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国两制”澳门模式的一大特色

“一国两制”澳门模式的一大特色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澳门回归祖国十一年多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带领澳门各界人士团结奋斗、务实进取,增强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维护促进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应对各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平稳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澳门回归祖国十一年多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带领澳门各界人士团结奋斗、务实进取,增强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维护促进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应对各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平稳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澳门经济强劲回升,市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澳门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这“使澳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商埠名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1]

澳门著名学者杨允中研究员指出:“总体观察,澳门特别行政区所走过的路是一条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之路,因而理所当然地,它应该,事实上也已成为一个正确落实‘一国两制’的生动范例;而探索‘一国两制’澳门实践模式,或澳门特色‘一国两制’实践模式,应该说,已提到历史日程,既有理论的必要性及有现实的可行性。”[2]在杨允中先生学术思想的启发下,近两年来,笔者在祖国内地与澳门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有关“一国两制”澳门模式的论文:“一国两制”澳门模式的提出、意义、内涵与基本特征;从基本法的设计看“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从《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制定看澳门模式的基本特征;从澳门社团的特殊性看“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土生葡人:“一国两制”澳门模式的一大特色等。

2010年11月中旬在澳门召开的“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简称中葡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看点颇多,引发境内外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北京《人民日报》报道称,这是中国国务院总理首度参加中葡论坛,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动与葡语国家友好合作的积极意愿。七个葡语国家中也来了一位元首、三位总理,因而本届论坛会议是创立7年来规格最高的一次。澳门舆论认为,本次会议不仅将中葡论坛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展示出诱人的美好前景,而且将扮演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和文化交流平台的澳门更加隆重地推举到世界面前,其“平台”作用和重要性空前凸显。本文拟从“一国两制”澳门模式的角度,探讨中葡论坛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固有优势、角色定位与主要作用、发展前景与几点建议等重要问题,以进一步促进中葡论坛的发展,使澳门“一国两制”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一)中葡论坛的设立及其历史背景

2003年10月,由中国国务院商务部主办、澳门特区政府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成功举办,中国和七个葡语国家(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佛得角、安哥拉、几内亚比绍、东帝汶)的部长级经贸官员以及400多位企业家共济一堂,讨论并确定了双方加强经贸合作与交流的措施和方向,并且签署了基于“互惠、互补、互信和互利”原则的《经贸合作行动纲领》。论坛闭幕后,在有关政府的支持下,澳门设立了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秘书处成员中,除了中国政府及澳门特区的相关经贸官员外,也有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东帝汶国家的代表到澳门任职。秘书处陆续开展了相关的跟进工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同时进一步表明中国政府与葡语国家政府对经贸合作的高度重视。

首次中葡论坛会议还决定,今后将每3年在澳门举办一次“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有学者认为,中葡论坛的设立“表明了中央人民政府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在认识和处理葡萄牙殖民统治历史问题上的现实主义立场,将‘旧澳门’与葡语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渊源由‘包袱’转化为‘新澳门’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充分利用澳门的‘交流和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强与总人口逾2亿的葡萄牙及其前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加强中国的‘和平崛起’在该地域的影响力”。[3]

笔者认为,在21世纪初期,中葡论坛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进行经贸合作重要机制的建立并非偶然,而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经济、文化与方针政策诸多因素: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旧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跨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其中以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ASPAN)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组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使整个世界经济更加激烈和复杂。在这种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作为“微型经济体”的澳门,为了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中寻求发展,必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在不断推进与内地和邻近地区融合的同时,亦加大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葡语国家合作的力度。”[4]

2.中国内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世界其他经济体及海外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加入世贸组织(WTO)等新问题。在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有所调整,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来”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可以说,建立中葡论坛是中国政府对外开放的战略性选择之一。

3.澳门回归祖国后,“虽然告别了‘葡治时代’,然而澳门并未出现任何‘去葡化’运动,反之则是越来越注重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中葡文化交汇之历史背景”[5],宣导加强与包括7个葡语国家拓展对外关系。2002年11月,行政长官何厚铧在《2003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指出:“在推进合作之中,存在一个提升自我的问题。我们希望澳门能成为区域经贸服务平台”,“当中,逐步开拓东亚、葡语系等国家的市场,是一个发挥澳门比较优势的长远战略考虑。”[6]

4.设在澳门的中葡论坛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从本质上讲,归功于‘一国两制’创造了跨体制、跨国界合作与融合的新概念和新关系准则,推进对外开放与实行‘一国两制’构想相互关系,相互促进”。[7]这正是中国政府提出在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等基本方针政策及制度创新,给了澳门特区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努力探索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澳门实践模式的勇气、机遇与空间,创造更多的辉煌。

(二)中葡论坛的基本情况及其优势

中葡论坛现有八个正式成员国即中国(包括澳门)和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佛得角、安哥拉、几内亚比绍、东帝汶七个葡语国家,故温家宝总理称之为“中葡论坛八个兄弟”。过去有媒体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非洲中西侧几内亚湾东南部岛国)也列为中葡论坛的成员国之一是不正确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因与台湾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所以不能成为正式成员国而只能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事实上,当年该国贸易部部长因为访问安哥拉而未能参加首届中葡论坛,最近在澳门召开的第三届中葡论坛,亦未见该国观察员的身影。

中葡论坛的固有优势大致有四个方面:首先,从政治层面上看,由于中国及澳门和葡语国家不但存在着悠久的传统友谊,而且还保持着良好的政治与外交关系。这种传统友谊和政治上的互信,必将推动中葡论坛各方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巩固双边或多边关系基础。2010年11月上旬,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里斯本同葡萄牙总统席尔瓦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推动中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其次,从发展潜力层面上看,中葡论坛八个国家分布全球四大洲,并拥有超过15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众所周知,亚洲有中国及澳门和东帝汶;欧洲有葡萄牙;而巴西在南美洲;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则分布在非洲各处。中葡论坛八个国家,除中国拥有13亿人口外,据2001年出版的《新编实用世界地图册》提供的资料显示:七个葡语国家拥有超过2亿的人口,其中巴西有1亿6千多万人,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莫桑比克人口有1830多万,安哥拉人口有1160万,葡萄牙人口有1000万左右。这些葡语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处于多个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它们所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辐射发展,亦将产生更大的经济能量。

再次,从经济互补层面上看,“中国和葡语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包括资源开发、各类消费品贸易、农业技术、轻工业技术、基建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8]例如,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铁、铜、铬、石油等矿产资源的蕴藏量不足,森林和渔业资源也短缺,而葡萄牙的钨、铜、黄铁、赤铁有丰富的储量,森林面积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4个葡语非洲国家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铜、渔业资源。巴西的铌、钽铁、石英等储量占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许多商品、管理经验及生产技术比较适合葡语国家的需要,可见双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互补合作潜力,发展前景良好。

最后,从澳门特区层面上看,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和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所在地,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继续保持国际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的地位,在区域位置、营商环境和历史文化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澳门与中国内地和葡语国家等联系有了进一步加强,可以充分发挥中葡合作平台机制的作用,挖掘更多经济合作的潜力和商机,使中葡论坛越办越好。

(一)对中葡论坛角色定位的再认识

澳门是以中西文化交融和开放包容闻名于世的蕞尔小城,回归祖国后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活跃的国际化城市,很适合举办国际性会议和展览。前不久来澳门参加第三届中葡论坛的几内亚比绍总理戈梅斯说:“澳门与其他葡语地区有着长达几个世纪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设在澳门,让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平台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澳门有的媒体也认为,中葡论坛“是一个以经贸促进与发展为主题的多边经贸合作机制,旨在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贸交流,发挥澳门联系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平台作用,促进中国内地、葡语国家和澳门的共同发展。”[9]

但是,有学者认为,自2003年中葡论坛(澳门)正式诞生以来,“该论坛的性质定为官方举办,以经济合作及发展为主题的非政治性国际经贸合作论坛。然而,历经了2003年第一届,2006年第二届,我们不难发现中葡论坛虽在经济合作及发展的经贸主题基础上举行,但是作为多边论坛,在连接‘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升中国‘软实力’及‘公共外交’上,其均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及作用。”[10]笔者认同这位学者的观点,所要补充的是,中葡论坛的角色定位及其功能,经过2010年11月第三届论坛会议就更加清晰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葡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明确指出:“中葡论坛是中国和葡语国家开展互利友好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它充分利用澳门联系中国和葡语国家的独特优势,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践证明,中葡论坛既是合作的桥梁,也是友谊的桥梁。它不但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拉近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的距离,加深了双方人民的友谊,密切了国家间的友好关系。”[11]笔者认为,温家宝总理强调中葡论坛“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既是合作的桥梁,也是友谊的桥梁”的新提法,意味着中葡论坛以经贸合作为主,兼有经济与政治双重性质的角色定位,有助于人们深化对中葡论坛角色定位及其作用的认识。

(二)中葡论坛的主要作用

自2003年中葡论坛成立七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等方面,成效明显。“中葡论坛八个兄弟”代表团团长在中葡论坛(澳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礼上发表讲话,一致肯定及赞赏论坛在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所发挥的多功能作用。东帝汶共和国总统奥尔塔致辞表示,中葡论坛是一个具有活力、充满灵活性和不断锐意进取的机制,多年来,东帝汶从论坛举办的活动、经贸合作洽谈会、人力资源合作、政府间合作、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中获益良多。莫桑比克共和国总理阿里认为,中葡论坛成立以来,各项决议得以落实,并取得显著进步。中葡论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会各国均广泛承认论坛在推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致开幕词时表示:几年来,在与会国政府、企业和澳门特区政府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中葡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和葡语国家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当前,世界各国正致力于推动经济复苏,中葡论坛必将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中葡论坛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1.促进双方贸易大幅增长

2003年中葡论坛成立时,中国与葡语国家的贸易额刚过100亿美元。2006年2月27日,中葡论坛(澳门)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时任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介绍说,论坛成立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额达到182.7亿美元,比论坛初创的2003年增长65.7%。2005年双方贸易额更达到23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9%,首次全年突破200亿美元的规模。在第三届中葡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宣布,2008年,中葡双方贸易额已达770亿美元,提前1年实现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的目标。2010年前三季度,双方的贸易额达682亿美元,同比增长57%,反映出双方贸易的巨大活力。

2.推动双向投资快速增长

据上述新闻发布会提供的资料,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葡语国家累计投资额接近1亿美元。又据中葡论坛(澳门)秘书处提供的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累计对葡语国家投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涉及机电、纺织、轻工、农业合作、资源开发等领域。最近,有关方面透露,目前,中国对葡语国家的投资方兴未艾,累计金额超过10亿美元。另一方面,截至2008年7月底,中国累计实际使用葡语国家在华投资4.2亿美元。截至2009年底,葡语国家已在华设立700多家企业,对华投资累计金额超过5亿美元。双方投资的增加,带来了各自需要的适用技术,支持了对方的经济建设,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3.举办教育文化方面交流

中葡论坛双方的合作逐步从经贸领域向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延伸,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得到极大的加强。中葡论坛自创办以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论坛常设秘书处参与协办的200多期各类研修班,共有来自葡语国家逾2100人次政府官员与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其中近3年培训了1400多人,超额完成中葡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培训900人的目标。培训领域涵盖港口物流、经济、通信、卫生护理和杂交水稻种植等。与此同时,积极支持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的有关活动,例如,为佛得角驻华使馆在澳门举行独立34周年纪念活动;为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和东帝汶三国驻澳门社团独立日纪念活动提供支援等等。

4.不断增强双方政治互信

自中葡论坛创办以来,中国与葡语国家的高层互访更为频密。据统计,仅在“2009年,中国与葡语国家高层互访逾110次,其中国家领导人访问及多边会见多达16次,是2006年中葡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以来高层互访最为频繁的一年。”[12]这些互访不仅推动了中国与葡语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友好关系与政治互信。2010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巴西,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认为,长期以来双方建立了多个定期交流机制,经贸、科技、航天、能源、金融等领域重大合作取得长足进展,通过两国高层密切交往,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同年11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安哥拉,会见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时强调,此访主要是巩固中安传统友谊,增进双方政治互信,深化两国务实合作。习近平说,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方在金融、能源、工程和劳务承包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

5.有利澳门经济政治发展

不可忽视的是,在中葡论坛的推动下,澳门自身与葡语国家间的经贸与政治关系也得到加强。澳门与多数葡语国家签署了金融合作备忘录,澳门的企业已活跃在所有葡语国家,澳门的商品经由葡语国家进入欧盟、南美、非洲市场。有些葡语国家企业来澳门投资办厂,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特区政府支持论坛建设,热心为葡语国家做实事好事,深受葡语国家的欢迎。所有这些举措,对促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葡萄牙共和国总理苏格拉底强调,葡国将澳门视为连接中国与葡语世界、连接东西方,尤其是连接欧洲与亚洲的特殊桥梁和平台。自2003年创立论坛,赋予澳门更重要的政治与经济意义。

(一)中葡论坛发展前景广阔及其原因

第三届中葡论坛部长级会议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加强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各种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的一次重要盛会。因而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笔者注意到,2003年首届中葡论坛在澳门召开时,只有论坛8个兄弟国家的部长级经贸官员及400多位企业家参加;2006年第二届中葡论坛举行期间,则有论坛国家的部长级经贸官员及700多位中外企业家参加;2010年第三届中葡论坛开幕时,出席嘉宾有来自中国和葡语国家的领导人,政府部门官员与金融家、企业家代表团,以及澳门政、商界、社团代表等逾1500多人。论坛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人气升、财气大、前途好”,这是其一。

其二,第三届中葡论坛部长级会议首次有国家元首(东帝汶总统奥尔塔)、政府首脑(中国总理温家宝、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莫桑比克总理阿里、几内亚比绍总理戈梅斯)出席,占到8个成员国中的多数,变“部长级会议”为首脑会议。这充分表明中葡论坛国家领导人对本届论坛的高度重视,必将成为推动中国与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群体间贸易和投资发展的独特机遇,相关国家和组织以及企业家要抓住良好机遇,寻求新的发展。

其三,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为帮助发展中的葡语国家加快发展,摆脱贫困,从2010年至2013年,中国政府将采取六项措施:中国内地和澳门的金融机构将发起设立规模为10亿美元的中葡合作发展基金;在双边框架内向中葡论坛的亚非与会国提供16亿人民币的优惠贷款;对每个论坛亚非与会国的1个双方农业合作项目,提供物资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论坛亚非与会国培训1500名官员和技术人员;向论坛亚非与会国提供为期一年的1000个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名额;向论坛亚非与会国各提供价值1000万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及器械等。温家宝总理此次提出的实实在在的六项新举措,成为本届论坛最大的亮点,对深化中国与葡语国家关系具有积极重要意义。葡语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六项新举措,期待与中方共同努力,落实这次论坛会议达成的各项共识,促进共同发展。

其四,更重要的是,在第三届中葡论坛期间,中国和7个葡语与会国代表围绕多元合作,推动和谐发展坦诚交换了意见,并就合作领域、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等问题达成了许多共识。与会各方共同签署了2010—2013年《经贸合作行动纲领》,与2006年的相比,“合作领域更加多元、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澳门作用更加突出、中方措施更加务实”。主要内容包括:在合作领域上,《行动纲领》增加了教育、金融、旅游、运输、通信、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科技、土地规划等领域合作;在贸易领域上,《行动纲领》提出到2013年,中国与葡语国家间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并且更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在投资领域上,《行动纲领》提出抓紧完善双向投资的法律法规,尽快推动双向投资取得实质性增长;在澳门的合作平台作用上,《行动纲领》特别强调要发挥澳门独特优势,使澳门成为中国内地与葡语国家经贸往来和友好合作的桥梁。

上述各点足以说明,在第一、二届中葡论坛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第三届论坛又有不少亮点与成果,必将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未来中葡论坛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与会代表一致表示,要继续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交流与沟通,照顾彼此关切,开展经贸合作与对话,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除了论坛的推动外,根本在于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相互经贸关系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随着中国和葡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也在增长,企业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愿望十分强烈,双方经贸合作的前景广阔。”[13]

(二)对充分发挥澳门的合作平台作用的建议

第三届中葡论坛落幕后,与会各方如何落实共同签署的2010—2013年《经贸合作行动纲领》各项要求,是个面临的重要的新课题。必须强调的几个重点问题是:一要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二要着力推动双向投资,三要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因篇幅所限,这三大问题暂不作深入探讨。在这里笔者仅就如何充分发挥澳门的合作平台作用提出三点建议:

1.要提高对中葡论坛作用的认识。尽管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早就说过:成功举办中葡论坛,“使祖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亦大大提高了澳门的国际地位,凸显出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重要作用。”[14]然而,澳门有些人士似乎仅将目光集中在澳门合作服务平台的打造成本上,并直接将其与澳门企业可获利润来比较,认为澳门企业家未必有利有图,甚至产生了所谓“平台无用论”,这一认识误区必须消除。中葡论坛7年多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也必将进一步证明),从整体上和长远来看,中葡论坛的创立与实践,不仅有利于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澳门未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定位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推动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和谐世界伟大战略构想的实现。

2.要强化澳门合作服务平台的功能。澳门拥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和自由开放的商业环境,拥有大量中葡双语专业人才(据2005年统计,在澳门特区的公共行政工作人员中,既懂中文又会葡语(口语和书写)的约占41%,超过7500人),对促进中葡经贸合作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葡合作领域逐步从经贸、投资向教育、金融、旅游、运输、通信、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科技、土地规划等领域延伸,澳门合作平台的任务就更加繁重,强化多种服务功能势在必行。例如在运输方面,如何充分发挥澳门国际机场作为连接中国与葡语国家的交通枢纽作用就急待解决。另一方面,目前,全球使用葡语的人口总数超过2亿,其组织除中葡论坛外,还有葡语世界、葡语国家共同体、非洲葡语国家、葡语都市联盟、葡语大学协会、葡语系奥林匹克委员会总会等组织,形成了一个以葡语为基础的联系网络。[15]澳门是葡语世界的一员,也参加其他组织的活动,中国可以通过澳门这个合作平台在这些组织中发挥影响力。

3.要继续加强宣传力度与市场调研。可能因为中葡论坛创立时间不长,又每隔几年才举办一次论坛会议,特区政府及澳门媒体对中葡论坛重要意义的宣传显得不足。但通过第三届中葡论坛的盛大活动及所取得的成效,相信澳门特区上下对中葡论坛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会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力度,继续宣传论坛的重要性以及广阔的美好前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未来中葡论坛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与媒体的支持。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市场调研,做好商情传递及流通。因为中国内地的葡语人才相当缺乏,因此,中国内地学术界、企业界普遍对葡语国家政治、经济状况的认识和研究不多。另一方面,中葡论坛的4个非洲成员国和亚洲的东帝汶均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市场需求有限。欧洲的葡萄牙属于发达国家,南美洲的巴西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总之,中葡论坛八个兄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要发展同葡语国家的经贸关系,很有必要透过澳门和论坛秘书处进一步摸清这些国家自然资源及能源的实际状况,了解这些国家的不同需求及购买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贸易,谋求共同发展。

(原载澳门《“一国两制”研究》2011年4月号)

[1] 胡锦涛: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北京《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1日,第2版。

[2] 杨允中主编:《“一国两制”澳门模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09年8月出版,第6页。

[3] 齐鹏飞:“‘新澳门’的经济优势、政治优势与‘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原载澳门《行政》杂志2005年3月号。

[4] 何厚铧:《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汇编(2000—2009)》,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09年12月出版,第95页。

[5] 叶桂平:“再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成效及展望”,《澳门经济》2010年9月,澳门经济学会出版,第86页。

[6] 何厚铧:《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汇编(2000—2009)》,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09年12月出版,第77至78页。

[7] 曾坤:“中葡平台:中国外交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翼”,澳门《九鼎》杂志2010年12月号,第13页。

[8] 李炳康、江时学著:《澳门平台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第198页。

[9] 《澳门日报》2010年11月13日社论。

[10] 叶桂平:“再认识中葡论坛作用”,《澳门日报》2010年11月10日F2版。

[11] 北京《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4日头版。

[12] 叶桂平:“再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成效及展望”,《澳门经济》2010年9月,澳门经济学会出版,第90页。

[13] 北京《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4日头版。

[14] 何厚铧:《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汇编(2000—2009)》,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09年12月出版,第96页。

[15] 李炳康、江时学著:《澳门平台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第20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