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点滴铸就真文章

点滴铸就真文章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建英7月6日,我们正在编辑第101期《华北石油报》。相比之下,我们的专业记者,尤其是岳双才老师写作的文章,就是编辑们喜爱的好文章。这本集子里,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是岳双才老师的见报后稿,有一小部分是见报前稿件。通读岳双才老师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使客观表述与艺术感染实现了完美融合,这得力于他所使用的色彩丰富的语言。

白建英

7月6日,我们正在编辑第101期《华北石油报》。这期一版头条是岳双才老师写的题为《油地携手共发展》的通讯。2000多字的稿件,写得很干净利索,在编辑过程中,文字改动很少。几校之后,岳双才老师专门过来,与我们商量是不是文章的段落太大了,需要不需要再分出几个自然段?

我们很感动。这就是岳双才老师为文的特点:字斟句酌练硬功,点滴铸就真文章。要说这点,在新闻中心可能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干净利索的表述

无论是以前做编辑,还是现在主管报纸编辑部,只要见到岳双才老师的文章,我就不自觉地松口气,因为他的文章字、词、句基本没有什么错,审他的稿子放心、省心。

平时,我们做编辑,工作量最大的还是在改稿上,要把政策关、逻辑关、字词关、句子关、专用名称关等等,多数稿件到最后见报时,已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经常阅读好文章,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我们编辑平时接触到的稿件里难得一见精品,有时,我们不自觉地慨叹:这么下去,我们编辑的写作水平可能要被同化了。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渴望:编辑待有精品出,只做嫁衣心也甘。相比之下,我们的专业记者,尤其是岳双才老师写作的文章,就是编辑们喜爱的好文章。

这本集子里,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是岳双才老师的见报后稿,有一小部分是见报前稿件。比如通讯《草原深处党旗高扬》,这篇文章在《中国石油报》发表时基本就是原文,在《华北石油报》发表时,岳双才老师考虑到当时是四开四版小报,版面容量较小,于是主动把文章压缩到1000多字。集子里的这篇是岳双才老师的原文,没有经过编辑加工,我们可以从中领略一下他写作的真功夫。

文章如此开篇:“尽管已近7月,因干旱少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不少地方还是一片萧瑟,枯黄的草儿随风摇曳。在记者采访的几天里,正赶上入夏以来的一场春雨,雨后的草原几天工夫就变得满眼绿色,煞是好看。来到位于草原深处的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采访,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浓厚气氛,一种旺盛的人气让我们几乎忘了这里正是被称为全国离国门最近、条件最为艰苦的二连油田。”短短180多字的开篇,蕴涵着丰富的新闻信息和新闻现场感,从这小段话里,我们知道了记者采访的时间是7月,采访的对象是二连油田,要采访、探究的是这里何以形成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浓厚气氛,而且知道了这里下了入夏第一场雨,能够感知绿色扑面而来,并且,还知道这里是全国离国门最近、条件最为艰苦的油田。这些信息无疑是最基本的,有的甚至还是最独具特色、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岳双才老师开篇交待干净利索、条理分明,而且又是自然流畅,毫无生硬做作,没有相当的笔力是无法达到的。

但是人无完人,岳双才老师的文章也并非完美无缺。在通讯《草原深处党旗高扬》的第一部分,“作为一个塞外油田,且不说它的勘探开发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单说油水井1833口,平均单井产量只有1.1吨,加之点多、面广、线长,二连油田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这几句话写得就不太顺畅,开发面积、油井数、单井产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但表述不恰当,后面谈到的“点多、面广、线长”和前面是一个意思,没有进一步的逻辑关系,可以删除,如果要我编辑,我会改为“作为一个塞外油田,其勘探开发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油水井多达1833口,而平均单井产量只有1.1吨,二连油田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这些修改意见没有事先和岳双才老师商量过,也不知他是否认同。但作为报社资深记者,岳双才老师并没有霸气,而是经常鼓励编辑们大胆修改。只是由于他的文章比较严谨,文字之间几乎是严丝合缝,编辑要想改动,不读上几遍是不能下手的。

可贵的版面意识

人常说,记者与编辑是一对矛盾,记者总希望稿子段落长、篇幅大,而编辑为了让版式更好看所以总想让稿子短些,而且适当加一些背景资料、相关链接、点评、编前、编后等。

其实,对于一张合作顺畅的报纸而言,这对矛盾就不会存在,而是大家都为报纸着想,为读者着想。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去采写、编辑,那宣传效果就难以保证。在这方面,作为从业近30年的老报人,岳双才老师就有很强的版面意识,这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从篇幅而言,他的文章没有超标之作,大多时候,他都自己要求自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办四开四版报纸和现在的对开四版的大报,对于各种新闻体裁都有字数要求的上限,但岳双才老师从不刻意追求篇幅,没有几篇稿子是顶着红线来的,而是刻意追求信息的表述。

——制作标题时,多用对比、比喻,揭示主题既形象又深刻,比如《赵州桥畔抱出“油娃娃”》《少投一亿 赚回一亿》《装饰“门面”不如充实“后院”》等,这些佳作还没读正文,单看标题就很吸引人。

——深挖新闻价值,岳双才老师写作的深度报道,不单单用长篇累牍的概括性语言叙述新闻事实,而是注意从事实引申、引发开去,用发展的思维、联系的思维,拓展、拓深新闻内在规律性认识,写作成记者点评、启示、引题等,不但深化了新闻本身,而且使编辑制作版面时更有运用组版要素装点版面的空间。比如通讯《“油大嫂”回乡了》,在主标题之前,作者巧妙了运用了一段引题:“曾几何时,嫁石油郎,‘农转非’,吃商品粮,是令社会上许多人羡慕的事。而今,随着石油企业的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华北油田出现了令人惊喜的新鲜事——”这小段引题交代了“油大嫂回乡”事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背景,引导读者从全局角度,从历史沿革中把握新闻事件发生的积极的价值。如果没有这段引题,直接出现主题,就显得比较突兀,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引导读者完成延伸阅读。

色彩丰富的语言

中国的语言是有色彩的,文学作品尤其如此。而新闻作品则讲求客观表述,这两者是互相矛盾的吗?

通读岳双才老师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使客观表述与艺术感染实现了完美融合,这得力于他所使用的色彩丰富的语言。

色彩体现在饱含人情味的、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第一篇消息《赵州桥畔抱出“油娃娃”》,文章先后运用了三个比喻:“油娃娃”“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几个比喻,把赵州桥油田比较专业的勘探形势表述得准确而又形象,同时也饱含一种获得突破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作者不使用这几个比喻,而是干巴巴地就事论事,给读者罗列一堆勘探数字和专业术语,那读者阅读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样的交代越专业、越详细,能进入读者头脑的信息就会越少。

色彩体现在家常理、百姓话中。《荆丘综采队经济分析渐入佳境》这篇消息中,作者把经济分析为读者解读为“亮家底算细账,以效益论英雄”,并把这句话作为眉题,文中也多次使“人人当家理财”“亮家底”“亮红灯”等百姓熟知的字眼儿。这些普遍读者读得懂的字眼和道理,不但准确表述了新闻事实,还在关节点上实现了与读者很好的沟通,这样的作品,读者当然会读得津津有味。类似的手法,还有《装饰“门面”不如充实“后院”》《钻井工人心思“离”盼改革呼声急》等,这些文章家常理、百姓话的巧妙运用,非但没使文章“土”,反而使文章因触发读者心中的接近性而赢得了人气。

色彩体现在鲜明的对比中。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文章写作中,对比是比较能增强表述效果的一种手法。但对比并不是很明显对摆在人的眼前,需要作者用心深挖、捕捉、提炼。在岳双才老师的作品中,这种宝贵的对比用得比较多,比如《少投一亿 赚回一亿》《装饰“门面”不如充实“后院”》《万庄石油人当仁不让领风骚 任丘石油人临渊羡鱼作配角》《为什么“叶”肥“果”瘦》等,都是作者运用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发展方式、阶段,或不同事物面对同一矛盾时的不同选择中,选取泾渭分明的一对矛盾,通过对比,彰显新闻价值。

岳双才老师从业几十载,作品不计其数,写作特色也是丰富多彩的。这里的分析,只是从编辑角度对岳双才老师作品作一简单而粗浅的分析,单就这些特色,已很值得我们下功夫认真学习了。

(作者时任华北油田新闻中心副总编,这是作者2009年7月12日在岳双才新闻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