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区别

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区别

时间:2023-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区别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二层次上,即规范层次上。因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属于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两者存在着明显区别。单纯的思想不是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而道德规范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法律规范对违反义务的不利后果有明确规定,当违法行为引起惩罚性责任时,国家强制力就会出现,并按明确的标准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制裁。

三、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区别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二层次上,即规范层次上。因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属于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两者存在着明显区别。

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法律规范是有阶级的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而形成的。因而,法律规范的产生明显晚于道德。道德规范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发展而发展。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规范化的表现形式,它具有明确的内容。因而,它总是借助于特定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在典型意义上,法律是以某种法律文件的形式而存在着的,这种文件可以是法典,也可以是单行法规,还可以是用文字加以记载的判例。而道德规范则不同,它无需由某个国家机关加以制定和认可,也不一定要在某些文件中加以文字记载。它更多地表现为风俗礼仪、乡规民约等,它的内容存在于社会成员的观念中,并通过人们的行为和言论表现出来。

3.体系和结构不同。法律规范是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表现,它是一个由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效力位阶有机组成的逻辑严谨的体系。道德规范不具有这种特征,它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并形成不同的体系,每个体系的道德规范也没有明确的部门和效力等级划分。

4.作用范围不同。法律规范并非对一切社会关系都加以调整,一般地说,它只调整那些对建立社会秩序具有比较重要意义的社会关系,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进行干涉。在调整社会关系的广度上,道德远远超过法律,可以说任何社会和人际关系都或多或少地受道德的调整。道德规范不仅将触犯法律的行为列为其评判的范围,而且对许多法律不加干涉的行为也要评判其是非善恶。总之,法律上没有过错,不等于在道德上无可指责;反之,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也不一定构成违法行为。

5.作用机制不同。法律规范直接调整人们的行为,它所着重要求的是人们外部行为的合法性,而不能离开行为去过问动机如何。单纯的思想不是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而道德规范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调整人们的行为。它不但要求人们的行为合乎道德,而且要求行为的动机高尚、善良,对人们心理的内在影响是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

6.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法律规范由国家强制力和专门机构保证实施,道德规范则通过社会舆论倡导及依靠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持。法律规范对违反义务的不利后果有明确规定,当违法行为引起惩罚性责任时,国家强制力就会出现,并按明确的标准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制裁。道德规范中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应予以何种处置并无明确规定,而且,其制裁手段也只限于舆论的谴责,对当事人公然蔑视舆论的行为,道德的制裁也时常显得无能为力。因而,有学者称法律的约束为“硬约束”,道德的约束为“软约束”。

由此我们看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是存在诸多区别的。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两者的根源和目的的同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内容上的相互渗透和作用上的互补。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基本上是从这一层面而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