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改变了华侨的生存状态,从而对他们的生存身份产生了新的影响,对他们的身份归属和文化认同带来了新的特点。[2]民族文化认同是对本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和维护。[3]海外华人认同“炎帝、黄帝”为本民族的祖先,认同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本民族的传统风俗,认同汉语汉字为国家通行的语言文字,认同“故宫”“长城”“长江”“黄河”等为本民族的标志等;他们对其文化有着强烈的感情,不允许侵犯和破坏。这些都体现了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和维护。
“文化万象”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传播内容一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坚守和维护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并且不断发扬光大;而另一方面则要结合时代的步伐,和世界一起进入新世纪。
海外华人华侨身在海外,根在中国,与生俱来有一种“根”的情节,有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热爱。[4]“文化万象”大量展现中国传统的文化,如《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变》《孔子音乐学院“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等。此外,还展现了部分地区的特色文化,如《在赣南,保护客家文化渐次展开》《一座小镇“海国文明”梦》等。这些关于地方特色文化的报道,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而且更能够引起海外华侨华人的归属感。不管是赣南还是“海国小镇”都是早期移民较多的地方,对这些地区特色文化的报道,能够引起早期移民华人灵魂深处关于祖国的记忆,把海外华人和祖国大陆的心联系在一起。
“全球化进程使华侨华人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提高了华侨华人文化自信心。”[5]“文化万象”不仅展现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要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文化的进步,其报道如《3D打印,寻找超越机械化的艺术》《小米盒子“复活”》等,展现中国现代科技的进步;《4G将改变我们的文化生活》《真人图书馆,借阅大活人》等体现传播方式的改变。“过去,华侨华人对祖国的感情更多的是基于祖国的积贫积弱而盼望中华民族的复兴;现在,对祖国的感情更多来自对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发展的自豪感。”[6]“文化万象”报道展示中国社会与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华侨华人对中国的感情和认同。
[1]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二十年周年纪念》,人民日报海外版内部资料,2005年版,第35—37页。
[2]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学术界》,2009年第2期。
[3] 卿臻:《民族文化认同理论及其本质探析》,《前沿》,2010年第7期。
[4] 燕频:《文化强国视域下的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中国报业》,2013年第6期。
[5]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学术界》,2009年第2期。
[6]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学术界》,200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