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对或错

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对或错

时间:2023-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法律的概念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以上称为广义的法律,狭义的法律指的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一、法律的概念

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由日本输入。关于法律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规则,是我们行为要遵循的规则;法律是命令,是国家的命令或主权者的命令,作为公民我们有服从国家或主权者命令的义务;还有人认为法律是自然法则,法律的内容要体现一定的自然规则,顺应自然的发展;法律是理性,法律也体现着人的理性,作为一个人我们要理性地作出判断,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马克思对法律下的定义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在阶级社会)或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人人都要遵守,如果不遵守,国家就用军队、警察等力量强制你遵守。法律规定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就是规定哪些事你可以做,哪些事你不能做,哪些事你必须做,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 例 法律的制定主体有哪些?

老王很感叹,认为中国的法律太多,乡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向老百姓收费,还可以根据县政府或乡政府制定的文件收费。县政府或乡政府制定的文件是法律吗?

专家提示:《立法法》规定了我国的立法主体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是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的法律称为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称为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法律称为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称为地方性规章。以上称为广义的法律,狭义的法律指的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五十六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第六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七十一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第七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案 例 国家的法律如何依靠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小李家住农村,对同村的女青年小赵有好感,有一天向小赵表白时,小赵告诉小李自己已有男朋友,不能接受他的表白。小李于是怀恨在心,无聊时就向小赵发些黄色和侮辱人格的信息,导致小赵和其男朋友关系紧张。为此小赵多次警告小李,如果他再发这类信息,就向派出所报案。小李不以为然,认为发黄色信息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专家提示:作为一个公民,如果自觉遵守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国家法律强制力就不实际发挥作用,如果不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就会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小李的行为侵犯了小赵的人身权,小赵多次警告,小李仍然不听,小赵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可以以小李扰乱社会秩序给予治安管理的处罚,来强制他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案 例 法律规定什么内容?

老王已70多岁了,身体很不好,不能参加劳动,他的儿子小王已经结婚,并且家境也不错,但很不孝顺,不给他生活费,老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也没有钱看病,到小王家要钱时被赶出门外。邻居看不下去,就告诉老王可以到法院告儿子,让他给老王看病和给付赡养费。

专家提示: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小王在未成年时,老王有抚养照顾的义务,等到老王年老疾病没有生活能力的情况下,小王有赡养父亲的义务。老王向小王索要生活费和医疗费是他的权利,小王赡养父亲、给父亲看病是他应尽的义务。如果不自觉履行这个义务,法律就会强制他履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案 例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什么?

小张和小李是邻居,有一次因一件小事两个人打了起来,小张人高马大,小李在这次打架中吃了亏,于是怀恨在心,知道自己打不过小张,就在心里暗暗诅咒小张,诅咒小张被车撞死。一天小张果然被车撞死了,小李又感到良心上不安,想到了小张平时对自己的种种帮助,于是到派出所投案自首,说小张被车撞,是自己诅咒的结果。派出所的警察向小李解释小张的死亡与他的诅咒没有任何关系,让小李回了家。

专家提示:法律调整人的行为,不单独调整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心活动只有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才受到法律的调整,单纯的心理活动法律不予调整。如果小李因为怀恨小张,并指使人开车把小张撞死,把内心的憎恨转化成实际行动时,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将会受到刑法的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