运营,初步形成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积累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管理经验,为煤层气事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沁水盆地煤层气的大规模商业开发,是华北油田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石油新能源事业迈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标志。
积极参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2008年成功中标苏里格气田苏75区块。到2010年底,顺利完成苏75系列集气站建设投产,日产突破200万立方米,实现商品气量5.1亿立方米,创造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不凡业绩。
积极加强培育储气库项目综合协调、加快工作节奏,苏4、文23、顾辛庄等6个储气库初步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兴9储气库完成可行性研究,前期注采试验井顺利钻进。
顺利完成地热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不断加快工作节奏,实现了部分油井维温系统投产。与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南方油田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矿区燃气业务快速发展,成立了河北华港燃气集团公司,在保证矿区居民用气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周边市场,大力开展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到2010年累计销售天然气19.96亿多立方米,实现经营收入29.83亿元。
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果。坚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技术攻关研发和应用,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精细研究和思维创新,古潜山油藏勘探开发技术持续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精细谱新篇
在华北油田的科学发展中,精细管理和“有作为党建”成为两大品牌,铸就辉煌,演绎精彩。
对于华北油田这个中型规模、勘探开发30多年的老油田,效率效益决定了它的生存与发展。
精细管理伴随华北油田的发展而发展,是华北油田几代人和决策者管理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从自发到自觉的跨越,形成了在全油田各专业、各层次、各领域系统实施的精细管理模式。
油田公司不懈探索华北油田科学发展之路,使精细管理逐步形成具有华北油田特点的经营模式,为提高油田经济运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华北油田精细管理日渐完善并不断发展深化,探索形成了“全方位整体优化、全要素经济评价、全过程系统控制”的精细管理模式。这是在“九五”末和“十五”形成“细分管理单元、量化考核指标、管理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精细管理做法基础上又一次新的质的跨越。
“三全”精细管理的本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管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内涵式、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制度标准为指引,以风险控制为前提,以流程管理为基础,组织企业各管理单元和要素持续精确、高效、协同运行,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更强竞争力和更大发展空间;关键是统筹规范、细化优化、创新创效和全员参与。
油田公司精细管理的特点是整体、系统、效率。整体,就是站在全局高度,宏观把握企业发展走向,注重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运行,把握企业发展的均衡性;系统,就是更加深刻地把握工作节点与管理单元的联系和运作规律,建立更加适合的企业架构,把握企业发展结构的合理性;效率,就是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创造新的生产力,在有限的投入中实现更多的回报。
华北油田持续深化精细管理,把每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作层面、每道工作程序都涵盖在科学管理系统的有效控制之下,使管理尽可能细化、量化,进而落实到每个生产要素的具体环节中,使经营油田的任何一个环节和要素上的效益、效率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华北油田依靠精细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可圈可点。随着精细管理的持续深化,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华北油田逐步实现低风险高效率、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三全”精细管理经验在集团公司全面推广,《“三全”精细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油田公司被评为全国首批管理创新示范单位和河北省最具竞争力企业。
通过精细管理的持续深化,油田公司推进企业发展实现“四个转变”,即统筹发展常规油气和新能源,加快实现向综合能源型企业转变;大幅提高科技贡献率、科研成果转化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加快实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积极运用管理和技术新成果,指导发展新实践,加快实现向管理创新型企业转变,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华北油田的科学发展。
华北油田精细做好党建工作,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市场开拓、科技创新、矿区服务等各项工作产生强力推动作用,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35年来,有两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被中央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3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83名优秀共产党员、7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省部级表彰,华北油田先后被评为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巡视组和国资委领导先后到华北油田调研,称赞华北油田党建工作是“有作为党建”。
华北油田创新基层党建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培育“四有”员工队伍和创建“五型四满意”机关为载体,构建“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方式,组织开展“转变发展方式”“新能源新领域”等专题学习,形成了“七位一体”学习模式,并把学到的新认识、新理论、新成果转化为指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制定并实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有效措施。油田连续7年实现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在山西建成中国第一个数字化煤层气田,精细管理经验在中石油得到全面推广。
针对专业化重组、业务整合和劳动组织调整变化,华北油田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做到配好一个书记,建好一个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形成一个好机制,以“创特色、建堡垒、增活力”为主题,使基层党支部成为加强基层建设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组织设置与劳动组织结构调整同步进行、党政干部同步配备、党政工作同步规划、党政功能同步到位的“四同步”原则,为基层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细化考核,进一步明确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基层党支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华北油田各级党组织在基层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素质工程”系列活动,并与创建特色党支部、党支部达标创先等活动紧密结合,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在生产经营中争作生产的骨干、攻关抢险的先锋、创收增效的标兵、维护稳定的模范,促进了党员全员素质的提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持续深化“一个党员一个岗、设岗定责进社区”活动,社区党支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稳定的能力更加突出。近两年,涌现出近千个“党员责任区”,800多个“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井站”。
华北油田把助推科学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经济建设在哪里“架灶”,党建工作就在哪里“添柴”,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新格局。油田各级党组织把党建工作紧紧融合于生产经营之中,主要体现在凡影响和制约生产经营的一些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急、难、险、重任务和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等,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实现党建活动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并形成了“设岗定责”、党建“三联”责任点等特色做法。采油二厂党委针对生产一线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基层“党建立项攻关”,由“贴近”为“融入”,既丰富了党建内涵,拓宽了党建工作领域,又规范了基层党建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新的平台。
华北油田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形成了具有华北油田特色的“四新”形势任务教育叫响品牌、精细管理文化深入人心、总经理党委书记信箱架起沟通平台、先进典型群英荟萃、政研工作硕果累累等“十大亮点”。结合油田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重点工作,跟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宣传了“中国石油榜样”曹树祥和靳占忠,选树了“华北油田·榜样”“华北油田·旗帜”“十佳职业道德模范”“身边的好人”“感动油田人物”等各类先进典型,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抚今追昔,华北油田35年的奋进历程,绘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石油画卷。35年的光荣岁月,包含着多少温暖和难以磨灭的记忆。在华北油田勘探开发建设35年的史册中,记载着历代领导对这座油田、对这支石油大军的殷切关怀。
从华北油田会战到现在,胡耀邦、江泽民、李先念、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余秋里、康世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王涛、马富才、陈耕等石油部、总公司、集团公司领导给华北油田带来关心和指导。
面对新的征程、新的起点,华北油田又精心绘制了更加宏伟美好的蓝图。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和谐稳定为主旨,以持续深化精细管理为主频,稳健发展常规油气业务,快速发展新能源新领域业务,优化发展综合服务业务,做好做优多元开发业务。到“十二五”末,油气当量规模从500万吨发展到800万吨,经济总量从255亿元扩大到510亿元。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华北油田,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油田,这个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油田,在建设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华北油田特色地区能源公司的征程上,正以满怀豪情,书写着“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新篇章。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华北油田正万众一心,志在必得,再展宏图!
(载于2011年9月29日《华北石油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