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学好法学这门功课

如何学好法学这门功课

时间:2023-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学好法学这门功课?大家知道吴敬琏,吴敬琏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说我们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到此为止,下一步就是法学家了。所以为了倡导法学走上历史舞台,吴敬琏先生和江平教授共同成立了一个经济法律研究所,这两位学界的泰斗想通过经济和法律的结合或者法律对经济的保护来探讨经济法律的重要性。

如何学好法学这门功课?

——徐家力律师在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开学典礼的讲话稿

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怎么做学生的问题,因为我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在座的大家都是大学一年级的同学,从高中生过来的,通过半年的学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受,高中学习跟大学学习是不一样的。上大学的时候就会觉得上高中的时候被人管得比较多,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家长管教得比较严格,大学可能显得比较松散,这是大学的特点。那么如此说来,大学是一个以自学为主的场所,这跟高中生不一样,那很多同学会讲,我们上了很多课,但实际上上学这种教学安排,我想不同的同学,用心不同,学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是带着脑子去的,有的同学是混日子去了,到那随便上上课,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四年级。我上大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就跟我说,我印象特别深,我的老师跟我讲从现在开始大学四年以后,四年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得好的同学跟学习差的同学的差距到什么程度呢?学得好的同学能给学的差的同学当老师,还绰绰有余。我当时挺不屑这句话的,我想都是大学四年毕业,怎么能有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当老师呢?大家当时对那句话还不以为然,大学临毕业的时候跟大家一比较,或者是横向上一一比较,就觉得老师说得很对,四年过去以后优秀的同学给不优秀的同学当老师确实绰绰有余。就是通过四年的学习,差距就拉开了。如果说从高中考上大学我们的门槛都比较一致的话,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的话,那么四年以后差距确实就拉开了。所以我要说的第一点就是上高中和上大学的不同之处。可能有的同学上大学以后前一年也好,前半年也好,摸不着学习的头绪不知道怎么学、应该怎么学,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今天在这说这个话题比较合适,因为经过半年的学习,经过半年的大学生活,大家应该有一些感受。那么就法学来讲呢,今天跟大家交流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法学。

你们都是法学院的学生,为什么要学法学呢?这个问题假如在我们没有考上大学的时候没有解决,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应该解决,或者说你毕业的时候应该解决,或者说这一辈子都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学法学。不管你想不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都是你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你是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学专业的学生就是要跟法律打交道的。为什么学法学,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学法学呢?我个人认为起码有下面这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或者说法学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学科。

首先国家有用。法律是什么?刚才我看见大家有人拿着法制史的书,从中国历史和法制史的角度,法制就是君人南面之术,什么是君人南面之术?大家都知道皇宫都是坐北朝南的,住宅包括他的阴宅都是坐北朝南的,历史上讲座北朝南,君王面朝南面是治理国家的一种象征,那么君人南面之术是什么呢?就是法律,法律是用来治理国家的,从古至今实际上都是如此。所以法律从治理国家的层面来讲它是非常有用的,大家可能会看到很多国外的电视剧、电影,尤其是美国的,美国将近三分之二的总统是来自于律师,国会议员超过一半是律师。律师是什么?律师是法律的化身,律师是法律工作者,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当中最活跃的分子,所以无论从中国古代还是中国现代历史的教训以及国外的经验来说,法律是非常有用的。从国家层面,如果没有法律,不可想象国家会乱成什么样子,那么从国家层面是这样的,从一个大的层面是这样的,从一个小的层面也是这样,企业需要法律,我们家庭也需要法律。

大家知道我们有公司法,有婚姻家庭法,同学们也知道我们现在社会上比较热门的学问之一就是经济学和商学,MBA、EMBA、经济学院、商学院,现在这种金融、财政、金融证券类的专业比较热门。很多高中生毕业的时候,家长、老师都极力推荐学经济、学金融、学财政,我不反对说这些学问很有用,但是反观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经济也好,金融也好,财政也好,它只是一门学问,就是怎么把钱挣回来。挣钱固然很重要,但是挣了钱以后怎么保住这个钱就是法学家的任务了,或者说是法律的任务了,如果挣钱是一个目的的话,那么法学是全程的目的。所以直到今天我们的经济学家都承认,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学家起的作用已经到此为止了,下一步如果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再往前发展,就是法学家的任务了。没有法学家,经济成果的保护或者经济改革的前行是不可能的。大家知道吴敬琏,吴敬琏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说我们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到此为止,下一步就是法学家了。所以为了倡导法学走上历史舞台,吴敬琏先生和江平教授共同成立了一个经济法律研究所,这两位学界的泰斗想通过经济和法律的结合或者法律对经济的保护来探讨经济法律的重要性。那么经济具体在社会层面上就是一个公司的运作或者是一个企业的运作,所以说企业也需要法律,我们学法律是有用的。第三个,个人家庭。很多同学跟我讲,可能我不会从事法律工作,我甚至不会把法律作为一个终身职业,但是法律对个人和家庭也是有用的。因为现在法制化日益成熟,国家法律日益健全,在每天的生活当中,个人生活当中、家庭生活当中、社会生活当中都不断地遇到法律问题,怎么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法律是能够保护你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生命安全最可靠的武器之一。所以我觉得学法律起码从国家层面上、从社会层面、从企业层面、从赚钱层面,至少有三个用处,这就是学法律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是法学毕业生的前途问题。

很多同学也问我,你说学法律有那么重要,现在学法律的学生毕业分配还有很多问题,甚至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我觉得这也是个现实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讲,国家和社会对法律的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法律人才的需要。比如说我可以给大家做一些分析,就是在你们毕业或者你们毕业以后更长的时间内究竟中国需要哪些法律人才。比如说第一个通过司法考试需要检察官、需要法官、需要大量的律师,大家知道学法律四年本科以后可以参加司法考试,司法考试以后你就可以从事检察官、法官或律师的工作。司法考试以后我们叫司法考试共同体,司法考试共同体在中国已经建立初级模型或者说是雏形,要得到很大的发展还有待时日,所以说在座的同学毕业以后可能会通过司法考试成为检察官、法官或律师的一员,这是一个比较正规的或者说国家很需要的职业。

第二种职业就是进入公司、进入经济领域进行企业的法律顾问的工作,这个是比较大量的,因为在以后的发展竞争当中,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论是中资企业、外资企业,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如果没有法律工作者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参与市场竞争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很多问题是法律问题,实际上公司当中日常的、大量的工作就是合同的问题,就是法律条文的问题,所以有的同学可能会进入这个层面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企业的不断出现,新的经济领域的出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大家可能年龄还比较小,阅历比较有限,实际上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也是未来经济的中心,没有人怀疑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没有人怀疑中国会成为经济强国。如果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成为经济中心,中国的经济活动就是世界的经济活动,中国的舞台就是世界的舞台,而世界的舞台、世界的经济中心没有法律保障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只有法制经济才有可能是强国的经济,只有法制经济才有可能是一个成功的经济。

我想,学法律以后第三个出路在于从事非法律的工作,把法律作为基本技能。比如说有的同学想成为记者,我认识很多法制记者,几乎各大媒体的法制记者都是学法律出身的,如果不是学法律的人去做法制新闻做不了。比如说他说一个名词死缓,他都不懂什么意思他怎么能去采访法制的东西呢?可能你从事的工作不是法律专业,但他可能跟法律有关。比如说你可能还从事一种其他的行业,除记者意外其他的行业,可能都会和法律有关,都会因为你学了法律而使你优秀,都因为你学了法律而使你比别人更突出,因为你学了法律以后比别人更适合你的工作,这在国外已经形成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法学教育在国外叫精英教育也叫素质教育,在发达的国家,比如说美国、前苏联法学教育已经是大学教育、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并不是因为找工作而去上一个大学,我们高中毕业是为了找工作吗?高中只是取得受教育程度的一个台阶而已,所以说大学教育一旦成为普及教育以后,没有人会把找工作当作上大学的唯一目标。如果有那么一天,大家都有机会上大学那么就是一种素质教育,什么素质教育呢?我通过一种专业的学习或一种法律的学习,提高了我的素质和素养,法律的素养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使我能做其他工作、使我的人生更加完美。在这种情况下,法学的路就宽了,所以也就解决了我学法律是不是要干法学,我学法学是否必须做律师或检察官这几个问题。学法学你可能做任何一个工作都对你有好处,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这就是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产生的后果。

第三个问题是应该怎样学法学?

刚刚我只是讲过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差别,因为法学这个学科是有特点的,法学这个学科比较实用,它是实用型学科,它区别于哲学、区别于政治学、区别于历史学、区别于文学,它是一种有用、实用的学科。什么叫实用呢?就是法学解决实用问题。大家以后还有实习的机会、会有实务的机会,你学了法律以后,学了刑法那么多条文,学了民法那么多条文,学了那么多法律条文不是让你背条文的,是让你用这些条文解决实际问题,遇到一个案子以后用你所学到的法律条文、法律知识解决案件。所以说法学是非常实用的学科,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能我们学法学没有学文学那么浪漫,但是浪漫以后你得回到现实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法律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实用。所以涉及大家学习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学习法学的方法就是从薄到厚,或者说从厚到薄的感觉,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可能刚入学的同学会觉得法学浩瀚无边,我学什么学科呢?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法制史学等等很多,法条也很多,现在中国平均七天就制定一部新的法律,怎么能在这么多的法律当中找出你能够掌握的精髓呢?就是从一个比较厚到比较薄,就是如果把法律比做一本大的百科全书的话,那么厚,几千页、几万页的书怎么变成一页?就是从厚到薄,学到法律的精髓。你想咱们那么多学科,实际上咱们法律是有精髓的,谁也不能指望把每个法学学科都学得很懂,谁也别指望每个法条都能背得很熟,不可能的。但是你要学到精髓这是从厚到薄的过程,那什么是从薄到厚的过程呢?比如说,刚才我说很多法学你要懂得学习,那么从薄到厚是什么呢?就是有个具体的问题能反射出很多的法律条文。比如说我遇到一个问题,遇到交通肇事的问题,那么这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怎样才能反映出法律的复杂性呢?通过交通肇事问题,我头脑里能反应出很多法律条文、很多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说,交通肇事它首先涉及一个赔偿的问题,涉及人身伤害的可能,可能还会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那么交通肇事反映出了刑事处罚的问题,民事的赔偿问题、法律的因果关系问题、取证的问题等等。简单说,我说从厚到薄是一种读书的概念,或者从薄到厚或者说从多到少、从少到多,这是学法学的一个经验,也就是说你上了很多课,学了很多法律知识,你问你自己一句你学到什么法学精髓?能回答出来你就是学到了,如果你回答不了就是你没学到。反之也一样,遇到一个具体问题,如果能用五个法律把交通肇事问题解决,那你就学到了,如果你知道交通肇事,但是你找不到解决的法律,无从下手,那你就没学到。所以学法学的这两种方法,我跟大家共勉之,大家可以试一试。

刚才我讲了,法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法学也不同于数学、逻辑,是按照公式严格推出来的,法学还有人在里面,因为法学本身是一种科学,但是这种科学需要人掌握。比如说法官判案,是法官在判,比如说有一个刑法条文,一个罪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间有七年的空间,你要找七个法官可能能判出七个结果来,因为法官的主观判断性和法律的客观性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法律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它还有人为的因素。

第二,我觉得学法学,大家要找到兴趣点,因为法学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太复杂了,没有一个学科像法学那么复杂。法律真是无所不包,什么都包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历史包括现实,所以说法学特别复杂,也特别广阔,从而大家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人这一辈子是非常有限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懂,我觉得找到一个兴趣点就会引导你去学习,如果你四年毕业以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那也是一个兴趣点,就是有疑点,就是你对法学不感兴趣。你对刑法感兴趣正常,对民法感兴趣正常,你说对法学没兴趣也可以,你对法学没兴趣,你可以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刚才我讲了,你可以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可以不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再继续学习,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你对自己打个问号,或者给自己下个结论,找到你自己的兴趣点,你就可以决定自己是不是要继续深造、继续学习。如果你对刑法感兴趣,你可以去公安局,去检察院做刑事方面的工作。如果你对民商法类、经济法类比较感兴趣,那么你可能从事经济方面的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大家最好找到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最好的动力。如果你问很多大家或者成功的人士,你问他怎么不累呢?他会说我的工作就是休息,工作就是享乐,他不觉得累,因为他是兴趣所在,他是兴趣使然。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怎么会累呢?有的同学抽烟,抽根烟怎么会觉得累呢?有的同学愿意喝酒,喝酒怎么能疲劳呢。所以我想找到兴趣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学习法学必须有目标。我经常跟年轻的学生或者年轻的朋友讲,我举个例子说,如果你生活在大海中,你是一片小舟的话,你这艘船驶向哪个方向你一定要有个计划,一定要有目标。如果你没有目标,随波逐流,你都不知道最后漂哪儿去了。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生就是这么漂过去的,但是如果你有目标,你说你的目标是对岸,什么地点,或者什么岸边,你有目标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有了目标从第一天开始你就向目标行进,没有目标,就是漫无目的地漂,无所谓了。没有目标的漂,有了目标以后,三天走出去一步,三十天走出去一大步,可能三年以后就见不着你了,三十年以后呢?以我来说,大家知道我是北大本科毕业的,我是83年北大毕业的,毕业到现在已经23年了,这二十三年当中,我们很多同学当中已经有做省委书记的、公安部部长的、司法部部长的、最高法院院长的等等,都是当官的,那也有下岗的了,失去生活来源的,都是同班同学啊。有的已经成了亿万富翁了,几十亿富翁,有的可能整个城市都是他开发的,有的人现在可能已经吃不上饭了,需要捐助,需要同学的救济才能生活。什么原因呢?可能各有各的原因,但是有一点就是有目标和没目标。我观察了一下,成功人士都有目标,原来想干什么他都想好了,按照自己的路去走,没目标的可能就随波逐流了。这就是有目标和没目标的区别,有目标以后可能睡觉也想着,吃饭也想着,你就把这目标实现,没目标你就无所谓,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所以我觉得第三点就是一定要有目标。有目标非常重要,大家可能还年轻,路还很长,所以就更需要有目标。

第四个问题,就是我结合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白云校区谈谈。

刚才来的时候我的两位书记也提示我说,我们生活在白云校区和我们在宝山北路的本校区还不太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结合这一点,我想谈谈我去年看的一篇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挺有意思的。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中国人口的,他说马寅初教授当初说要控制中国人口是错误的,毛泽东主席说要发展中国人口是正确的,因为这种理论到现在为止学界是否定的,都认为马寅初当初控制人口是对的,计划生育嘛。毛泽东说无限生育,人多力量大是正确的,所以导致中国现在人口这么多,我们这么穷。他说毛泽东是对的,马寅初是错的,这是种悖论。这篇文章我仔细看过,看过这篇文章,我倒觉得同意他的观点。大家知道马寅初这个人吗?马寅初的人口理论是:中国在1949年解放的时候是四亿五千万人口,将近五亿人口,中国应该控制人口,如果不控制人口中国将背上沉重的人口包袱,拖经济的后腿。毛泽东就觉得这个理论是不对的,毛泽东认为人多力量大,有人就好办事情,所以要多生孩子,致使中国人口越来越多,这是两种理论。那么现在我们实行计划生育也是认为人口太多,所以实行计划生育。

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呢?他说中国到今天之所以能走到一个现代化的路口就是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多,如果人口少的话就很麻烦了。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对的,他举了几个例子。他说德国、日本还有好几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但也成为了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密度并没有人家大,就是说中国人口并不是太多,中国人口还可以再多。他还举了个例子,他说在中印边界有个县,在1956年中国和印度打完仗以后,那个县属于中国政府,虽然那个县到现在中国和印度还有争议,中国不承认那个县属于印度,但是在这以后印度政府移民了五百多万进入这个地区,理论上这块土地是中国的,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可能收回了。但是试想,五百多万人口的地方你如果收回了怎么办?他还说了一个地方是中国的东北,日本人和俄国人早就看中中国东北这块肥肉,历史上多少次想把东北从中国割裂出来,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者独立的国家。他们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在历史上有几次移民潮,我本人也是老家从山东移到东北去的,就是在张学良时期大量的山东人和河北人闯关东,大批人到了东北以后,苏联人和日本人觉得没办法,这儿都是中国人怎么能成为他们的国家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毛泽东的理论。

我说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呢?学习当中的第四个问题就是说,咱们身在白云校区、身在贵阳,没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是不是有天然的劣势?或者说我是不是不能有好的前途?或者是不是跟别人就是有差距?我说的意思是你暂时所处的这种不利的因素并不是长久的,或者说不利的因素并不是最大的障碍。这篇文章反映什么问题呢?人人所认为的现象并不在理,这篇文章所提出来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思考,就是说如果你看到一个问题的本质,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互相转化。我们处在一个不利的时期、一个不利的地点,贵州经济欠发达,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培养出大家的奋斗精神,摆脱困境的精神,才能使自己奋发图强。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你看富家子弟没有成大气候的,成功的人士都是家境贫寒,为了改变自己的境遇,为了考上大学,为了发大财,为了不再受穷,为了改变自己的境况而奋斗,我觉得这倒是励志的好的条件。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北京、上海一些发达地区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艰苦的地区,我的很多朋友就把孩子送到非常艰苦的地区,不让他回家,因为他在家里条件太优越了,优越以后就失去了那种动力,什么都有了还奋斗什么啊?我生在世界最好的家庭我还奋斗什么?这个东西完全是可以从不利转为有利的,大家不必气馁也不必自卑,实际上大家的智力也好、对知识的掌握也好都差不多,那就看你自己对自己的把握程度了。所以我对大家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不要自卑,不要总是处于一种我不行的心理状态中,你行不行,你自己应该能给自己一个最好的答案,你自己都认为你不行你又怎么能行呢?你只有自己认为行了,你才有可能行,才可能跟别人去竞争,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所以无论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作为年轻的大学生,都应该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为自己设计一个很好的前途。

我就简单地说这么多,下面的时间,如果大家有问题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问:我高中时学的是理科,到大学改学文科,觉得以前学的没有用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提的问题很好。理科文科的分科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国外的高中从来不分科,考大学也不分科。只有兴趣不同。我认为若干年后高中不会分科。从学科发展的融合来看,没有必要分科,文科得学生越来越需要理工科知识,理工科的学生也越来越需要文科的知识。几乎所有的理工科的大师都是文学巨匠。科学到最后就殊途同归了。文科和理科没有鸿沟。

如果你的语文很好对学法学很有用处。理科对于学习法学也是很有用的。我因为数理不好才学的法学。但是我觉得现在搞专利的,搞得好的大部分都是有理工科背景的。所以理工科的背景不是你的障碍而是你的优势,你应该窃喜。这并不是一种矛盾。看你怎么应对。比如说有一门学问,法学数理模型,如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犯罪。犯罪成本论。从数学模式来看,值得犯罪就犯,不值得就不犯。比如贝卡利亚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分析天然犯罪类型,都是运用理科的理论分析法学的例子。将来学科的融合是一种趋势,你大可不必担忧。

问:您刚才提到人生目标和认识兴趣的问题,我想做一个公司法的律师,但我也喜欢地理学。我想选择民商法,在大二时要选择第二学科,我应该选哪一个呢?

答:我也喜欢地理学,我高考99分,特别喜欢地理。喜欢地理和法学不矛盾。地理作为爱好。喜欢刑法也不与喜欢民商法矛盾。现在有很多的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犯罪,刑事犯罪会导致一个公司的灭顶之灾。所以刑事律师作为公司高管很重要。有一个刑事律师是很有好处的。

喜欢民商法选第二学科。我建议你学经济学。经济学和法学是兄弟学科。全世界最重要的两个文科学科就是商学院和法学院。在市场上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

问:曾经认为法学是背的东西很多,不知从何处思考?

答:学法学是很枯燥的。因为你还没入门,学得不深。有一个大师说过,大一的学生是心气最高的,总是以为自己是大师。我都大学生了。可能最后毕业时觉得自己是小学生。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法律的枯燥是不能背诵的,学法学要学得灵活,以后工作时能找到法律就可以了。当然最基本的东西要背下来,绝大多数法律是不需要背的。比如宪法的问题,宪法的中外区别,和其他法的关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现实的违宪审查的问题,你会发现很小的问题会涉及违宪审查的问题。你可能会背得一字不差,但你会用吗?我们学会显然不是靠背诵。现在的法律检索很方便,我可以1分钟查到。我学得是运用法律得出我的结论,这是你学法律的宗旨、要义,而不是把脑袋变成软件,那样会很枯燥。学法律是要学得很灵活的。

考研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想得太早。但是多学习是没错的。现在全球都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靠知识生活,多学习是没有错的,知识越多掌握的资源越多。我鼓励你上硕士、博士,博士后。但是个人是否适宜上研究生,或是工作之后再上研究生是未必的。总的原则要和个人的情况吻合。

问:上高中时对法律还有感觉,但是,上大学后反倒对法学没感觉了,请问是为什么?

答:我觉得上大学对法律没感觉是对的。因为在高中时理解的法学是你想象的法学,像国外的电视剧似的,律师带着假发套在法庭上走来走去,这要是在中国是不允许的。高中只是想象的法学,是不完整的。现在没感觉是对的。你现在只是处于良好的开端阶段,还需要你自己慢慢地领悟。

问:请问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吗?

答:我觉得中国还不是法治国家,正在慢慢地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现在还处于一个转型期。你可以看看中国的最高决策层中,9个常委中没有一个是学法律的。中国还不是典型的法治国家。正因为如此,你们学法律才显得如此重要。国家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人的作用很重要,没有每个人的法治观念怎么会有法治国家呢?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你们,需要你们年轻的同志,将法制的观念贯彻到生活中,所以在座的同学任重而道远。

问:你认为法律是万能的工具吗?

答:法律不是万能的。

问:宪法要求建立人人平等制度,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但是户籍管理制度人为地划分城市人和乡下人,该制度是不是破坏了公平正义的实现?

答:你说得很好,我认为户籍管理制度是封建的、没落的制度,是封建社会为控制人口流动沿袭下来的。户籍管理制度早晚会取消,只是时间的问题。户籍管理制度是抑制个人发展的应废止的制度,但是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户籍管理制度抑制了过度的城市的成长。不过现在选择大城市生活没人会阻拦呀。相比二三十年以前,现在已经很好了,之前去其他地方居住,甚至坐飞机都要批准。中国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很快了,以后会发展更快,户籍管理制度在中国最终会寿终正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