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活动报道”传递民主人士的意见

以“活动报道”传递民主人士的意见

时间:2023-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萃》周刊一方面反映民主党派的政见,另一方面也刊登了不少报道民主人士参与具体政治活动的文章。通过对具体政治活动的报道,传递民主人士对时局、政局的具体意见与看法。创刊初期,主要是报道大后方民主人士对政治协商的观点与主张。文章引述了大会当天民主人士在会上发表的激情演说。

《文萃》周刊一方面反映民主党派的政见,另一方面也刊登了不少报道民主人士参与具体政治活动的文章。通过对具体政治活动的报道,传递民主人士对时局、政局的具体意见与看法。

创刊初期,主要是报道大后方民主人士对政治协商的观点与主张。重庆谈判结束时,国共双方同意就有关未决问题继续商谈,因此国共双方在战场较量的同时,还在谈判桌上进行着激烈的争斗。自1945年10月20日至11月17日,在国共双方军事冲突的枪炮声中,国民党代表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和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进行了多轮谈判。在此背景下,《文萃》在1945年11月20日出版的第7期上刊登了《关于政治协商会议》一文,将国民党谈判代表邵力子、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第三方面民盟代表张澜、民建代表黄炎培、农工党代表章伯钧这三方面的观点罗列出来。文中“编者按”称:“中国局势已是千钧一发,解决关键,人民一致殷盼‘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重庆《中学生》《东方杂志》等联合增刊记者,特为此事访问国共商谈代表邵力子,王若飞,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及黄炎培,章伯钧诸位先生,征询意见,以供朝野各方参政。特将全文选载本刊。”[7]文章报道了国共双方和第三方面在政协会议召开前夕对于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态度和各方的政治主张。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呼吁和平入京请愿代表团赴南京请愿,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发动各界群众五万余人在北火车站广场开会欢送,会后进行反内战示威大游行。《文萃》对此予以及时报道,并发表了《掀起更高的反内战狂潮》《反内战的巨浪激动了上海》等文章,表达了民主党派与各界民主人士坚决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争取民主和平的迫切心情。《掀起更高的反内战狂潮》一文指出:“显然的,光是动员起大城市中的学生、职工,参加一两次反战示威是不够的,光是写文章,发宣言,也还是不够。必须要使反战的行动深化,在集体的运用下,转化为反对征夫、征粮的实际行动,要使这种有效的反战行动发展到每一个角落里去。”[8]号召国统区群众以实际行动反对内战。《反内战的巨浪激动了上海》以现场报道的形式及时报道了上海各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大会以及随后进行的上海人民呼吁和平入京请愿代表团赴南京请愿反内战示威大游行。文章引述了大会当天民主人士在会上发表的激情演说。其中,上海请愿团代表蒉延芳[9]说:“我老了,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政治活动,除了做慈善事业外,我没有在群众面前讲过一句话,现在我们实在忍受不住。我要把心头的话告诉当局,请他们不要打内战! 这次内战打下去是几十年的事,学生们打老了,我们老头子打死了,工商农业都打垮了,中国必然打亡了。”[10]请愿代表雷洁琼[11]说:“有什么可打呢? 打得人人埋怨个个悲哀,打来打去也打不出个结果,却苦了我们人民。我们代表就是要负责把人民在内战中的一切痛苦向当局陈诉,并且把我们人民的心声告诉国共两方和马歇尔特使,请他们即刻停战。”林汉达[12]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奴隶,主人没有叫奴隶打仗,奴隶怎么敢乱打,何况打的人又是自家人。和与战,是与非的最后决定应该是属于人民的,不是什么属于外国人,尤其不是属于那一个人!”[13]总之,演讲内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人民需要和平,我们反对战争。”

《文萃》在报道这些民主反战活动的同时反映了民主人士的政见,表达了他们忧国忧民、渴望民主、渴望和平的急迫心情。同时,也说出了广大国统区群众的心里话。因此,在国统区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发挥了较大的舆论宣传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