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区报与都市报的差异化竞争探析

社区报与都市报的差异化竞争探析

时间:2023-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贾 茜摘 要:我国社区报纸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本文首先结合我国社区报实践中出现的定位不清问题,通过对社区报纸与都市报纸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社区报纸的定位、办报策略进行论述,同时从营销视角探讨了社区报的规模发展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社区报应办出社区特色。2.发行量较小社区报的发行量比起都市报少得多。这样的定位明显混淆了社区报与都市报的区别。

贾 茜

摘 要:我国社区报纸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本文首先结合我国社区报实践中出现的定位不清问题,通过对社区报纸与都市报纸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社区报纸的定位、办报策略进行论述,同时从营销视角探讨了社区报的规模发展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社区报应办出社区特色。

关键词:社区报纸;定位;竞争策略

Abstract:Community Newspapers in China is now at a crucial stage.Combining with the prob-lems in Community Newspaper practice,the study analyzed both of Community Newspapers and Cit-y Newspapers and discussed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ommunity Newspaper and newspaper strategy. The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ca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ewspaper and the questions should be focused in the marketing perspective and finally proposes that Community Newspapers should re-flect community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ommunity Newspaper,positioning,competitive strategy

与欧美国家有两百多年发展历史的社区报相比,我国的社区报创办时间很短,处于不成熟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我国的社区报数量不多,没有哪一家社区报可以作为供其他社区报参考的标杆,社区报呈现出多种形式。按创办者这一标准进行划分,我国的社区报主要有三类:

一是报社为主体创办的社区报,这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这类社区报可进一步细划为以下形式:1.报中报形式:如 《广州日报》社区报和 《成都商报》社区金版等;2.与区政府、街道或社区政府、乡镇政府和行业合作,有独立出版刊号的社区报:如 《新民晚报社区版》和 《社区晨报》等;3.公开出版发行,但没有独立出版刊号的社区报:如 《华西都市报》社区报等。

二是社区或街道创办的社区报,如 《马王堆社区报》《镜湖街道社区报》《兴隆社区报》和 《五马社区报》等。

三是私营企业或个人创办的社区报,如 《同德社区报》和 《东四奥林匹克社区报》等。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7月发布的统计公报,2011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28种。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为什么社区报还有生存的可能?本文试图从 “差异化战略”视角对国内社区报进行透视,包括三个内容:社区报区别于都市报;社区报的最优成本竞争;社区报系列报的特色。

表1 国内有出版刊号的社区报

一、广泛的差异化战略:社区报不是都市报

1995年我国第一份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创办,经过近20年的发展,都市报市场已接近饱和,大城市一般有四家以上同城都市报,都市报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下降。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居民、商家的需求逐渐细化,“社区报”这一 “细分化”报种进入更多办报人的视野。近年,《齐鲁晚报》等都市报纷纷进入周边县市级市场扩大发行,如 《齐鲁晚报》C叠 “今日××”采用报中报形式,不同发行城市的C叠内容不同,如 《今日烟台》《今日枣庄》《今日潍坊》等。有的学者把这类县市级报也称为社区报,但我们认为它就是一份都市报,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报。国内较早探索社区报的报社大多走过了一段反复试错的发展过程,如 《新民晚报》社区版,从社区到较大区域再到社区的发行策略,[1]不断寻找着适合这份社区报发展的道路。在曲折发展中,这些社区报需要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是如何办出与都市报不同的风格?

(一)不同于都市报,社区报有其自身特点。

社区报与都市报不同,有人形象地把都市报比作是 “职业靓女”,而把社区报比作 “家庭主妇”。[2]具体来说,与都市报相比,社区报有以下特点:

1.更强的相关性和 “粘性”

通过 “相关性”报道建立与居民间的牢固 “粘性”。美国有很多社区报的家庭渗透率极高,有些甚至超过100%如 《每日纪录》。高渗透率的社区报常成为社区第一媒体。

2.发行量较小

社区报的发行量比起都市报少得多。国内的社区报采用免费发行方式,增加发行意味着增加成本,因而发行量不宜大。但发行量太小,则不利于吸引广告。美国 《卡布罗公民报》很难从竞争对手那里抢来广告,因为发行量只有7000份,而在美国,能吸引超市广告的发行量约为2万份。我国办得较成功的 《社区晨报》,其发行量在2万~5万份左右。[3]社区报的发行量多少合适,应主要根据成本来确定。

3.报道范围小,发行范围小,服务于特定社区

都市报被称为 “市民报”,主要定位于市民,面向全市发行。都市报主要面向一个城市,而社区报主要面向城市中某一社区发行或生活共同体。报道范围和发行范围太大的报纸应属于都市报,而非社区报。如号称东北三省第一份社区报的 《新晚社区报》,其母报 《哈尔滨日报》(2011年12月29日头版)有这样一段介绍:(《新晚社区报》)“内容根植哈尔滨市700余个社区……发行范围为哈尔滨市八区、三市、七县……”这样的定位明显混淆了社区报与都市报的区别。在我国,像这类报名中带有 “社区报”而未按社区报规律办报的报纸并不少。

4.突出普通个体

国外对新闻有这样的分类,一是 “降落伞新闻”,二是 “冰箱新闻”。“降落伞新闻”报道范围大,高高在上,读者只是地面上一个个类似蚂蚁的点,而非具体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人”。[4]“冰箱新闻”指那些包含家人的新闻报道,它们常被贴在冰箱上。“冰箱新闻”通常配有照片,但照片里并不一定只有家人,登集体照更是报纸愿意做的,照片中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名字都会具体标注,而非只是一个集体的介绍。从面到点,正是 “降落伞新闻”和 “冰箱新闻”的关键区别。美国社区报《桑思博》通过 “冰箱新闻”获得居民的喜爱和广告商的青睐,报纸内容 “完全地方化”,每期发行15000份,虽赶上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但被居民称为 “我们的报纸”的这家新秀,创办不久就赢利。

5.读者的人口特征更集中

社区报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它的读者人口特征更集中,适合于广告商投放精准广告,《社区晨报》有些社区报的属地化广告高达90%以上。[5]20世纪80年代初,高文化层次的 《纽约时报》希望低文化层次的 《纽约每日新闻》能存活下来,这样那些收入低的读者就不会转向阅读 《纽约时报》,而冲走 《纽约时报》的上层读者,使广告商的效益下滑。[6]这一例子充分说明 “人口特征集中”是广告商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

6.运营成本小

社区报主要通过广告进行创收,但由于社区报上投放的大多是小商品广告,因此需要节约成本才能赢利。美国社区报严格控制人力成本,记者人数有限,于是稿件的供给使社区报与专业报面貌有所不同。

通过成立社区传媒有限公司使 《社区晨报》系列报尽可能全部实现 “小也赢利”。实行采编模块化管理,有些稿件通过联合策划、联合报道的形式实现共享,如光棍节、养老院的报道,实行低成本运作。

7.社区报靠情感维系忠诚度

社区是一个由 “熟人”组成的小社会,社区报使这个特征更加明显,社区居民之间更加了解,对社区更加熟悉。维系社区报与居民的主要靠感情,社区报像自家人一样,能够了解居民心声,从居民角度着想,帮助居民解决一些困难,帮助社区治理走向成熟。

综上所述,不同的媒介产品应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提供相应的产品。都市报提供实用和有趣新闻,社区报更注重实用性中的服务功能。都市报是休闲纸,社区报是 “情感纸”。都市报关注城市的发展,社区报更关注居民所在社区的发展。都市报关注市民的休闲生活,社区报则关注居民(包括城区和郊区)的日常生活。除此外,更大的区别在于社区报只服务于较小区域。如果社区报覆盖的社区或共同体太大,则相应地报道范围、发行范围也大,广告无法精准到达,更重要的是无法建立与居民之间的粘性。

(二)内容如何差异化?

从以上特点我们可看出,社区报与都市报是有很大差异的,不能把社区报办成都市报。为了更好地体现社区报的特点,社区报应做出与都市报的差异性。与都市报的 “差异化”决定了社区报的内容高度相关是其本质特点。

1.设置能建立 “粘性”的栏目

正面竞争的结果通常是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而社区报是差异化战略,即错位竞争,但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与居民的粘性,形成良好的口碑,进一步增加广告的议价能力。

“人”和事都是报道重点,而从 “人”这一角度切入,来设置栏目比 “事”更能建立与居民的粘性,如 《社区晨报-莘庄》开设的 “社区老娘舅”栏目,通过 “老娘舅点评”对邻里矛盾进行调解,成为实用性、趣味性兼备的栏目。在栏目设置上可以考虑 “社区居民做主角”的栏目,如社区晨报-大华、石泉两报的 “个性宝宝”和 “秀潮宝”;社区晨报-江宁路、石门二路两报的 “社区帮帮团”和 “社区报帮帮团来了”;社区晨报-石泉、江宁路、花木三家报纸的 “二手货平台”“易物”“跳蚤市场”等。这些栏目的内容是居民主动想阅读的,而非报纸 “推送”、居民被动选择。居民看过这些内容后,有需求的就会采取行动,主动与报社取得联系,从而建立起与报纸之间的联系。而满足居民的需求,正是社区报建立与居民可持续 “粘性”的源泉。

2.从居民角度报道硬新闻

在中国,社区报与社区或镇政府合作办报,决定了社区一级的政府工作是社区报的必报内容,如何报道才能吸引居民,使之在内容差异性基础上形成优质报道,这是形成社区报口碑的一个重要竞争点。对于社区报的系列报纸来说,前面几张社区报办好了,那么在进入其他街道或社区时就会容易得多,否则可能就会把机会留给竞争对手。

在 《社区晨报》的30多家社区报中,创办于2012年的 《社区晨报-石泉》被认为是 “探索社区办报日趋成熟时的产物 (2012年11月7日第3期 “答读者来信”)。在内容的差异性上做得较出色,如2012年11月7日第二版 “全景”版头条是:《我们终于能穿干净的鞋了》,报道的是石泉街道借争创卫生城区的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但这篇工作总结却未写成工作简报,而是从讲故事的角度切入,增加了可读性。

美国总统大选是全球都在关注的事情。美国当地的社区报如何操作来体现相关性?《领航员》位于北卡州Moore县,报纸内容 “完全社区化”,对于 “总统大选”这类重大事件从与 “社区”相关的角度切入体现新闻的 “社区化”和 “相关性”。2012年11月7日美国总统选举当天,其网站上报道了相关新闻 《奥巴马再次当选;共和党全胜罗利》(注:罗利,是地名),开头以 “奥巴马再次当选”一句话作为新闻由头,报道了Moore县总统候选人的选举结果 “非官方数字显示罗姆尼和他的竞选伙伴拥有63%的选票,奥巴马和其竞选伙伴约35%”。接下来报道了北卡州长的选举结果,最后报道的是与本县相关的事情 “新州长上任后如何解决Moore县的天然气问题”。[7]从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 《领航员》通过找到一个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报道落脚点来体现 “相关性”,这就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 “天然气”,而将采用的 “液压破碎法”,在获取天然气过程中会污染地下水,从而导致雨水也受影响,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当地居民的关注点。

从居民心理出发,考虑居民所思所想,关注居民心理才是赢得好口碑的关键。但也要注意,社区报的生活化不同于都市报,都市报曾靠报道社会新闻获得眼球,而社区报更像是一份餐桌报、邻居报。因而,社区报的报道范围是有禁区的,也就是说都市报的内容不一定适合社区报,要找到与社区居民紧密相关的报道角度,同时内容要通俗而不庸俗、媚俗,像都市报上的标题 《“光棍节”?也可以是 “脱光节”!》就不适合社区报。

3.贴近=相关

贴近所在社区居民的生活,尤其是他们身边的生活,报道 “灯下盲点”新闻,是社区报最大的一个竞争空间。而这也正体现了社区报的最大优势:内容的细分、内容的 “人无我有”、内容的高度贴近性或相关性。

新闻 “相关性”其实就是 “接近性”,但社区报的 “接近性”更体现在 “地理相关”上,也就是说本地发生的新闻更容易引起居民关注,离居民越近的新闻相关性越高。《领航员》网站的主页上有一个栏目叫 “最新新闻”(Latest News),平日的新闻更新一般不超过10条,即使是总统大选日也只有8条更新,但在2012年11月9号 (周五),新闻数量却比平常多,共13条,为什么这个平常日比周日和总统选举日的新闻还多?主要是 “地理相关性”,当天发生了 “社区校车被撞”和“社区商店被抢”两件事。除及时报道相关消息外,还及时对跟进报道进行了更新,因此新闻条数较多。而在当地有突发事件时,网站及时更新可以吸引居民持续关注。表二是美国 《领航员》网站在2012年总统选举日 (7号)前后6天新闻更新数量的对比。

表二:总统选举日前后6天新闻条数的对比

“相关性”要求社区报关注与居民利益相关的新闻,关注居民身边的新闻,不论是稿件写作,还是新闻理念,都要从居民角度出发,“相关性”是社区报报道什么和按什么规格进行报道的首要判断标准。

另外,在体现差异性时,出于成本考虑,同属一家报社的社区报之间有时会共享新闻报道,但“相关性”要求不同社区报的内容应体现 “差异性”,《穆尔斯威尔周报》的做法做得借鉴。这是卡罗来纳周报社区报团旗下的一份新办报纸,创办于2010年,主编贾斯汀·维克认为,卡罗来纳周报社区报团的成功在于 “高度当地新闻”。即使是 “发生在某一社区的新闻,主要事实不变,记者会思考从其他几个社区的角度改写报道,比如加一个当地人物的采访做导语。”国内社区系列报在这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同社区报记者联合报道却没有体现出各社区报的差异性,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社区报 “相关性”的特点。

总之,社区报作为一个报业家族的细分品种,它的 “家庭主妇”身份,决定了其内容产品应是平易近人,让人能感受到亲情,而非 “遥不可及”,因此实用的内容应是居民们最感兴趣的;“生活”特性决定了社区报应更多地关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吃穿住行”。社区报应以 “服务社区”为首要职责。

二、规模竞争和衍生品开发

社区报与都市报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定位、风格等方面,在规模效应的形成上也有极大的差别。都市报的规模以一份报纸的总版面和发行量体现,“小”的社区报则以规模化复制手段进行圈地体现其规模。以下将主要从营销的角度分析 “跑马圈地”的规模效应和衍生产品的开发,探讨社区报是如何通过这两种手段实现成本最优化的。

(一)“跑马圈地”

据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新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各项指标达84.4%,比第二名北京高近2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都办有社区报,下面主要以上海的两份社区报为例进行阐述。

我们先来看一下上海的报业市场。上海共有报纸100多种,数量居全国第三位。2011年上海报纸总印数为15亿份,按上海常住人口2300万计算,相当于每人订了一份周报,显示出上海传统报刊的强大生命力。

在此背景下,上海两大报业集团之间的较量不仅在历史相对比较长的都市报之间展开,同时也在新领地社区报之间展开,尤其在以 《新民晚报社区版》(以下简称 《新民》)和 《社区晨报》(以下简称 《晨报》)为代表的两张社区报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新民》系列报现有10多份,分别与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委会、浦东新区航头镇政府、青浦区朱家角镇政府、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和湖南街道政府、科瑞物业、房产局、上海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如皋市文广传媒集团等多家单位合作办报。《晨报》系列报现有30多份,除与1家物业公司合作外,其他多与社区政府合作。从中可看出,《晨报》与 《新民》选择的合作者也不同,《晨报》主要选择与城区的社区政府进行合作,而 《新民》更多地选择镇政府和村政府。因此,两家社区报在报道和发行上不存在正面竞争,减少了进入同一市场的成本。

《新民》和 《晨报》可以称为是连锁式的系列社区报,这种连锁式经营能够比较快速地抢占市场,巩固品牌,增加成功的机会。如全球两大快餐连锁集团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市场扩张,2012年麦当劳以200万美元 (1996年为800万)的特许加盟费进行扩张和渗透,以对抗竞争对手肯德基在中国的圈地。后创办的 《晨报》与 《新民》在社区的选择中,攻城掠地的战略意图较为明显 (见表3)。《晨报》在上海的11个区都进驻了社区报,并且所办社区报的跨度覆盖了上海所有城区,选择的主要是城区的社区。《晨报》覆盖了上海市30多个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社区,并挑选出品质小区、街道活动中心和街道商圈等区域进行全覆盖投递。在整个规划中,选择在2个郊区办社区报,更多考虑的是与 《新民》势均力敌。2011年 《晨报》广告营收超过1000万,盈利100万元左右,远期目标是 “覆盖50个社区”。《新民》目前只在四个区办了社区报,社区报数量不及 《晨报》,在2012年 “中国晚协第27届年会”上 《新民》负责人透露,与街镇合作的社区报都实现了赢利, 2013年计划办20份。

表3 上海行政区划 (数据来源于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 单位:个

但是适合办社区报的社区是有一定条件的,比如居民较富裕、社区商家也较多。而这样优质的社区资源是有限的。正如清朝当年亲王们的 “跑马圈地”,谁圈到了,就是谁的地盘。总发行11万份的美国 “卡罗来纳周报集团”,2006年正是利用了当地麦克拉奇报业集团的困境,大举进行了周边市场的占有,使其稳固地打入北卡最大的城市夏洛特。因此进行战略性的扩张设计是必要的。

(二)加强衍生品的开发,让居民为 “体验”付费

社区报的营利模式主要是广告。广告来源包括社区报收入,还有衍生品收入。“美国最好的社区报”《领航员》除核心内容产品平日报和周日报外,还开发一系列衍生产品,包括杂志、电话黄页、搜索网站和报纸网站等。其杂志与社区报在定位上采用了差异化手法,与社区报不同,杂志的读者市场并不是针对本地人,而是根据其当地特色 “高尔夫社区”,定位于来本地消费的外地人。

能让当地居民自愿付费的主要是 “体验式”产品。与 《新民晚报社区版-大学版》一样,四度摘得全美 “最佳广告经营团队”荣誉的 《沥青脚板日报》是一份校园社区报,但每年有较高广告收入。除纸质报纸上的广告收入外,其网站每年有约10万元的收入,另外一部分则是衍生品的收入,如对照片的开发。一种是居民提供照片,如学生毕业季,报社刊登孩子的 “娃娃照”,并配上家长的祝福,相当于做广告,费用是49美元,报社还可以把 “娃娃照”印在杯子、T恤上,正如 “A-merican Girl”这种玩具一样,是 “体验经济”的产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为版面带来几倍于平日的商家广告。另一种是报上登过的照片,一是登在报纸上的居民家人的照片;二是报纸报道过的明星、球星等名人照片。网上照片像素极低,报社可以提供像素很高的原照进行打印或装裱。

与日报相比,社区报的发行周期较长,因此利用好网站进行新闻的及时更新是必要的。《领航员》专门有人负责网站新闻的更新,每天更新12条以上,网站头条图片报道更新3次。对于中国的社区报来说,双周甚至一个月的出版周期使某些新闻变成旧闻,2012年9月16日朱家角镇被评为 “首届长三角十大古镇”,《新民晚报社区报-朱家角社区》于10月15日对这则 “新闻”进行了报道,而这样的新闻如果能在网站上登出,可能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旅游收入。而国庆前的新闻登在国庆8天长假过后已一周的报纸上,对于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就多少打了折扣。因此发展独立的网站应是未来社区报需要考虑的。

三、体现社区特色的社区报

用于生活消费的连锁店和作为文化消费的产品是不同的。比如麦当劳是在全球范围销售,原料、配方是统一的,在同一城市的任何一家连锁店口味都是一样的,大家在哪里吃都一样。而社区报则不同,居民所处的社区是不同的,居民更关注他所居住社区的事情。因此在同一报系内如何做到让各社区报之间有差异,并体现出各自社区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品牌口号应体现差异性

中国社区报的系列报基本采用同一品牌口号,如 《社区晨报》33家社区报的统一口号是 “自家门口这点事”。显然,这样的品牌口号在头版和版面的设置上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在这样的定位下,头版是报道事还是关注人?就2012年11月这一期的社区报来说 《社区晨报-曹杨》头版报道 《五星公寓停车不再难》关注公共问题;《社区晨报-外滩》头版报道 《新问题 “老”问题上海社区养老微调查》关注养老社会问题,《社区晨报-仙霞》的 《光棍节里话相亲 “丘比特之箭”在谁的手里?》报道光棍节活动等,这些稿件都是比较符合 “自家门口这点事”定位的。但是像 《社区晨报-芷江西》头版 《靓丽 “婆婆”上电视舞蹈大赛摘桂冠》报道的是普通人的精彩故事,在这样的定位下放在头版上似乎并不适合。

这样一个定位对于版面的设置也会有相同的尴尬。对应 “自家门口这点事”,《社区晨报》有这样一个版面 “小城大事”。比如2012年11月7日出版的两份社区报,《社区晨报-石泉》“小城大事”版的头条报道的是喜欢收集旧书的文化站站长。《社区晨报-莘庄》的头条是 《莘庄选出 “史上最年轻”小巷总理》,讲述的是年轻女居委会主任的故事。这两个报道人的头条放在 “大城小事”版上,就与版面定位有点不相称。

而 《先驱周报》的品牌口号则体现了与其他社区报的定位差异。与 《社区晨报》的 “自家门口这点事”不同,《先驱周报》“服务亨特斯维尔、科尼利厄斯和戴维森”:在社区报较成熟的美国,并不都是百年 “老”报,也有新办社区报,比如创办于2008年的 《先驱周报》是 “卡罗来纳周报”报团的七家社区报之一,其口号是Serving huntersville,Cornelius and Davidson,亨特斯维尔、科尼利厄斯和戴维森是北卡州最大城市夏洛特的三个北部小镇。口号体现了社区报的特色 “服务性”,同时规定了服务的对象。

因此,社区报的品牌口号在设计时要考虑能否体现出与其他社区报的差异性,而完全统一的结果就是没有特色。

(二)突出所在社区特色

“最具吸引力的差异化方法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方法。”品牌口号代表编辑方针或报纸定位,而真正能够形成差异性的则是对社区特色的挖掘。

《领航报》体现了社区 “高尔夫”特色,其网站主页上方的图片 “高尔夫比赛照”就是其社区特色的浓缩。《领航报》所在的小镇南派恩斯是 “世界顶级的高尔夫度假胜地”,一些全国大赛也常在此举行,如全美男子和女子高尔夫公开赛。因此 《领航报》注重突出 “高尔夫”特色,通过更新印刷设备等使版面视觉效果和时效性更符合体育新闻的特点。

《费耶特维尔观察家》则不同,主要以社区 “军事特色”作为其内容的特色,这一特色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这家社区报所在的城市驻扎着全球十大军事基地之一 “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和波普空军基地驻地。因此,创办于1816年的 《费耶特维尔观察家》成为报道当地军事基地的最大消息来源。“军事特色”使这家社区报不同于其他社区报,其报道原则是 “他们到哪里,我们到哪里”,即追踪报道基地士兵及军事行动,当地居民可看到报社 “军事编辑”随士兵海外训练发回的采访报道。

社区报容易成为获得社区独家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也较容易培养居民把阅读社区报做为一种生活方式。《社区晨报》2013年2月推出的 “新春别册·长宁六人行”充分体现出长宁的社区特色, 12个版面由6位记者分别采写,版面内容包括我们的长宁故事,淘店长宁乐趣多,菜鸟编辑的长宁推荐,邬达克的新泾足迹,新年里我们看欧冠、看西甲、看NBA,新年里我们一起吃、看、听,新春佳节外卖走起,新春佳节爱看长宁,新春佳节寓教于乐,新春佳节爱逛长宁,新春佳节不忘理财。大容量且有趣实用的信息,囊括了长宁的衣食住行,满足了春节期间特定居住地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总之,社区报要尽量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把社区特色充分体现在社区报中,使社区报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和独家优势,发展成为社区第一媒体。同时,社区报要成为社区的重要机构,成为社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成为社区的第一媒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将是社区报未来需拓展的方向。

(贾茜: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1] 顾龙、李玮:《社区报在中国城市的发展策略——以 〈新民晚报社区版〉的实践》,《新闻记者》2010年第6期。

[2] 王首程:《社区报:在服务中与社区和谐共进》,《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8期。

[3] 倪杰:《渠道创新开拓蓝海》,《新闻战线》2012年第7期。

[4] 陈凯:《走进美国社区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117页。

[5] 倪杰:《渠道创新开拓蓝海》,《新闻战线》2012年第7期。

[6]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页。

[7] http://www.thepilot.com/美国 《领航员》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