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怎么样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怎么样

时间:2023-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该书中,作者详尽地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大众文化的历史起因,认为这主要在于法西斯德国和美国消费社会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这些缺点导致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这一理论的批判。斯特里纳蒂客观地分析了这些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并指出,简单地判定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是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大众文化的,是不准确的。近年来,真正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构成威胁的是菲斯克。

(一)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背景的研究

戴维·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分析法兰克福学派关注美学领域的原因时,这样说道:“他们在美国的经历,——在那里,通过大众文化的传播而不是使用恐怖手段实现了社会达成一致的目标——增加了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在他们看来,大众文化与法西斯主义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利用和创造个人的需要来逐渐取消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差别,以利于支撑一种特殊的统治制度。”

马丁·杰伊在《法兰克福学派史》一书中再现了1923—1950年间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在该书中,作者详尽地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大众文化的历史起因,认为这主要在于法西斯德国和美国消费社会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斯特里纳蒂也在《通俗文化理论导论》中指出,在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和美国的垄断之中,消费资本主义的关键特征成了法兰克福学派分析通俗文化和大众媒介出现与发展的主要背景。

(二)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渊源的研究

马丁·杰伊的另一部著作——《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道尔诺》在此不得不提。在该书中,马丁·杰伊分四章描述了阿多尔诺“毁掉了的一生”以及阿多尔诺的哲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批判、文化救赎思想,肯定了阿多尔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的坚决批判者的意义。马丁·杰伊认为,阿多诺在文化批判的时候显然使用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

同样持有这种观点的还有斯特里纳蒂。在《通俗文化理论导论》一书中,斯特里纳蒂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起源、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对法兰克福的影响等问题作了阐述。他指出,处于阿多尔诺文化工业理论背后的是马克思的理论;阿多尔诺关于“金钱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的看法,直接灵感来源就是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起源的探讨。

(三)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具体内容的研究

约翰·斯道雷在《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一书中,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观点作了大致描述,指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意识形态化、标准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它与其他大众文化理论学派的异同。

马丁·杰伊在《法兰克福学派史》一书中,全面扫描了洛文塔尔、霍克海默、阿多尔诺、本雅明和马尔库塞的相关论点,并对各个理论家之间的一致与分歧进行了深入分析。

斯特里纳蒂在《通俗文化理论导论》一书中,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资本主义理论、文化工业理论以及阿多尔诺的通俗音乐理论等方面作了分析。他把法兰克福学派放到一定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了它的一般理论观点,重点分析了它的文化理论,尤其是阿多尔诺和马尔库塞的理论。

(四)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评价研究

阿兰·斯威伍德在《大众文化的神话》一书中,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社会及大众文化理论。他指出,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已被完全整合,艺术变成了一种商品的看法,存在着双重盲点:一是“精英论者的文化观”,二是“悲观武断”。

斯特里纳蒂在《通俗文化理论导论》一书中,评价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贡献。他指出:“如果不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那么无论如何都很难理解对通俗文化的分析。”但他同时指出,法兰克福学派在该领域的研究有两个特别的缺点:“它没有为自己的理论提供经验上的证据;用来表达其观念的语言晦涩艰深”。这些缺点导致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这一理论的批判。斯特里纳蒂客观地分析了这些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并指出,简单地判定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是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大众文化的,是不准确的。尽管他们都是精英,难免受精英主义的影响,但是他们对大众文化的分析却是从文化本身的结构作出的。他还指出,法兰克福学派试图填补马克思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描绘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不过,它却突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重要原则,特别是由于20世纪的进步,对工人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不那么乐观。

汤林森于《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指出,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被动而大众文化广泛操纵大众的观念是有争议的,并以马尔库塞《单面人》中的“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之争,论证了他的观点。汤林森对于马尔库塞的争论的看法是客观的,他并非单纯地指责马尔库塞,而是在批评的同时客观地指出马尔库塞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意义。

约翰·多克在其《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一书中指出,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关于文化工业牢牢操纵了大众的观点是不准确的,“这些论点的证据,其水准不但是肤浅的,甚至是可笑的,使人感到困惑;同时又自以为是,而令人反感”。

近年来,真正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构成威胁的是菲斯克。在其《解读大众文化》《理解大众文化》等著作中,菲斯克用大量的文化现象来分析大众在大众文化产品面前的积极性,得出大众是主动的、具有抵抗性和颠覆性的结论,从而旗帜鲜明地指责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所持的悲观论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