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明与法律文明
“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易·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是指光明、有文采的意思。但是,现代汉语中所用的“文明”一词,与中国古代“文明”一词在含义上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用来翻译英文中的civilization。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摩尔根和恩格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期,认为人类从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经过文字的发明和运用而迈入文明时代。恩格斯指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1]他进一步指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具有经济上的特征和制度上的特征。首先,文明时代在经济上的特征有:出现了金属货币,从而出现了货币资本、利息和高利贷;出现了商人;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和抵押制;出现了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的奴隶劳动。其次,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它以制度的形式把城乡的对立作为整个社会分工的基础固定下来,保护财产私有制,所有者甚至能以遗嘱的形式安排自己死后的遗产处理方式。在这里,国家是社会分工、商品交换、私有制、阶级对立等发展过程的结果,也是文明时代产生的开端。在上述意义上,“文明”一词被用来表示人类社会从氏族制度解体、进入有国家组织的历史阶段。
法与法律是文明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文明时代的标志。正如恩格斯所述,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在制度上将人类社会已经完成的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现象以制度形式确认下来,而这种制度实际上就是与国家相伴而生的法与法律。法律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与整个社会的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如果把法律文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加以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趋向更高文明阶段的过程。从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到社会主义法,权利的主体与权利的范围都在不断扩大。从同态复仇到罪刑相适应,从罪刑擅断到罪刑法定,从“刑不上大夫”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映了古代法律文明与近代、现代法律文明之间的天壤之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