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育学研究范式的国际转向日趋明显,更多的体育学前沿成果建立在跨学科交叉研究基础上,青睐于使用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范式。相比国际体育学研究前沿趋势,中国学者在选择跨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范式时,更倾向于使用跨学科交叉研究范式,并主张体育学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作用、价值与应用效果[1-5]。本文认为这种植根当下体育学研究范式倾向的认知,将遮蔽我们进一步认识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范式的作用、价值与实际应用效果,权衡与平衡这两大理论研究范式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在此,结合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具体案例分析,即《北京奥运会国际媒体政治研究》课题项目的选题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内容框架等若干问题的讨论,以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事件的回顾与评论为例的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个案分析,旨在建立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设计的基本框架,深化对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的基本理解。
如果对现代体育发展做一提纲挈领式盘点,可以简化表述为,“在20世纪初,体育只是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很少强调规则和组织;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体育只是传达胜负比分及新闻;而如今,体育更多的成为了政治代理和营利工具[6]”。如果结合现代世界史分期,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切点,战前体育更大程度上视为一种身体休闲活动,战争的爆发触动了体育发展神经,至少为体育与政治、经济两大方面的结合提供了契机。步入冷战时期的体育被两大世界集团利用,体育的政治、经济功能得以深入认识和迅速发展,直接促进了体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身体教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为主干,体育人文社会学为辅助的体育学科体系,并创办了当下诸多老牌体育学术研究期刊,诸如1948 年创办的《探索》(Quest)、1966 年创办的《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1970年创办的《体育史评论》(Sport History Review)、1973年创办的《体育哲学杂志》(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等期刊。冷战时期风行的跨学科理论研究范式为体育学启发了思路,在保留原有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直接影响了体育学研究范式的转向。冷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二次扩张直接推进了体育功能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体育学跨学科交叉研究范式日渐主流与成熟。
步入21世纪的体育学,跨学科交叉发展更为深入与多元化,诸多体育新学科建立与发展,同时相应地创办了刊登专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诸如2006年创办的《体育媒体杂志》(Journal of Sports Media)、2007年创办的《体育、道德与哲学》(Sport, Ethics and Philosophy)、2009 年创办的《国际体育政策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olicy)、2009年创办的《运动与锻炼定性研究杂志》(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port and Exercise)等期刊,更多的体育学前沿成果发展与超越了跨学科交叉研究范式,用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发展动力来自体育实践复杂性的解释与全面综合考察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它来源于当代体育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它来源于世界体系日益多极化,及全球化理论与实践的纵深发展。在一段时期内,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范式将保持在国际学术层面上的高吸引力状态,并被学界视为体育学跨学科交叉研究范式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范式亦有其局限性。首先,理论认同危机。盲目追求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有失理性的建立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项目,必然产生诸多负面效果。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对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理论建构合理性与实践应用有效性的负面影响,该负面影响最终将导致对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总体范式的否定与排斥,失去体育学更好更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引起这个负面影响的学科建构行为可以呈现为: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项目一般需要遵照项目研究内容与规律建构宽泛的学科理论框架,有时候在建构某个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项目理论基础时,经常出现多个母学科基本理论的介绍与罗列,而体育学与各母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和作用效果并非清晰可见,或并未很好理解与澄清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预期达到的实际效果受到质疑,容易让后继研究者产生误解,并可能被指责为搞新奇、弄玄虚的理论失范行为。
其次,知识综合应用。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一般采取学科联合共进的发展模式,这需要各学科间学者精诚合作、紧密交流,而于现实而言说来容易,具体操作起来却比较困难,加之社会浮躁风气,学界青睐“短平快”项目研究意识,多学科交叉研究并非主流研究范式,各学科间学者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实现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这往往引起研究者理论追求的退守和研究层次的降格,导致研究群体的单一化或精英化。也即是说,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可以通过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来实施,也可以由单个研究者或单一学科研究群体来进行。所有的多学科基本知识与发展性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将由体育学者独立研究群体承担,这极大提升了体育学者作为多学科知识拥有者或研究者身份从事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难度,也就意味着一个体育学研究团队,在深谙体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具体项目的研究需要补充母学科理论知识,且需具备较高的母学科理论水准。一个学者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虽然集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研究者更容易实现多学科综合的应用效果,但这种多学科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难度,以及带给日常生活或工作的压力与挑战可想而知。
再次,专业体系制约。在体育学以往的理论研究认知中,一般强调围绕某一学科分支进行长年深入研究,与研究者的攻读学位研究方向和未来研究方向联系起来,谓之“板凳要坐十年冷”。这样的研究认知及早的进入青年学者领域,可能导致青年学者在没有建立理解各学科理论基础之前,过早的实现研究方向的专业化,很可能影响深入专业研究的最终效果。因为体育学作为人类文化与社会的综合现象,横贯自然、人文与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即便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也往往主张纵贯文史哲的理论功底,如果没有多个母学科基本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势必影响对体育现象与实践的全面的、综合的、合理的考察与解释,理论本身的说服力也将下降。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为建立体育学多学科理论基础,加强体育学与各学科间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理解,进而比较体育学的优势、功能定位与可能的发展前景,进一步认识体育学的学科本质和实践价值,消解体育学研究传统认知以及过早形成学者研究专业化知识体系,促进体育学者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潜力增长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最后,学科发展壁垒。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项目的建立与发展,需要得到体育学既有学科体系的鼓励与支持,并提供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宽松的政策环境。本研究团队曾申请并承担过体育电影研究等体育学跨学科交叉课题研究项目,在成果产出发表时遇到一些学科间阻碍。有部分期刊审稿专家给予意见认为,体育电影属于电影学研究范畴,它更倾向于作为电影学中电影类型化发展理论的分支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体育电影始终作为电影学的边缘研究项目不被关注,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曾引起影视学界对奥运电影的研究热情,以《电影艺术》杂志刊登体育电影研究专题为标志,这些撰文者均来自电影学专业领域,体育学专业领域学者研究身份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这种两边不受重视、两边吃力不讨好的跨学科发展状况不仅仅存在于研究成果的期刊发表方面,在课题申请、学术会议、专题(专著与博硕论文)研究等学术成果载体上同样遇到很大阻碍,这让体育学跨学科研究者甚至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者不得不衡量现实得失,去选择风险小的、操作性强的体育学传统理论框架内容,致使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体育学创新研究范式禁锢在襁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