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报道视角的多元趋势与拓展

报道视角的多元趋势与拓展

时间:2023-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国内外媒体对世博的多角度报道相比,央视俄语频道的报道角度还比较狭窄,主要趋向于从“传者”的角度来报道。对外报道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各国的媒体,传播对象主要是域外的受众,域外媒体具有本土化优势,而且由于多年来各种传播通道对中国的形象解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域外受众大多对中国媒体心存戒备,所以,与国内媒体相比,对外传媒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要想在域外传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央视俄语频道的世博报道视角呈现出多元的趋向,世博纪录片从宏观的角度对上海以及上海世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2010世博将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和《2010上海世博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心》等从世博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报道,《200位癌症患者参观世博》《四川儿童参观世博》和《游客欣赏中国端午节文化》等从游客角度进行报道,在新闻谈话节目《新闻会客厅》中播出了数期专题访谈,从专家视角解读上海世博,很多报道从展馆和国家馆日的视角进行报道。

然而,这种多元的视角仅表现在个别的地方,犹如点缀,未能真正形成多元视角的报道格局。整体而言,纪录片和专题片28篇报道视角更趋多元,而新闻报道的视角显得比较单一,主要是展馆描述、国家馆日活动的报道,在177篇文本中,国家馆等馆日活动报道86篇(占48.59%,其中国家馆日报道83篇),展馆介绍性的报道47篇(占26.55%),其他报道44篇(占24.86%)。对展馆的介绍性报道和馆日报道占了3/4的比重。

如果能进一步拓展报道视角,更多地从受众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报道,将有利于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增强对外传播效果,新华社、中国新闻社、新民晚报、新闻晚报、联合早报等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角度非常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资借鉴。他们有的从文化交流的视角报道,如《孔子文化走俏世博园中国印刷术吸引如潮观客》《西藏“非遗”歌舞〈雪域珍宝〉演绎多彩藏族文化》,有的从科技的角度报道,如《世博城市未来馆:“机器中医”给您“望闻问切”》《揭秘世博:解析清明上河图能“动”的秘密》,有的从世博看中国发展的视角报道,如《台湾媒体感慨世博想起同一话题:中国正在崛起》《联合早报:从世博看中国外交与经济盛世虚实》,有的从社会文明的角度报道,如《上海城市文明指数达91.08世博园排队投诉降至1%》《蒙混过关者太多世博展馆暂停绿色通道》,有的从个人的视角来报道,如《非洲联合馆“大管家”陈锦田:七年世博缘》《一位环卫工人的“世博时间”》等。

与国内外媒体对世博的多角度报道相比,央视俄语频道的报道角度还比较狭窄,主要趋向于从“传者”的角度来报道。近年来,国内媒介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分得尽量大的“蛋糕”,媒体非常注重受众的需求,大多数媒体实现华丽转身,由“传者”视角向“受众”视角转变。对外报道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各国的媒体,传播对象主要是域外的受众,域外媒体具有本土化优势,而且由于多年来各种传播通道对中国的形象解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域外受众大多对中国媒体心存戒备,所以,与国内媒体相比,对外传媒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要想在域外传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