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丽 杨公成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在西部地区的重要使命和现实意义,进而论述了要从团体成员专业化、研究进路务实化、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及制度规范化四个方面来加强西部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关键词:西部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专业化;务实化;多样化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mission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West Chi-na academic community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The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at it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rom four aspects,including professionalization of community members,pragmatism of research methods,diversification of activities,and normaliza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in West China;Academic community;Professional-ization;Pragmatism;Diversification
一、学术共同体与西部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的界定
德国社会学者斐迪南·滕尼斯在他的成名作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一书中最早提出 “共同体 (community)”的概念,指出凡是在人以有机的方式由他们的意志相互结合和相互肯定的地方,总是有这种方式的或那种方式的共同体,共同体的理论出发点是人的意志完善的统一体,并把它作为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的状态。[1]而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专著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指出在个别场合、平均状况下或者在纯粹模式里,如果而且只要社会行为取向的基础是参与者主观感受到的情感或者传统的共同属于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时的社会关系,就应当称作为共同体。
英国哲学家布朗在 《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这个学术共同体的概念。他把全社会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作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社会群体,以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词中指出,所谓的学术共同体就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学术的发展,由此而形成的群体。
1978年以来,伴随我国新闻改革的稳步推进,新闻业界 (通常被称为 “实践派”)和新闻学界(通常被称作 “学院派”)各自的力量日益壮大,在新闻基本规范方面也开始形成相对一致的认知,新闻学术界逐渐整合为一个 “学术共同体”。[2]
基于国内外学术共同体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西部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学意义上共同体,社会学意义上共同体更多的具有血缘、地缘特征和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特色。而西部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更多体现的是地缘、学缘特征,且需要主动构建。具体来说应该具有一下特征,第一,其队伍主体是以在新闻传播学专业方面有共同追求、遵守共同范式,西部12个省份的新闻传播学学者为主,以西部新闻传播业界从业人员为辅。第二,共同体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西部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学术讨论、专题讨论以及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也就是按马克斯·韦伯的说法,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必须 “以学术为志业”。第三,全体成员要维护相应的制度,遵守共同体制定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学术规范。
二、发展西部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使命探讨
我国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战略位置、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媒介环境都决定了构建发展西部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西部包括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土地面积占全国71.1%,人口3.6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5%。特殊的战略位置和优越的国际区位、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文学艺术,蕴含丰富的自然、生态、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使西部地区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后盾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承担者。同时西部也面临着诸多自然生态问题、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公众的心理等问题。[3]基于大众传播媒介和学术研究在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中肩负的重任,西部地区的现状无论对于高速发展变化的大众传播事业还是不断深入开展学术研究的学院派来说即是挑战,又充满了机遇。同样对于西部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来说也应该有更强的使命感。因此以下主要从团体成员专业化、研究进路务实化、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及制度规范化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团体成员的专业化
所谓西部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成员的专业化,指该共同体的主体成员应该是有着较为一致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并且遵循共同的研究范式和学术追求。具体说应该包括三部分成员,西部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系的学术骨干教师为主体,这些教师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以及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组成一支专业取向很强的研究队伍。其次该共同体还应包括西部地区的一些新闻传播学科研机构、协会,如各级新闻工作者协会、报纸研究会等,这些机构中的精英分子对西部地区的新闻传播现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此外新闻传播业界的优秀工作者也可以吸纳进来,他们毕竟是新闻传播事业的实践者。当然其他交叉学科的学术精英该团体并将其不完全排除在外,他们的加盟在研究领域可能会提供更新颖的视角。
(二)研究进路的务实化
共同体在共同目标指引下从事学术研究、讨论的领域也要明确而务实,比如西部新闻传播实践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结合西部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特点以及社会对西部新闻传播的需要,提出西部传播媒介发展的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其次是关于西部新闻传播的前沿性课题研究,既可以是宏观层面的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视野下,如何加强西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品味,增强西部大众传播媒介的实力,也可以是微观层面结合西部地缘文化特点探讨具体的传播方式,以及探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提升传媒的宣导抚慰力和民众素质的提高等。西部的媒介传播环境也为学术研究视角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如西部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问题,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中的文化生态、民族语言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及创新传民族播模式等。
(三)学术活动形式多样化
共同体日常的学术活动主要有学术讨论、专题讨论以及开展研究项目等。学术讨论会主要是共同体内部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就某一主题开展的讨论,主题明确但一般是非正式场合。而专题讨论在较正式场合下就一个或多个主题开展的类似于年会的学术活动,参与者可能是内部成员,也可能是邀请的专家,成果往往集结公开出版。这些共同体外的参与者很可能与正式成员构成 “精神”的学术共同体。研究项目是指通过申报相关部门的课题,规定时间内完成结项,从而获取一定的经费,既保证了研究项目的开展,又为共同体其他活动提供经济保障。
(四)制度规范化
正式的学术共同体意味着有正式规章制度、明确的分工和规范性,成员之间表现为等级性或从属性。而非正式的学术共同体没有正式章程文件规定,成员之间处于松散状态,只是因为研究方向一致并取得了业内认可的学术成果,如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的马斯洛、罗杰斯。传播学帕洛阿尔托学派的沃兹拉维克、冯·福斯特。因此西部出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应该属于前一种类型,有明确细实的章程规章制度,甚至细化到成员的学术道德自律规范。此外在制度层面国家没有给与学术共同体更多的保障和安排,也是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比如政府科研经费的分配、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学术共同体很少参与。
三、建立西部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第一,促进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加强学术交流。
目前西部各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一般都有自己的学术平台,学术研究往往是围绕本院系或学校的教学、科研进行的,无法肩负起整个学科发展的重任。而学术共同体能在资源分配上获得优势,产生优势效应如人才集中和资源的优势整合。共同体成员之间平等自由平等的讨论学术问题,交流和分享学术成果,能够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西部新闻传播学共同体的地缘学缘特点避免了学术研究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第二,回应西部新闻事业发展过程的现实问题,为西部培养适应 “全媒体”语境下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性人才。
西部新闻人才的流失和新闻教育呈现出的现实危机仍在继续,学术共同体可以通过认真研究“全媒体”时代西部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建言献策,为今后西部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和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可能的方向。
第三,参与承担西部新闻传播学术评价中的重任。
目前,我国西部甚至全国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已经显得非常突出。中国科协曾就此做过一些调研,发现部分科技工作者对现行评价体系的不信任感和挫折感相当强烈。学术的评价、学术的标准、学术上的分歧,所有学术上的问题只有依靠学术共同体才有可能得到解决。[4]基于学术评价的权威性、科学性、严谨性,由学术共同体参与承担西部新闻传播学术评价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
(蒋晓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1]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8~65页。
[2] 刘勇:《论新闻学术共同体对新时期新闻文体发展的贡献》,《江淮论坛》2009年第6期。
[3] 蒋晓丽:《传媒宣导抚慰功能——兼论在西部地区的特殊作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9~146页。
[4] 2009年9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致开幕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