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律入门必读20本书

法律入门必读20本书

时间:2023-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 如何使用本书成功的法科学习取决于下述几种相异而互补技能之同时发展:·优秀的语言技能;·相关法律领域的知识;·高水平的论证识别、构建与评价技能。它们没有花时间辨识如何深入剖析文本,常常沉溺于介绍英国法律体系与法律理论,再加上一些学习技能和图书馆使用资讯。本书不是探讨英国法为何对它所采用的推理方法情有独钟这一问题的哲学性研究。

1.1 如何使用本书

成功的法科学习取决于下述几种相异而互补技能之同时发展:

·优秀的语言技能;

·相关法律领域的知识;

·高水平的论证识别、构建与评价技能。

这本法律方法著作主要关注的是法律文本。法律文本(制定法,判例汇编)和涉法文本(教科书,杂志,论文)是本书的分析对象。研究这些文本的目的在于理解法律规则的解释,获得论证构建、分析和批评的技能,辨识文本间和文本内的关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践性与理论性法律问题、辅助法律推理。

学生们在学习开始时往往没有被告知所要求的全部技能。即使有人告知他们,他们似乎也记不住;他们太过忙于记忆明显有关的事,不愿意花时间下工夫去理解!经常,记忆变成了让人心安的镇静剂:使学生得以逃避同不理解相抗争所带来的痛苦,尽管这种痛苦是有价值的;同样,让学生所能达到的境界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很悲哀,在法学这个学科中,如果学生对法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功的记忆往往只能导致失败。

现有研究法律方法的著作,即运用法律规则解决某些类型争端的方法的著作,大多数都是在法律过程或法律理论的语境下讨论法律方法。照例,这些著作很多都倾向于重视解释英国法律体系、其程序、人物和学说。它们没有花时间辨识如何深入剖析文本,常常沉溺于介绍英国法律体系与法律理论,再加上一些学习技能和图书馆使用资讯。

虽然本书承认法律规则的复杂性和论证批评与构建的重要性,但它力图以读者友好的方式阐明理解与阅读法律、发现与使用论点之间的联系,力图让读者能够实际着手这些工作。

实际上,本书研究的是实践思维和技能获取,因而本书就仰赖于读者的思考与行动。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一本有用的手册:勾勒一幅地图,让学生能达于理解之境地,使他们能够忆起心里牢记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规则、论证和语言之间相互关系的清晰理解,满怀信心地应用或者解释这些知识,为那些真实或假想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本书不是探讨英国法为何对它所采用的推理方法情有独钟这一问题的哲学性研究。虽然此类著作极为重要,但是,对那些先前已经在实践法律方法与实践理性的狭小领域内获得了全部能力的学生而言,这些著作会更有意义。这样,他们才能对哲学论证进行辨别、考察、评价,加以接受或予以拒绝。本书也不是旨在对诸如遵循先例之类法律原则的重要性和判例权威之极端重要性作深入讨论的理论著作。其他著作对这些关键主题已有研究,学生们必须仔细研读。另外,本书也不是要进行自我批评或者提供后现代警示:我们的所知所见只不过是关于可能真理的选择性和建构性片断。虽然自我批评是一项有效的事业,但人所能把握的全部只能是对“整体”的片断性理解。

这是告诉学生“怎样做”的教材,是实用手册。就此而论,它主要关注下列问题:

img1

各章在开始时要按顺序阅读,因为前面各章的材料将被用于强化后面的要点。的确,所有各章都导向最后两章,其关注重点是各种技能的整合以及如何为法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见图1.1,该图详细分析了本书的结构。

法律问题的解决办法往往不止一个。法官适用法律时需要选择。法律研究就是对所作的选择进行评价,并对规则本身作出评价。

然而,读者也可单独阅读各章以理解某些特定主题,譬如怎样阅读判例汇编(第4章)或怎样着手构建论证(第7章)。本书中的材料已经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律学士学生和硕士层次的学生所使用,向开始学习法律课程的非法科学生解释和强化论证构建之中文本之间的联系。

本书将在总体上向学生介绍纯粹文本解释之替代方法的价值,鼓励学生培养理解图表说明的能力。图表展示了另一种观察途径,观察图表中的诸般关系这种方法的全新价值有时足以化困惑为理解。希望学生们动手自己画图表。

本书中所用的大量图表对于成功地理解书中展示的法律方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图表被特别设计出来是为了实现以下目的:

·提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达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对某个领域给出基本描述或蓝图;

·揭示那些看似无关的领域/文本/技能之间的联系。

为了强调图表的价值,图1.1列出了本书的结构,简单、明了得让人惊讶。

在需要阅读某些特殊材料之处,所需相关材料可在附件1—3中找到。

耐心学习终有回报,学生们在实体法领域将会取得明显进步。如果学生按方法透彻地学完本书,他们肯定会达于良好的理解境界,知道如何合格地展现论点。而后,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这些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