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性化的概念分析

人性化的概念分析

时间:2023-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性化管理应当以合理的科学的制度为前提。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最终达到产品人性化设计的目的。人性化服务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只有服务者与服务对象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人性化服务才有可能实现。

第一节 人性化的概念分析

一、人性化——语词使用中的“普罗透斯”似的脸

虽然在专门的学术论著中较少见到对“人性化”的专业讨论,但同时令人诧异的现象是,在当下“人性化”已经成为了时下炙手可热的词语,每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忙着贴上“人性化”的标签。在“人性化”的浪潮席卷之下,“人性化”几近泛滥成灾。视听所及范围内,对这一词语的使用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充斥着新闻媒体和网络。并且,相同的特征是,在对“人性化”词语的使用中,基本上不界定“人性化”的概念定义。到底什么是“人性化”?广大使用者似乎并不关心这一问题,于是“人性化”成为了涵盖最为广泛的词语,几近成为了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时髦词语,我们可以看看在社会各个领域对于这一词语的使用,它如何成为了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莫测。

1.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就是从满足人的最根本的需求出发,通过道德引导、理解、认同、尊重、关爱等极具人性化的因素,充分调动人的激情与活力,使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使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以产生出巨大的企业推动力和社会推动力。人性化管理是目前管理中比较热门的话题。人人都在谈人性化管理,似乎人性化管理可以解决目前企业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人性化管理可以加强职员对公司的忠诚度,可以加强团队合作,可以促使其发奋为公司工作,等等。人性化管理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层次上,企业为此各显神通:有的为职员过生日,对其生活关怀备至,有的企业甚至把员工家里的事情都帮助处理好。但什么是人性化管理,对此并没有明确界定,似乎是把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与过于严格的、古板苛刻的管理方式相对照的一种管理方式。于是,很多人把一种描述代替了界定:人性化管理不等同于人情化管理,管理要讲人性,但是不能讲人情。掌握什么是人性,然后顺势而行。在很多管理领域从业者眼中,人性化管理的经典案例是在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人性化管理是管理者流淌在血液中的东西”。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提出的却是“铁的纪律,爱的教育”的管理原则,这种人性化的制度管理使员工对企业有相当高的忠诚度,对同事充满了兄弟姐妹之谊。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大家真诚相待,通情达理,其乐融融。“以发自内心的诚挚态度去对待员工,应该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于是“人性化管理”具体化成了在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层与基层联络相当紧密的现象:总经理每月会安排一天的时间用于与员工沟通交流,每周至少到市场走访一到两次。在2003年4、5月非典流行期间,甚至达到了天天与员工一起在市场。这正是公司层级之间紧密和谐的高度体现。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有一条规定:新业务代表一进公司,公司总经理不管工作如何繁忙,总是要与每一位新业务代表在总经理办公室见面、谈话,让其一进入公司便有家的感觉,能毫无拘束地去享受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毫无顾虑地冲向市场。也就是用一句话总结:“真正去贴近员工,这就是成功的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也有不少我们予以借鉴的地方。人性化管理更强调管理的艺术,而理性化管理更强调管理的科学性。人性化管理必须与理性化管理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管理。人性化管理应当以合理的科学的制度为前提。制度化是“硬件”,而人性化是“软件”。“硬件”只是基础,而要运作更好,效率更高,则要有更好的软件。区别企业的好坏,决定企业成败的更多的是看它的软件。制度是理性化的体现,而保持弹性与灵活则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所以管理者在把握制度标尺的同时,要能保持弹性,将人性与制度和谐统一起来。(1)“管理人性化的核心观点就是人,即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给人最大的发展空间,给人更多的关爱,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和企业有着相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激发优秀人才良好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工作经验。”(2)

2.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厂家在设计产品时力求从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和美学等角度达到完美,让产品去适应人,使产品不但符合消费者的生理特性,同时也尽量满足使用者心理需求,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3)

既然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最终达到产品人性化设计的目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系统。(4)有人建议,为了体现设计的人性化,需要做到:第一,设计师在设计中要确立以人为核心的设计原则;第二,设计人性化需要以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前提;第三,设计人性化应遵循人与物和谐的原则。(5)

3.人性化服务。因为服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和领域十分广泛,所以现在只要是与服务行业相关的都在商业竞争中以“人性化服务”作为重要的一个砝码,现在电信、医院、铁路、金融、新闻媒体和图书馆服务等行业十分流行。所谓人性化服务,是指在服务上要符合“人性”,在服务过程中要认识人性,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包容人性的弱点,同时以满足人对资源的需求和社会需求为核心和动力来开展服务。人性化服务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只有服务者与服务对象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人性化服务才有可能实现。(6)总之,人性化服务因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不同特色、服务性质,便有不同的人性化服务的内容,但核心思想是为服务的对象着想。

4.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应该是人性化服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形式,现在网络和媒体中经常出现,并且作为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科的重要部分之一。人性化护理的思想内涵体现在“我能为患者做什么”。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转变“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整个护理工作的中心。(7)

5.人性化教育。人性化的教育是针对“物性化”教育而言的,“物性化”教育关注的是教育实用性和功利性,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教育成为一种硬性的、外向型的手段,忽视个人的兴趣、内在需求及个性差异,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根据外在需要培养出整齐划一的人才。“人性化”教育是对“物性化”教育的一种矫正,是一种真正富于人性的教育,它把对人的关注放置于比对物的关注更为重要的地位,将人的内在需要、人的主动精神、人的个性化发展视为崇高的目的,这种软性的、内向型的弘扬人性、崇尚个性的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更具有积极意义。(8)

6.人性化行政。人性化行政即在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处理公共事务时的人性化,具体说来,在人性化行政论者眼中,政府行政如何体现人性化原则?它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行政管理以人民利益为重,事事处处方便群众;其二,行政管理要讲程序,要讲规章,但应体现有情操作。在此一评判标准下,2004年武汉市政府的“禁麻”决定——投入了1.5亿元人民币动用了2万人的谈判队伍禁止有碍市容的三轮车的行动被认为是人性化的行政。(9)温州市环保局于2009年年初出台了《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实行行政告诫的若干意见(试行)》,对初次轻微违法并能主动纠正积极消除危害后果的案件,只告诫不处罚。根据该意见规定,温州市将对13种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告诫的处理,这些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具体有:(1)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项目,有以下行为:未批先建并已建成投入生产(使用)的;未经经审核同意试生产的;试生产期间不符合试生产要求的;“三同时”未验收但当事人已经在期限内提出验收要求的。(2)限期治理期间不符合要求排污的。(3)限期治理逾期未验收但当事人在期限内已完成治理任务并已提出验收要求的。(4)重点单位未按规定公布排污信息。(5)未按规定建立排污台账的。(6)污染防治设施发生故障后已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停止排放污染物但未及时维修并报告的。(7)未按规定建设规范化排污口的。(8)未按规定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或未报送备案的。(9)谎报排污申报登记事项的。(10)现场检查弄虚作假的。(11)固体废物产生单位未按规定采取措施贮存、堆放尚未造成污染后果的。(12)禽畜规模养殖未按规定处理禽畜粪便尚未造成污染后果的。(13)污染物轻微超标排放的。

7.销售人性化。即企业以人即消费者为中心,全面构思设计自己的营销销售通路,力所能及地展示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10)人性化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为营销带来了新挑战,也为商家提供了新市场。作为满足人性化需求最佳方式的人性化营销,必将成为新时代品牌营销的核心和根本之所在。作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家具零售企业宜家,就极力推行人性化营销,宜家的商店没有“销售人员”,只有“服务人员”。他们不允许主动向顾客促销某件产品,不会像其他家具店的店员一样,你一进门就对着你喋喋不休。和国内的很多家具店动辄在沙发、席梦思床上标出“样品勿坐”的警告相反,宜家出售的一些沙发、餐椅的展示处还特意提示顾客:“请坐上去!感觉一下它是多么的舒服!”人性化销售被总结为是宜家这一百年老店长盛不衰,至今仍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11)

冠以“人性化”称谓的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上述几种,在现实生活中,诸如“人性化建筑”、“人性化报道”、“人性化评价”、“人性化家具”、“人性化媒体”、“人性化网站”、“技术发展的人性化”、“监狱人性化管理”、“学校人性化管理”、“商场人性化服务”、“酒店人性化服务”……不一而足。虽然在很多领域的使用并没有对“人性化”予以明确界定,但是通过上面介绍与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内使用“人性化”,其基本含义至少首先是脱离不开人的,同时,都或多或少表达了以人为目的的意思,总结起来“人性化”一词在法律外其他专业中的运用中,其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抽象意义上,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2)理解人的正常理性和情感;(3)尊重人、信任人、关爱人、培养人,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4)把人不仅仅当作个体的人,还将人与群体、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

二、“人性化”语义分析

在众说纷纭的“人性化”中,我们要想在学理上使用这一词语,就必须首先去界定“人性化”的定义,进行语词的语义分析。在汉语中,“人性化”一词是由“人性”一词加“化”这个后缀组成的。“化”在汉语中有很多意思。但在与“人性”联合成一个用语“人性化”时,应是指“词的后缀。附着在名词或形容词的后面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现代化,商品化,美化,净化,淡化”(12)。因此,“人性化”一词的意义主要取决于“人性”一词的意义,作为实词的“人性”的意义决定了加上了后缀“化”后的“人性化”的语义。

查阅各种不同的辞典,对“人性”定义多种多样,有简单的,有复杂的,也有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将它定义为“人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13)《现代汉语词典》将它定义为:“人性(性,去声):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性(性,轻声):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14)《辞海》将它定义为“人性:指人类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性总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社会集团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心理特征等原因,它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演变。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汉语大词典》将它定义为:

人性:(1)人的本性。《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尤水之无分于东西也。”……(2)犹人情。①指礼节应酬等习俗。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跋禄迦国》:“土宜气序,人性风俗,文字法则,同屈支国。”……②恩惠,情谊。《西游记》第十四回:“行者笑道:‘那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它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③人们所具有的正常情感、理性。萧红的《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16)

在英语中,与“人性化”一词相对应的是Humanize,与“人性”一词相对应的是Humanity。Humanity这个词在英语中具有多种含义,最普遍的意义是单数形式指“人性”,复数形式指“人的属性(尤指美德)”;另外此词还有“博爱,仁慈,人道主义精神”等多种含义。(17)Humanize有“使具有人的属性,人格化”和“使变得人道、仁慈、文明”等意义。(18)

各种词典对“人性”的定义是我们在共同的“前见”下对“人性化”这一词语使用的前提,同时在现实生活与理论阐述中对“人性”的理解和使用也是我们逃离不开的背景约束,总结起来“人性”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种:(1)抽象意义上的人的本性,是指人的共性,包括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及其三者的统一;(2)具体意义上,人所具有的正常的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3)描述角度上去看人的善恶本性;(4)评价角度上人的崇高品质,与博爱、仁慈、人道等近义;(5)一些特殊化的使用,如用在某些地方同“人情”一词,指“人情风俗”、“恩惠情谊”等。

三、人性化的定义和使用中的内涵外延——一种语境化的探讨

正如上述阐述与分析,在已有的对“人性”的或者大同小异或者截然不同的定义与使用中,由于其内核的“人性”的不同含义,使得对于“人性化”的内涵与外延会存在着些许的差异甚至是很大的不同。所谓“人性化”,在抽象和统一性意义上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人性化是一个相对于物化的非人性化而言的概念,它主张以人为本、有人情味,是对人的权利和尊严的敬重,是对于个人本能需要和感受的体恤,人性化体现的是对人自身的确证,是对人的目的性的认可。但正如上文对于“人性化”的语义分析,人性所含有的具体意义可以概括为五种。这些区分是因为在不同语境下使用“人性”这一概念导致的词语的多样性,所以要理解与正确使用“人性化”这一概念,就必须先充分把握语境下的“人性”的内涵。苏力教授以考察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为例表明,当考察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或规则时,应当将这个制度的正当性同该制度所针对的社会常规问题以及其他社会条件、自然禀赋、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等相对稳定的因素联系起来,力求去善意地重构这一制度或规则所针对的社会常规问题,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这些因素对于它在解决这一常规社会问题的制度和规则选择的基本制约,也才能深刻理解在特定语境下这些制度的社会功能,而不是陷入简单的道德主义评价,同时也才能更为深刻全面地理解这些制度安排。(19)与此相关的是,对于构成制度的具体因素和与之类似的词汇的理解与界定也必须充分考虑特定语境,把握了语境“人性”的语境化的使用,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人性化”的准确含义。

之所以还要对“人性化”这一概念做语境化的思考和辨析,不仅仅是由于上述的原因,还由人自身的一种存在属性所决定的。作为类存在物的人以及个体性的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存生活于一个个范围不同的体系与系统中。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尽管在某些方面已远远超出了动物。作为动物,他同植物、微生物一起又归属于一个更大的类——生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个体都有自在的目的性,那就是保持生存和向上发展,永远不会停止进化、前进,也即属于开放系统。这样它们又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类。如此递推,我们就找到了外延逐层扩大的人的类归属。第一,人是独特的个体;第二,人是社会组织的成员;第三,人是人;第四,人是动物;第五,人是生物;第六,人是一个开放系统。综上可见,人性是复杂的,是多层次的。在不同系统与范围内的存在同样也是对于“人性”有着不同影响和决定作用的“语境”。

由于本书重点研究的是环境法的人性化,因此讨论这一问题的必然逻辑前提是对环境法人性化标准的讨论。故而,本书将在下文中详细讨论在环境法语境中应然的“人性”定位和“人性化”标准,在这里将从一个概貌上去论述在不同语境下,“人性化”概念中“人性”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对之作一个分类讨论。

(一)人性的复合性本质

这里作为人的本性即人性,是指人的共性、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时的人性化就是指在制定法律、出台制度、实施措施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到人的共性、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指人在同自然、社会和自身三者的关系中,作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能动的存在物所表现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实践属性。

1.人具有自然性。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即人是一个有生命的自然存在,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实体。

人的自然性是人作为一种生物存在的基本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社会性与类在物属性,但是始终是以人的自然性为前提和出发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无论从其根源还是从其自身的生理结构来看,都具有自然的特性。最一般、最基本的需要当属生存,任何人都必须以物质生活资料来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只有在生存需要满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满足其他需要的活动。对此,恩格斯曾经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研究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史为繁纷杂芜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20)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外部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是人作为生物不可改变的自然属性。

2.人具有社会性。“……人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即人在社会中产生、存在和发展,具有群体、合作和归属的问题。人受社会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的制约,不断从社会中获取信息,使自身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人的社会性是人性的现实表现。

人作为社会组织的成员,毫无疑问具有社会性。随着人的社会化,人内在的自然属性通过各种社会属性表现出来;又由于各种社会系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人性的社会化就是人性的分化和特殊化。我们知道,人降生后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系统就是家庭和家族;第二个是学校和班级;第三个是生活的区域;第四个是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第五个是阶级和阶层;第六个是党派、团体;第七个是民族和国家。我们平常所说的家族性、地区性、职业性、阶级性、党性、民族性等就是各种社会系统赋予人的各种社会性,以上仅仅是较稳定的、历时较长的特性,因而,人的某种较稳定的社会性是由人所处社会的七种社会子系统所赋予的。其实,人常常同时处在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子系统中,他兼任多职,能以多种身份讲话,能露出多种面目乃至嘴脸,这就是明证。因此,任何人的社会性都是多种社会系统的叠加。任何人都处在多种社会系统中,那么他就处在多种“预先决定属性的关系”之中,因此,人性在其现实性上就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系统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和对其成员活动的价值赋值。当人成为某种社会系统的元件之后,他自愿地或被迫地作出价值选择并形成价值观念。即形成对自己追求的目的的意义的自我意识。一种最理想的情况是社会系统的价值目标内化成了个人的价值观念。一个真正在内心深处把政党、阶级、民族、国家以至全人类的事业当作最高价值目标的人,就能战胜利己本性并自觉地为社会贡献出高尚的利他行为。(21)

3.人具有实践性。“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人能够以有目的、有意识的阶级斗争、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去进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活动。人的实践性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中间环节。

人的实践性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属性。那么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又是什么呢?怎样依次来确定人的本质呢?科学已经证明,人在没有脱离动物之前根本没有什么自我意识和理性,那时人和动物一样,一切全凭本能。只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中,经过劳动,人才从动物中分化出来,并在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出现语言,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人的意识和理性。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人的生成是一种创造性过程,人的全部特性也都是在这一创造性过程中展开、丰富和发展的,而这一创造性过程就是实践,其中,起源于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马克思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22)恩格斯也反复指出:“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在我们看来又是什么呢?是劳动。”(23)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4)人的实践活动和以此为基础的其他活动都是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一方面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同时人又用对象世界丰富和改铸自身,使自己成为新的主体。这是人和世界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的变换过程,是人的不断生成过程,也是人性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只有以实践为基础用关系性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人性,才能彻底破除实体性的思维方式把人性规定为某种固定不变的属性的局限,使人性理论具有科学的依据。

(二)人性兼容理性与非理性

人的思想意识、精神观念,一般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是以自觉的思维、清晰的逻辑为基础的思想观念。作为思维成果,它是规范性的认识,作为一种人性是指人的思维能力。非理性因素是以非深思熟虑、非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心境情态,如本能、动机、欲求、情感、情绪、兴趣、意志、信念、信仰、习惯、态度、决心,等等。它们的基本特征是诉诸人们的心理体验。如果就行为活动的临场态势而言,人的非理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一种渗透在整个活动过程始终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情感和意志。

由于在具体角度而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分别可以由多个因素构成,在这里只是初步从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上进行分类并进行一个引介,在下面的行文中还将详细进行讨论。

(三)人性中善恶本性并存

现有的论著中对“人性”的定义与使用主要是从“人性善”与“人性恶”的二分这个评价的角度去进行的。揆诸史事,在法学的专门论述中,都是从人性善与人性恶的二分角度去论述中西方法律传统的差别,并在此前提假定上进行不同的制度设计。

在这一理论逻辑体系中,主张人性善的观点导致的是人治,只有主张人性恶才能有利于法治的实现:法治的人性基础在于人性恶,人治的人性基础在于人性善。亦即法治这一治国方略中隐含着人性恶的预设,人治这一治国方略中包含有人性善的预设。这种思路最经常地用以解释为什么西方具有较多法治传统而中国的历史充斥着人治色彩。正如前面所述,严格地讲,人性无所谓善恶,只有人的行为才有善恶之分。人的行为中有着恶的可能性,这也是法得以产生的基础,也是依法来管理和控制由人组成的国家和社会的原因。法就是为惩恶扬善而产生的,抑恶扬善,维持和伸张社会正义也成为了法的价值追求。所以因人性的不完美和缺陷而导致人恶的行为的可能性,使法治成为了必要。简言之,法治的人性基础在于人性的缺陷和不完美。

并且在持有这种二分法,从描述角度去考察与定义“人性”的论述路径中,还经常使用的一种论述进路是从历史角度和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进行梳理。从总体上看,在中国历史上主张性恶论者,其治国模式的选择是法治,如韩非子就极力主张法治,认为“治民无常,唯以法治”。而主张性善论者,其治国模式的选择是人治、德治或礼治,如孔孟积极主张仁政。在西方主张性恶论者,其治国模式的选择是法治,如亚里士多德极力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而主张性善论者,其治国模式的选择则是人治,如柏拉图极为主张“贤人政治”,认为哲学家理应成为国王统治社会。整体而言,中国历史上因主张人性善的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与此相适应其采取的治国方略是人治手段,而西方因根深蒂固的“原罪”意识,相信人性是恶的,与此相应其采取的治国方略是法治,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法治传统。这就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治国模式、手段方略的选择与对人性善恶的判断认识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二者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25)

(四)人性的开放式内涵

评价角度对“人性”的使用类似于将“人性”等同于一个形容词。由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与历史积淀,评价角度使用“人性”,反而是在现实生活和日常社会交往中更为经常使用的一种含义。这种意义上的“人性化”,由于对于“人性”这一词语是一种模糊化的、理想化的、褒义上基本相同但在具体表达意思上“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使用,所以更多表现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用语中。

如:这时的“人性”等同于“仁慈”(26)

刘心武:现在我开始探求人性,我现在写一些书,虽然不像以前那么轰动,但是我在探求人性。我现在得出一个结论,我有人性了。讲人性的时候,中国儒家思想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们使用“人性”这个词的时候都是褒义的,比如“这个东西设计得很人性化”,“这个大楼很人性化”,“这个门户网站很人性化”。这个说法我不反对,因为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语义的共同认知,但实际上人性是复杂的。前些天我在《文汇报》中发表一篇文章“人心中有灰色领域”,一个我承认我有灰色领域,另外我承认我有人性恶,我认为为什么要做操?为什么光喝鸡汤不行,人使自己高尚起来,或者使自己过得舒服起来,享受生活、过得很愉快的话,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压抑自己的人性恶,压抑自己的人性阴暗面,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时的“人性”等同于“善良”(27)

……我奇怪地发现,大树杜鹃相互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森林中零星的开放。向导很人性化的解释说:“她们不喜欢群居的生活。”哦,一种绝对的孤独的美丽!

这时的“人性”等同于“人道”(28)

华为一些方面做得很人性化:如果他觉得你面试的职位不很合适,他会把你推荐到别的部门,而不是直接pass你,看得出他们对人的重视,至少面试时是很重视的……

这时的“人性”等同于“本色”:

……这是我从来没有试过的,一个很人性化的角色,和我以往所有的戏都不一样,而且我还未结婚,这对我也是个很大的挑战。……(29)

韩剧很人性化,真诚地反映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很励志,虽然有时有点浓缩的夸张,但大多的演员演技都很自然,气质也好,画面唯美清新,总能鼓励人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追求美好。(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