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展望

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展望

时间:2023-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建伟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发展现状,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整合国内编辑出版高等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加快发展。编辑出版学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外在的产业原因和内在的学科发展原因两方面。对于编辑出版学而言,无论业内还是业外,普遍承认它是一门学科,但论其学科体系却莫衷一是,多种结论都难有说服力,未能达成一致。

李建伟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发展现状,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整合国内编辑出版高等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加快发展。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设展望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identif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at it should be done to integrate domestic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an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Ed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ce;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Existing problems;Prospects for construction

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体系下的众二级学科中,编辑出版学并不能算是一种 “显学”。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似乎可以从两个层面找出理由,一是以图书出版为主业的编辑出版产业与其他新闻传媒产业相比,传媒影响力或者活动力相对较低,这也使得这个学科的影响相对受限;二是这个学科的学科体系建构及其教育规模扩张相对缓慢,这也影响了编辑出版学在新闻传播大学科中的发展空间。面对编辑出版学的发展现实,我们有必要对编辑出版学的历史发展进行纵向扫描,以总结其产生、发展、兴盛的原因,也有必要结合出版产业和其他新闻传播二级学科的发展现实,横向比较编辑出版学发展渐入困境的现实原因。而这种纵向的追思与横向的现实比对分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求编辑出版学的未来发展之路。它包括如何走出困境,并积极地发挥国际影响力。

一、编辑出版学的兴起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出版业处于低谷,读者也经常出于无书可读的局面。改革开放后这种局面逐渐改善,出版事业也大步发展起来。我国目前各地方出版社在选题领域趋于专业化的分工格局,大都源自此次出版事业的发展契机。

改革开放后出版事业的复兴也催生了编辑出版学的欣欣向荣局面。其突出表现有二,一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二是编辑出版研究得到蓬勃发展。1984年在胡乔木同志倡导下,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开始创办编辑学专业。[1]随后其他高校的编辑出版教育也陆续开展起来,我国的编辑出版学教育也从此走上了正轨。从1985到1989年,先后有15所高校创办了编辑、出版、发行等不同特色的本科专业。河南大学于1986年依托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点招收了我国第一届编辑出版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依托相关专业方向招收了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编辑学本科专业和图书发行学本科专业合并为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列在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之下,进一步促进了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的发展。此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河南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联合举办编辑出版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为编辑出版学专业向高层次发展、建立正式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与博士学位授予点打下了基础。[2]在编辑出版学研究方面,可以说90年代达至高潮。王振铎先生的 “文化缔构编辑观”总结了编辑原理及规律,宋应离、姚福申、肖东发等老师则对编辑出版史展开系统研究,同时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为代表的结合出版产业的发行研究也逐渐得到发展。

二、编辑出版学的发展

2000年以后,编辑出版学的发展脚步渐趋迟缓,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版产业认同度降低,具体体现在传统出版院系毕业的学生进入出版产业实践当中时,很多时候并未体现出与其他专业的优势,甚至在专业编辑工作领域处于弱势,因此产业界老总对编辑出版教育产生质疑。二是编辑出版高等教育影响力减弱。编辑出版高等教育规模经过 “十一五”期间发展,没有实质性扩张甚至有所退步。同时,编辑出版教育的开办存在重心下移现象,体现为开办编辑出版专业的 “985”“211”级别的高校数量逐渐减少,而地方院校包括专科院校逐渐增多。

编辑出版学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外在的产业原因和内在的学科发展原因两方面。从外因来看,我国出版产业长期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出版产业的市场化前行。这与同为传媒行业的广告产业的市场化运营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出版产业也有着很多图书公司或工作室作为市场化主体存在,但始终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市场竞争力很低,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出版产业发展体制上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编辑出版学的发展。就内因而言,编辑出版学虽然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但学科体系并未完善,教学模式也未完全确立。对于编辑出版学而言,无论业内还是业外,普遍承认它是一门学科,但论其学科体系却莫衷一是,多种结论都难有说服力,未能达成一致。在教育模式、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也未形成样板化和模式化,虽然各有特色却无固定规律可循。因此,无论是学科体系建设,还是教育模式探索,都显现出编辑出版学不成熟的一面。这种内在动因也制约着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发展。

三、编辑出版学的振兴对策

编辑出版学是一个有着产业支撑的学科,相对于其他一般理论性学科而言,具有产业背景的学科有着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专业教育也有着较为明确的指导方向。因而出版产业的存在与发展为编辑出版学科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持;编辑出版学有着历史研究的基础和阵地,编辑出版学复兴的另一个基础在于其有着坚实的历史研究基础和研究阵地;出版科学研究不仅在行业和出版教育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版教育和出版科研的发展,形成了一支较大的出版教育与科研队伍;此外,编辑出版学的研究阵地还体现在出版类期刊品种不断增多,办刊质量逐渐提升,例如 《中国出版》《中国编辑》《编辑之友》《出版广角》《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等期刊,在全国学界都享有盛誉。

面对现在编辑出版学的发展现状,应该找出问题所在,抓住时机大步发展。而要实现这种发展,需要实现国内编辑出版高等教育资源的真正整合。因此,行业协会必须发挥其真正的组织价值。

在全国新闻与传播教育委员会下成立的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研究分会,在接下来的年度应该推进实现下列目标:

(一)统一学科体系

应该加强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史论研究,增加学科理论修养。利用好现行国家政策,继续争取新闻出版总署等国家行政部门的支持。学科体系统一工作刻不容缓,因此协会应该联系管理学门类与新闻传播学门类的代表院系,统一口径,力争构建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免除 “编辑出版学”与“出版学”名称之争,在一个共同的学科理论框架下展开专业研究。

(二)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国外编辑出版学的发展应当予以借鉴,合作办学也应成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在现有基础上鼓励国际合作。目前武汉大学与美国佩斯大学,南京大学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苏格兰斯特灵大学,河南大学与英国龙比亚大学等等形成国际合作关系。这种合作的规模与深度应该继续加大。

(三)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的应用,使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相比其他学科,编辑出版学教学体系相对散乱,教学方案多种多样,这不利于学科发展。因此,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势在必行。而且应该建设编辑出版学的精品课程网站,在兄弟院校之间推行模板PPT,允许各校参照。实现专业整体框架一致,允许各有特色的编辑出版学教材体系。

(四)暑期学校建设

编辑出版学的暑期学校建设,为各校的专业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空间,也为培养高质量的编辑出版学师资队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从而推进编辑出版专业教学和研究。

(五)学分互认工作

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分互认工作则是为学生在协会内选择品牌课程提供学习提高机会,某些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如过受到协会推荐,协会成员高校学生则可以跨校学习,通过一定形式的考核 (例如课程论文),互认学分。

十八大的召开,特别是党和政府对于新闻出版事业的支持,为编辑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难得的机遇。我们初步列举了一些计划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学会所期望完成的任务,同时这些目标的事项也将促进学会的影响力,也最终能真正地整合国内编辑出版高等教育资源,从而携手前行,为编辑出版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

(李建伟: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全国编辑出版学研究会副会长)

[1] 王振铎:《编辑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3期。

[2] 新闻出版总署人教司、北京印刷学院:《中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创办20年纪念》,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