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律原则的作用
(一)对法律创制的作用
1.法律原则是法律创制的指导原则。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其政治、经济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的反映,是各种力量综合平衡的结果。这些法律之外的因素,在法律中的集中表现就是法律原则。法律的创制机关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必须根据法律化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对法律的内容进行总体的设计。
2.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统一性的重要保证。法律体系的统一性需要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保障。在形式上,法律体系的统一性要求法律规范之间有机协调,其关键在于:在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之间的关系上,上位规范的效力高于下位规范的效力;在内容上,所有法律规范都必须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其关键在于:每一法律规范都不能与法律原则发生冲突。法律原则对法律体系统一性的保证也正是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法律原则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依据。在法律创制过程中,只有首先明确法律原则,才能开始着手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具体的法律规定不得与法律原则相抵触。从形式上看,法律原则有宪法原则与部门法原则、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之分,根本法与普通法、基本法与特别法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宪法原则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原则,基本原则的效力高于具体原则。
(二)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作用
1.法律原则有助于消除法律规范的不明确性、不确定性。立法语言的有限性和所使用的语言的不准确会造成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的多义和歧义,从而使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不明确。产生法律的不确定性的原因,则主要是法律适用者所依据的渊源的复杂多样,不同渊源的法律规范之间可能会规定不同的、甚至是相冲突的行为模式,使法律适用者面临两难境地。在消除法律规则的不明确性和不确定性两个方面,法律原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适用者需要用法律原则来解释某个法律规范的含义以消除不明确性,或者指导相冲突的规范之间的选择以消除不确定性。
2.在法律规范对当前的案件没有规定时,法律原则可以代替法律规范作为法官作出判决的依据。法律终归是由人制定出来的,想用法律规范来规定人们的每一种行为是不现实的。而且,由于立法的滞后性,立法者也不可能预见未来出现的所有社会关系领域。在这些情况下,如果现行法欠缺当前事态所必要的法律规范,就被认为存在漏洞。现代法治要求,法官不能以没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范为由拒绝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裁决,在法律规范缺失的情形下,法官可以而且应当以合目的性和合理性的精神,从法律原则中推导出派生的法律规范,以此来否定或证成某种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在没有现成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况下,只要有概念和原则,照样可以作出适当的决定。这是现代法的一项重要技术”。[5]
3.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法官的角色在于适用现有法律,在法律对当前案件没有作出规定的情况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必需的,但无限制的自由裁量权必将成为混乱乃至动乱的根源。赋予法官以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也尽可能地限制这一自由裁量权,是强化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控能力、使之具有更大程度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也防止法律丧失确定性的关键所在,是发挥法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防止个人恣意专断的关键所在。此时,法律原则是一种必备的要素。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下,适用法律者要尽力证成自己的决定以取得其他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接受,在法律对当前案件没有规定的场合下,不是依据规则而是法律原则所包括的价值观来论证其决定的合理性,是法得到适用的表现。
(三)对于社会公众理解法律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大众并不了解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并不了解具体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但是,对于法律原则的知悉,是他们了解法律的最重要的途径。例如,“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既反映了大众的要求,同时也是指导大众了解法律制度的整体的契入点,是大众对于法律制度的信赖与尊重的价值支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