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央广网年月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天津工大共话非遗保护和传承

央广网年月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天津工大共话非遗保护和传承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工业大学作为首批57所试点培训院校之一,主要承担京津冀区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此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

央广网天津4月14日消息(记者 陈庆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一场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在天津工业大学举行。此次活动是文化部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通过委托高校对非遗传承人群大规模培训,提升传承人群的文化素养、设计能力,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天津工业大学作为首批57所试点培训院校之一,主要承担京津冀区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训。

在培训现场,“魏县花布染织技艺”传承人霍连文讲述了河北魏县花布染织的渊源、手工蓝印和彩印花布的制作工序。他用视频展示了夹缬蓝印的制作过程,繁复的工艺手法,最后成品展示在众人眼前时引起的一阵叫好。在讲课间隙,他还为学员们展示了手工蓝印花布的藏品,这些精美的染织物引得在场人员赞叹不已,纷纷上前拍照留念。

据霍连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如今,魏县花布染织的花布已经能够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可印染不同风格甚至新潮的花样,印染的材料也得以拓展。他表示,很感谢国家从政策上的支持与关注,因为有这些支持,在发展上,减少了很多困难。他说:“以前的手艺人,年龄也大了,眼睛也花了,还有一些工艺所用材料,都找不到了。特别是彩印花布,大家对它的了解是不多的,追溯历史,比起扎染、蜡染,彩印花布才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

培训讲座现场,吸引了一大批来自京津冀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其中还有来自贵州的苗绣大师、来自河北的王母村粗布省级传承人,同时还有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纺织学院的师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们带着各自不同的传统技艺来到天津工业大学。此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来自服设1405班的鲁梦霞谈到:“本次活动的举行,让我拓宽了自己的专业视眼,让我对夹缬和灰缬有所了解,为我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