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武
摘 要:本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为适应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大变革与传媒业和社会的深刻变革,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遵循从交叉、融合到协同的轨迹,在变革中探寻特色之路的体会。
关键词: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学科协同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ajor reforms which made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dapt the significant and profound changes both in the field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and in the media industry,and reveals the trails of crossing and and amal-gamation to coordination which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follow,and the experience of exploring a special road in big changes.
Key Words: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Crossing of Disciplines;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Coordination of Disciplines
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大变革与传媒业和社会的深刻变革紧密相连,反映着时代的要求。每一所新闻院校都在变革中探寻自己的特色之路,遵循着自己的发展轨迹。这些特色和发展轨迹,也是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轨迹的缩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历史,遵循着从交叉、融合到协同的轨迹。
一、华科大学科发展的历史是从学科交叉开始的
与全国新闻教育90年的历史相比,华中科技大学1983年创办的新闻传播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白手起家的华科新闻学科,走什么样的办学之路是一项重要的历史选择。
寻找一个专业的发展定位,必须认清所处的方位。我们是在工科的基础上生成文科,是在工科院校办新闻,这在全国是首创。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方位,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这一资源背景决定了学科交叉是华科新闻传播教育的必然选择。当时的校长朱九思先生提出了我校新闻文工交叉、应用领先的办学理念,就是要发挥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强大的背景优势,走出一条自己特色之路。
为落实学科交叉的办学理念,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一开始就从构建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文理交融的课程体系、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着手,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
从专业筹建开始,就从文科及理工科院系抽调一部分师资共同组建新闻系师资,并从新华社、湖北日报社等媒体引进资深记者充实师资队伍。多年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一直坚持这一传统,多学科背景、跨域型师资成为稳定的师资结构。近年来,除了从媒体引进师资外,还选派年轻教师到媒体挂职,补充业界经历。教师的学科背景分别有新闻传播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师资特色。
课程体系的历次调整淡化了新闻教育的纯文科属性,强化学校的工科背景,进一步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色,也打破了院内各专业间的壁垒。从创办新闻系开始,就在文科专业首开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basic语言、数据库、网络编辑与策划等课程,当时的传播科技类课程学分占到10%,初步体现 “文工交叉”的理念;1993年,新闻学院第一次调整专业课程计划,新闻学专业课程总学分为171学分,其中传播技术类课程28学分,占16.7%;2003年,新闻学专业课程总学分为153学分,其中传播技术类课程增加至34.5学分,占22.5%;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两项调整改革:一是实行文科大平台交叉。如果说以前在 “文工交叉”的技术层面增长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那么,自2005年开始我院尝试 “(文文)学科交叉”的文化层面则增长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即在通识文科平台课中,加大文、史、哲、经、法、社会学的基础课程教学 (共18学分),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打破院内专业间的壁垒,实施专业课程组的交互选修,即在本院四个专业 (新闻学、广电学、广告学、传播学)中实行交叉的课程组互选 (12~20学分),每个课程组都精选了该专业的核心或基础课若干门,供其他专业的学生捆绑选修,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 “复合”能力和多媒体就业的适应能力。
基于学科交叉的办学理念,还创立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如报业经营管理、新闻心理学、新闻社会学等。
二、学科融合成就了华科大新闻传播学科的特色
学科融合是交叉的结果。如果说交叉只是不同学科的拼盘,随着交叉的推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学科融合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新媒体研究、战略传播研究、新闻自由与传播法研究等。基于学科交叉和融合,华中科大新闻学科在传统新闻传播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如基于技术和人文交融的新媒体研究、基于多学科融合的战略传播、还有跨越政治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新闻自由和传播法等。在这些新的研究领域,都产生了一系列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新媒体研究和战略传播研究相继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媒体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学科融合也造就了新的专业方向——1998年国内首创网络传播专业,2011年又与计算机学院合办第二学位——新媒体技术。开全国先河的网络传播专业,最初是从理工科二年级学生中招录的,采用1+3学制,以文学学士毕业。后来就一直实行理科招生。为进一步加强媒介技术的教育,强化理科背景学生的优势,我们联合计算机学院开办第二学位——新媒体技术专业,专门为该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将学科融合向前推进了很坚实的一步。这是该专业办学的又一创新。
学科融合打造了充满活力的学术团队——一批青年学者崛起,一批国家级课题立项。近几年,一批青年学者迅速成长,成为一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生力军。他们相继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这些课题大多突破了新闻传播学科界限,延伸到了其他学科领域,如网络意见领袖、风险传播、贸易舆论战、视频网站版权保护、政府形象管理、电子出版、三网融合等。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因学科融合而得到拓展。与此同时,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也呈现跨学科的特征,如网络文化建设、国家形象传播、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等,都是如此。
三、华科大新闻学科未来在于跨学科的协同创新
随着全国各新闻院系的全面发展,一些原创的专业特色逐渐成为趋同性常态。我院原有的优势发挥殆尽,新的特色尚需创建和积累。与此同时,新闻传播学科持续发展的后劲缺乏,要进行跨学科、大视野的研究,仅限于一个学院、一所学校,人力资源普遍紧缺。
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必须重新创业,其路径就是协同创新。它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壁垒,汇聚了多学科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战略发展问题研究。它也不是低层次的个人之间的合作,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界别的协同,是国家级的、省级的协同,是官方的、民间的协同。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拟牵头成立社会转型与战略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社会转型与战略传播相关领域,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主体,联合国内东、中、西部和首都北京不同区域的七所在特定学科领域有着重大影响力的高等院校,政府、军队和文化等不同分工的主要职能部门,电视、广播、网络和通讯社等不同媒介形态的主流媒体,采取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媒合作以及校内学科交叉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共同组建社会转型战略传播的研究联盟,搭建资源共享、人才汇聚、信息互通、成果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引领我国社会转型战略传播研究的思潮,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
这种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界别的协同,是华科大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也是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研究的问题突破了新闻传播学科的空间局限,而是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大问题;研究队伍突破了一所学校、一个学科、一个地区、一个领域,而是全国优势 “兵力”的汇聚;其研究成果不属于某一所学校、某一个专业,而是跨学科、跨单位共享。
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共价值不仅限于某一所学校、某一个学科,但必然带动新闻传播学科跃上一个新台阶。
(何志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