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研究的步骤,为了保证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真实而必须遵循的程序。一项典型犯罪学研究任务的完成,包括提出假设,并在收集、占有和分析相关犯罪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求证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课题
确定研究课题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如何从复杂多样的犯罪现象中选择所要研究的对象?如何根据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性质确定相应的研究类型?选择课题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课题研究应当具有理论和社会价值
理论价值即所确定的课题能够证伪或进一步证明犯罪学现有的某一理论,或者能对现有理论的某一方面有所充实、发展和创新。社会价值即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源于回答犯罪现实提出的问题,具有较强烈的时代感,能够服务于描述、解释当前突出的犯罪问题,或促进犯罪预防实践的发展。当然,在选择和确定有社会价值的课题时,也必须了解同类研究的现状(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尚存在的不足),避免同一层次、同一水平的重复研究。
2.课题研究应考虑现有的主客观条件
选择的课题大小和难易程度,应充分考虑到研究者自己的知识背景、研究专长和已有的研究积累;同时,还要考虑人力、财力和时间方面的保障。
在研究类型方面,依据研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四类:①描述性研究,即对犯罪现象的存在状态、结构、犯罪现象的特征、规律进行分析和表述;②解释性研究,即通过剖析和比较犯罪现象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关联性,探讨犯罪现象存在和变化的原因;③预测性研究,即在对犯罪现象进行横向和纵向把握的基础上,对犯罪现象的状态和结构在未来的变化趋势作出推断;④对策性研究,即在把握影响犯罪的因素以及犯罪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就提高、改善犯罪预防对策和措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或针对性,提出新的构想和理论模式。
上述四种研究类型之间存在着逐层递进的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并无专属性,既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也可以采取定量分析;既可以运用思辨方法,也可以运用实证方法。
(二)建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并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假定或推测。研究假设虽然带有主观的成分,但它与主观猜想有本质区别。因为这种假设是在对现有犯罪资料有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通过理性思维而提出的,因而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假设又不同于公理,因为它尚有待于实践的充分验证。建立研究假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需要收集的材料范围、途径和方法。
例如,如果确定的课题是盗窃犯罪的原因,通过探索性研究,发现邻里间关系和谐、能相互照应的住宅区和管理规范的场所发案率低,而邻里间缺乏相互照顾意识的住宅区和管理混乱的场所即使有防盗设施,发案率仍然较高,再考虑到盗窃犯罪的行为特征,就可提出如下的研究假设:盗窃犯罪主要是机遇性犯罪。有了这一研究假设作导向,收集研究数据和材料的范围、重点与方法也就明确了。
在犯罪学研究中,应强调研究假设的提出既需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也需要具有不盲从现有理论、只尊重犯罪事实真相的探索精神。就中国犯罪学的发展而言,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确立研究的概念体系
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类型采用适当的术语来表述和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如与盗窃犯罪的原因相联系的“犯罪机会”、“邻里意识”等。概念是进行研究的基本单位,犹如大厦建筑中的基石。只有采用适当的概念,并通过各概念之间的串联,分散的研究资料才能紧密地围绕研究对象凝结成有机的整体。
研究中所采用的概念,不仅包括已为专业圈熟悉或习惯的术语,而且也包括根据研究需要设计或借用的术语.但对后者,研究者在使用中必须给出自己的定义,以避免发生歧义和混淆。
由于概念具有抽象性,为了进一步开展定量研究,还必须通过一系列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客观指标对其进行模拟,将概念由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性定义,这种转化对于提高犯罪学研究的艺术性和精确性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在探讨都市化进程与犯罪的关系时,必须对“都市化”进行定义,而由抽象定义向操作性定义的转化可表现为:抽象定义——都市化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形态;操作性定义——人口密度、人际交往、交通状况、通信手段、家庭结构、人口受教育程度、文化设施等。通过对这些能表征都市化内涵的概念进行分析,就能揭示出都市化对犯罪的具体影响。可见,概念的可操作化实际上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它为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犯罪现象,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四)制定研究计划
在前述步骤基础上,应当拟订具体研究计划,对完成课题的时间、课题研究的人员组成,尤其是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途径和分析研究资料的方法等作出明确安排。
(五)研究资料的整理
研究资料的质量是决定研究结论是否正确的基础,收集和审查犯罪学研究资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资料的完整性;②资料的准确性;③资料的针对性;④资料的可比性;⑤资料的时效性。只有注意到所获得的研究资料在多大程度上具备了上述特征,才能正确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程度。
对占有的资料进行审查后,还应按照资料的关联性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类别的资料进行汇总,以此反映研究资料的总体状况和内部结构,以利于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对资料进行整合和必要的补充。
对收集的犯罪学研究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后,应当运用相关犯罪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找出研究材料彼此之间的关系,确定研究材料所能证明的问题以及证明的程度,并通过对经验材料的综合判断,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以此形成新的观念、理论或完成对已有理论的新的检验或证伪。
(六)研究资料的分析
资料分析是对研究资料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资料分为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对文字资料基本上采取定性分析方法,对数字资料则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实际上,在研究过程中常常需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资料分析可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等。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指运用逻辑学原理的思维规则、分析手段及其他有关的学科知识,对调查所获得的犯罪研究资料进行剖析,以揭示犯罪现象本质特征和规律(如犯罪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等),即犯罪现象质的规定性的方法。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一系列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的测量、计算和分析手段,对调查所获得的犯罪学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以说明犯罪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规律、数量关系,即犯罪现象量的规定性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在犯罪学研究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富有说服力的、有价值的科学结论,才能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把不同的犯罪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异同,以达到全面认识犯罪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运用比较法研究犯罪问题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犯罪的阶级性、社会性和相对性,更有利于我们打击和预防犯罪。在具体的犯罪问题调查研究中将收集到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不同时期的资料进行对比,可以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从犯罪学理论的高度对之作出说明和解释。运用比较分析最重要的是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4.心理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已有的资料,以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原因的方法。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因此要想认清犯罪问题就必须对犯罪人的心理进行分析。
5.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某一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犯罪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揭示犯罪现象内部联系及犯罪现象质的规定性的方法。
统计分析的特点是对犯罪现象作量的分析,是力图通过对大量现象的数量分析去揭示现象的内部联系和质的规定性。统计分析可以分为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前者回答犯罪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即通过分析指出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发展状况等。后者回答犯罪现象“为什么”的问题,即通过分析揭示研究对象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它探讨的是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犯罪统计资料分析的基本技术,就是比率的应用。比率,即以简单的相对数值表示出两个或其组合的绝对数值的相对程度。具体分为:百分比、千分比、万分比、十万分比、指数等。
(1)犯罪发生率。犯罪发生率具体可以划分为人犯发生率与刑案发生率。人犯发生率以一定时间、地点的人口总数和发案人数为内容。刑案发生率以一定时间、地点人口总数和发生刑案为内容。统计两个发生率的作用。在于测定一定时期犯罪发案的程度。并以此同异时异地犯罪状况做比较。理论上一般用万分比表示上述二者的发生率。犯罪发生率如应用百分率,公式如下:
③犯罪率=已知犯罪案件总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或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人口的总数×常数(10000或100000)
④犯罪人口率=已知犯罪人口数/特定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或到达刑事责任年龄人口总数×常数(10000或100000)
(2)犯罪破案率。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犯罪案件数与侦查破案数的比例关系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破案率直接反映出专门机关和人民群众在侦破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上的能力和实绩。
犯罪破案率如应用百分率,公式如下:
(3)重新犯罪率。是指行为人在相对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实施了两次以上的犯罪一般用百分比表示。重新犯罪率是检验监狱改造工作质量和社会接茬帮教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
重新犯罪率如应用百分比,其公式是:
(4)犯罪分配率。指在同一数列中各项数值对总数值的比重。犯罪分配率有三种形式:①犯罪主体分配率,指同一犯罪人数列中各项数值对总数值的百分比率;②犯罪种类分配率,指同一罪种数列中各项数值对总数值的百分比率;③犯罪侵害分配率,指同一犯罪侵害数列中各项数值对总数值的百分比率,包括被害人分配率和财务损失分配率。如统计各类型案在犯罪总数中的比重,则应用分配率。一般用百分比,其公式是:
(5)重大刑事犯罪率。重大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一般采用百分比计算。重大刑事犯罪率是考察社会犯罪的数量与质量变化、社会危害程度及专门机关与社会的防控能力的一个指标。
重大刑事犯罪率如应用百分比,其公式是:
(6)初犯率。初犯指第一次犯罪。初犯率是指特定时间范围内刑事犯罪中初次犯罪的人数与同一时空领域内刑事犯罪总数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其公式是:
(7)犯罪动态指标。是指描述犯罪变化消长过程的统计指标。包括犯罪总量数列、犯罪绝对消长量、犯罪发展(下降)速度、犯罪增长(下降)速度。
(8)安全感和安全度。安全感是指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直接感觉,是由社会治安现象(主要是违法犯罪现象)的具体特性作用于感官而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安全感是一个具有可靠性、真实性的测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标。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掌握安全感的情况,可以把安全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度。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治安现象获得重要信息和真实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它可以为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素材。
通过分析资料,可以对研究对象得出一些基本看法或结论,将这种结论同调查之初的研究假设相比较,判断假设的正误(即假设是否成立)是检验假设。统计分析可以使用SPSS系统(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是便捷、通用的统计分析工具。
(七)提出研究成果
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后,就可得出研究结论并以适当形式转化为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建议书、预测报告、预防方案以及学术论著等。犯罪学研究往往伴随着投入大、周期长甚至旷日持久的经验型调查,某些时限性和针对性强的研究课题,很可能在完成时由于社会和经济条件的迅速变化而研究成果已经过时。因此,犯罪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应着眼于那些与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紧密相连的犯罪现象。同时,鉴于许多犯罪现象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共同性,以及犯罪学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强调立足于中国犯罪实践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同时,应积极而慎重地借鉴或移植国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犯罪学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