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旧中国犯罪学的研究与发展
西方犯罪学理论在旧中国的传播,影响和推动了当时中国犯罪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有些学者对犯罪学理论研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大学的法学院、法律系也将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学者纷纷撰写和出版了《犯罪学》教材和论著。较有代表性的有:1923年许鹏飞撰写的《犯罪学大纲》;李剑华出版的《犯罪学》;1933年鲍如为出版的《犯罪学概论》;1935年李剑华出版的《犯罪社会学》;孙雄撰写的《犯罪学研究》和王克继、陈文藻、韦端民等人分别撰写的《犯罪学》。上述著作的相继出版呈现了当时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盛况。另外,还有的学者出版了带有专题性质的专著,如赵琛出版的《少年犯罪之刑事政策》,作者在该书中对少年犯罪的增长做了统计描述和比较,并对改造效果不佳表示了忧虑。如他所说:“我国外有强敌侵略,内则农林崩溃,国计民生,日趋危殆……少年犯人数,年有增加,二十二年度(1933年),犹不过2300名,二十三年度(1934年)之少年犯,已突增至6162名。……应若何补救与防止,成为当前首要之极务矣。”又说:“出监后改善者,不过十之二三,其十之八九,反较入监前更趋恶化。”再如我国早期的社会学者、犯罪学家严景耀先生,1924年在燕京大学主修社会学时,基于“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犯罪问题严重”的情况,便“立志在社会学的领域中从事犯罪学研究。但当时有关犯罪学的著作十分缺乏,于是他决心为中国犯罪学开拓新的领域,并且亲自去监狱进行实地调研,搜集研究犯罪学的资料,甚至在1927年暑假经学校介绍进入北京京师第一监狱做一名志愿‘犯人’,和犯人同住、同食、同劳动,亲尝铁窗风味。通过和犯人谈话,严景耀先生了解了犯人的历史、家庭情况、社会背景以及走上犯罪的过程,同时也体会到了监狱管理的黑暗面。根据对犯人和对监狱的调查资料,他写成《北京犯罪之社会分析》、《中国监狱问题》等多篇论文。”(9)1928年大学毕业后,严景耀先生留校为研究生兼任助教,率领学生到20个城市的监狱进行调查,收集各种犯罪类型个案资料300余件。严景耀先生通过对犯罪的研究,剖析了中国社会的变迁问题,193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期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关系》一文,反映了犯罪学的经验研究和实证的特点,在中国犯罪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了思想禁锢政策,犯罪学理论研究受到了影响,导致犯罪学著述大量减少。只是在国统区一些军事院校的犯罪学教学中,编写了为数不多的犯罪学教材。如1942年国民党的宪兵学校编写了《犯罪学教程》,这部教程将犯罪原因指向了广大劳苦大众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具有反动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