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文艺界为此可以做些什么贡献呢?这个问题使我们回想起十多年前开始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播”。科学的调查显示,这些长映不衰的“红色经典”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1993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并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大纲》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经有关专家认真筛选,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推荐了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100部供各地中小学选用。在这100部影片中,“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类影片占24%,“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教育”类占35%,“人物传记”类占21%。这三类影片合计占入选影片总数的80%,可见它们受重视的程度。不久前,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大众传播与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对遍布全国各地的429名高中以上学历的18~30岁的年轻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上述三类影片是当年他们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时最喜欢的类型。在调查中,我们要求调查对象列出自己最喜欢的三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地道战》提名率最高,达225次;其次是《闪闪的红星》,196次;再次是《小兵张嘎》和《地雷战》,分别达到134次和100次。最受欢迎的人物传记类影片是《焦裕禄》和《雷锋》。此外,《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和《铁道游击队》也榜上有名。考察这些影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感情真挚,有震撼力”,“人物形象可爱”和“体现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如果从接受心理的层面推测这些影片受欢迎的原因,可以看出,以上提及的几部最受欢迎的影片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这个原因也在问卷调查以外的深度访谈中得到验证。
谁说当今的青年一代缺乏对崇高革命理想的追求?调查数据分明显示了这些曾经感动过上两代人的中国“红色经典”影片还在感动今天的青少年。其中,影片的感情诉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成功的人物形象更是必不可少。有许多调查对象说,他们已经记不清影片的故事情节,但诸如潘冬子和嘎子这样可爱的革命儿童形象至今仍活跃在他们脑海里,一经提起,感觉格外亲切。的确,“冬子”和“嘎子”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少儿时代的心中“偶像”,只不过彼“偶像”与今天青少年崇拜的“偶像”不同,当时我们崇拜的是他们的大智大勇,是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斗志,而今天的少年儿童崇拜“偶像”主要是关注演艺圈人士和体育明星在舞台上、比赛场上乃至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相比之下,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有助于培养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而后者只是一种情感贯注式的精神寄托,带有“游戏”的性质。一位20岁的大学生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写道:“我们当年看了电影《董存瑞》,在玩打仗的游戏时纷纷学着英雄的样子,大喊,‘为了新中国,前进!’”可见模仿力和好奇心都很强的少年儿童有多么强的可塑性。如果我们不因为当今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某些不健康的大众文化产品的泛滥而放弃他们,相反,如果我们利用“红色经典”对他们从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定会有成效的。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都是在十年前观看这些革命电影,现在不是记忆犹新吗?关键是我们找出了他们最喜欢的影片类型和喜欢的原因,便可以“对症下药”,充分发挥优秀影片中最受欢迎的影片的教育作用。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播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手段。电脑多媒体功能齐全,电视普及率高,VCD和DVD随处可见,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少年儿童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即使是在偏远的乡村,放映和观看的条件也有了改善。但是,诚如一位调查对象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新人会对中国的革命历史感到越来越陌生,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领导我国革命军民打下红色江山了解得越来越少,他们所知道的将只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的“一部分事情”。有这么严重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很快就要庆祝建国55周年,接下去又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可以想象,当年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战士中,依然健在的已经不多了,还会越来越少,老一代的“革命人”终将成为过去,但中国革命史决不能在青年一代中失传!不了解革命的艰苦,如何能对自己生逢盛世心怀感激,如何能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现在的世界还很不太平,忧患意识和必要的危机意识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意识,更何况“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格言还回响在我们耳边。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引导今天的少年儿童观看并正确认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这一方案的提出是有事实根据的。据我们的课题组调查,超过90%的回答者认为今天的少年儿童还“有必要”或“很有必要”观看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且学历越高的人越是持这种观点。鉴于新的一代人对过去的历史感到完全的陌生,我们的大众传媒、学校老师和专职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做些适当的“导视”工作,比如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每部影片所描写的故事的时代背景,影片拍摄时的政治气候(个别影片有“左”的倾向),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影片的演职人员介绍影片拍摄的幕后花絮(这一点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的做法)。
总之,要在这个文化走向多元化的时代,使我们的爱国主义影片在青少年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何说是“一席之地”? 因为同样的调查对象中,有将近80%的人坦言自己喜欢美国大片,喜欢的主要理由是:技术精湛的大制作;情节生动;表现人性的本质;没有说教的味道;人物有趣;有人情味;影片营销做得好。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即使是喜欢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人,对某些“老电影”也有如下批评:人物形象样板化;说教的口气太浓;与真实生活脱节;情节不精彩,不生动;题材太老,云云。请注意,这里所指的仅仅是“某些”爱国主义影片,不包括上文中提到的最受欢迎的影片。在开放的中国,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中国,关起国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是心灵和头脑都相对开放的青少年,乃至儿童。面对这样一个高度开放的环境,我们的心态也要相对地开放和宽容,允许受教育对象保留自己的多样爱好,但同时着力强化时代主旋律的灌输和教育。
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对数十名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除了一人以外,所有访谈对象都坚定地认为用电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电影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情节的引人入胜,故事的发人深省,形象的生动感人,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至今仍然记得“银幕上黑白色神情坚毅的英雄形象”。一位21岁的女大学生说,“在我的成长阶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的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当然,许多调查对象也提出了“红色经典”片库应该与时俱进,得到更新。当年尚未拍摄的影片《红河谷》和《黄河绝恋》等影片,如今进入了年轻观众的视野,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这些影片也算是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一位19岁的女生写道,“当我看过《红河谷》以后,我真恨不得冲着全世界自豪地呼喊:‘我—是—中—国—人!’”鉴于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行新一轮的筛选,以便包括1993年以后拍摄的一些优秀影片。
不少调查对象提到,“红色经典”影片的插曲好听,容易传唱,生命力强,也是这些影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我的祖国》《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和《红星歌》等歌曲深受我们的调查对象欢迎。按中选次序排列,他们喜欢这些歌曲的原因依次为:旋律优美;能鼓舞斗志;歌曲使人感动;从小学会的,印象深刻;歌词上口,等等。有趣的是,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说他们喜欢流行歌曲,特别是港台流行歌曲和外国流行歌曲。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用流行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可行的。可见,如今的青少年审美趣味多样化,不再像我们和我们的前辈小时候那么单纯,但他们并不排斥爱国主义主题的电影和歌曲。
明确了教育内容和教育任务,就该谈谈由谁来承担这些教育任务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综合结果表明,有超过3/4的调查对象认为在人生的各个受教育阶段中,中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的正面影响最大,而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学校教育是诸多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一个渠道。原来我们以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声势浩大,一定是最有效的渠道,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学校里读书和参加各种活动,校园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天地,因此诸如电影和电视之类的大众传媒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二手”教育发挥作用,比如老师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必须指出的是,调查对象在中小学时代接受十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中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所以,通过电视传播电影这种特殊的大众传媒教育方式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可见,如果媒体与学校的教育举措能够相互配合,“红色经典”的教育功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电视台如何可能专门为某一所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时间播放影片?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因为许多影片都已经制作成了可以单机播放的VCD或者DVD,甚至压缩成了电脑软件。但不久前笔者到音像制品市场去逛了逛,发现许多这类题材的光盘都已经脱销,新的还没有生产出来。在此,我们向国家有关的文化和宣传部门呼吁:请扶持“红色经典”光碟的生产和发行,并为它们配备相应的文字资料,用以说明影片故事的时代背景。这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大业,值得国家重视和投入。
相信在政府、媒体、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影片将在新一代中小学生心中放射出新的光彩!
原文刊载于《文艺报》2004年4月17日,发表时标题为《红色经典在青少年中不可低估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