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广州不明病毒危机(1)
2003年2月11日上午10时30分至11时15分,广州市的许多市民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他们看到自己选举出来的市长和高级公务员面对镜头发布信息,消解了几天来盘桓在他们心头的阴影。
信息困局
2003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八,休息了7天的广州恢复了永不停歇的活力。中午时分,一条消息悄悄在人群中蔓延——“广州发生致命流感”。它以手机短信和口耳相授等形式传播。标准版本是:春节以来,广州出现多例流感性肺炎致死病例,几家医院有数位患者死亡。“死亡”的字眼加剧了人们的恐惧。找熟人打听,成为广州人对不明病毒的第一反应。广东移动几日来的短信息流量数据统计:8日,4000万条;9日,4100万条;10日,4500万条。在数十小时里,广州的城市生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2月8日晚间到2月9日,一些网站上开始出现可怕的字眼:禽流感,炭疽……
到网络上找原因,成了不少广州人的第二选择。同时,广州各大医院继续传出消息:中山大学附属某医院呼吸内科全科多名医生被病人传染,目前睡觉均戴口罩;中山三院呼吸内科主任因被患者感染,被隔离治疗。使医生都倒下的病毒是什么?如何防治?
其实,从春节前开始,广东的河源和中山等地就传出“流感死人”的传言,1月初,河源还出现了市民到各大药店抢购某抗病毒药的风波,只是因为距离比较远,没有引起广州人的注意。1月5日,广州某媒体“唐突”地报道:河源市疾病防疫控制中心2002年12月15日就接治了两名患者,紫金县人,症状是畏寒发热、咳嗽,随后分别转到深圳福田医院和广州陆军总医院。其后有关部门组成专家组于1月2日奔赴河源,几位患者初步诊断为某种病毒感染。
药!药!药!
2月10日上午,终于有媒体“模糊”地报道:近期广州患“感冒”和“肺炎”的病人增多。临近中午,南方网谨慎地发布了官方信息:广东省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部分“非典型性肺炎”病例,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偶有畏寒……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该病有一定的传染性”。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空气流通,醋熏,勤洗手和谨慎接触病人。
一时间,大半个广州都动起来了。“买药了吗”和“买醋了吗”成了广州人的见面语。走过居民区,随时可以闻到一股股醋的味道;在一居民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开始喷洒消毒药水。大街小巷,只要有药房的地方,人们就排起了久违的长队;板蓝根和抗病毒药物成为人们哄抢对象,甚至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和凉茶也都成了抢手货。上午10时44分,建设六马路3-1号,广东创建大药房。7分钟里,前后28个人前来买药,而这些药早在两个钟头前就卖完。当天夜里9时,位于番禺区的广州碧桂园,人们不让药房关门,宁愿连夜排队等候店家到他处调药。而此时板蓝根已由平时的一包6.5元涨至20元。各种抗生素“只能等待明天了”。据说可以预防流感的白醋甚至被商人炒到了100元一瓶。
紧接着,药物和白醋的热销“狂潮”连同“流感传言”传出广州,越过省界。深圳,从2月10日起,深圳大小药店买不到板蓝根和抗病毒药物。为了购买一种所谓“特效药”,某单位立即派人到香港购买。远在贵阳,板蓝根也“卖疯了”,价格翻到12元、15元,最贵的甚至卖到23元一包,市民仍在疯抢。贵阳机场10日起接运大量板蓝根,目的地——广州。相同景象几乎同时出现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北京、武汉、长沙、海口……人们纷纷给远在广东的亲友寄“药”。与此同时,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也备受重视,截至2月11日止,浙江某药厂库存的某抗病毒药大部分已销往广东,苏州某药业公司的同类药在广东方面销量猛增。连最基本的药物——板蓝根也在某些药店告罄。中山某药厂称“生意极好”,电话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甚至已经顾不上接了。而2月9日和2月10日,股市出现“小阳春”,几只医药股和一只醋业股一度涨停板,网络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医药激情领跑,大盘企稳反弹》的股评。
依目前可肯定的信息,此类非典型肺炎最早病例出现在广东中山一个厨师身上,他至今仍在中山留治,时间是2002年12月26日。2003年1月初,中山市出现10余例同类病例,此情况于半个月后引起广东省有关专家的注意。2003年春节前,广州出现了非典型性肺炎病例,由于开始时少数医院对此病认识不足,导致医护人员被感染。
短时间内,一种某公司生产的进口药(处方药)在医院里被当成“特效药”,而此药的消耗直接反映了当时“传言”的严重程度:1月31日,广州市仅存为数不多的这种进口药被全部用完,不得已紧急从外地调运。为解决燃眉之急,广州紧急从中山市调运100盒。2月9日中午,在不停的催促下,这种进口药第一批3000盒抵达广州,立即被守候在机场的广州七家医疗机构“瓜分”殆尽。而此时,广州近100名医护人员已经先后遭到传染。2月10日晨,9000盒进口药再次空运至白云机场。2月11日上午,广州需求量增至30000盒!深圳除去已运达的23000盒,又增订20000盒。2月11日中午,该药广州销售经理的手机再次响起:“广州,急需15000盒”!广州的大量药品需求引起了国内其他城市的疑虑,烟台、苏州、杭州虽然不知何故,也开始增订药品。
政府的声音
2月11日上午10时30分,广州市政府召开针对此事的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副市长、市委副秘书长和市卫生局局长在场回答。广州市卫生局局长黄炯烈说,一种病毒引起了“非典型肺炎”,目前病原鉴定工作尚未能作出确切的定论,但可以排除传言中所说的鼠疫和炭疽。黄向社会承诺:广州市有能力和水平,有足够的经验维护病人安全。该病在广州市已发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死亡人数和总体发病人数来看,相对于广州地区1000多万人口,其实比例很小。当天下午4时30分,广东省卫生厅也相应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厅厅长黄庆道介绍此病情势:全省的21个地级市中,有6个城市(佛山、河源、江门、中山、深圳、广州)发生这种病情。从2002年11月6日到2003年2月9日,总共有305例,其中佛山19例,江门15例,河源11例,广州226例,中山28例,深圳6例。医务人员感染发病的有105例。
黄庆道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临床上采纳的主要是对症治疗,现在源头和病因还没有分离出来,专家称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极大,在接受的41份病例中只有10例是变异病毒抗体呈阳性。此次非典型肺炎的特征是家族性、散发性,医务人员的发病率比较高,其中多数是因为未及时采取保护性措施。专家认为还可能看到病发的情况,现在只是初步遏制。至于为何现在才公布病情,黄庆道解释说是因为典型性肺炎并未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之列。他强调,即使在美国,每年得非典型肺炎的人有560万,住院治疗的有170万,总死亡率为5%,住院的死亡率占13%,其中很多的病原体都没有找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也指出,从目前病人的临床状况来看,很像是由病毒引起的肺炎,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是什么病毒引起的。尽管症状也是高烧、全身酸痛,但是和感冒引起的肺炎是不同的。首先是它引起的机会比较多,另外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恶化较快,比一般感冒引起的肺炎要严重。呼吸病专家黄文杰认为此种病毒的潜伏期最短的时间为2到4天左右,长一点为11天左右,只要通风条件良好,病原体达不到一定的浓度,一般不会传染。公共场所也是不会传染的,不必要带口罩。
上午的新闻发布会通过电视直播,使人们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2月11日晚7时,五羊新城一家客家菜餐厅,稀稀落落的食客散坐其中,显得十分冷清。不远处,原来门庭若市的按摩院也门可罗雀。但另一方面,原来高价的白醋已经没那么热销了,而药店门口的长队伍此时自动消失。
尾声
2月10日以后,关于广州发生病毒入侵的信息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被逐步放大、扭曲发散到全国各地。但值得反思的是,广州媒体不断接到全国各地同行求证,却出乎意料地沉默。但是,一些不甘失去权威解释的居民,开始在网络上发布各种各样的“判断和指导”,近乎专业的叙述分析和有出处的权威资料,让人们的思维向炭疽、鼠疫等恐慌疾病靠拢——芜杂的信息已经让所有的人失去了判断力。
广州市的许多市民11日上午10时30分至11时15分,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他们看到自己选举出来的市长和高级公务员面对镜头,消解了几天来盘桓在他们心头的阴影。但一位医学专家说:“这3天的时间被传言占领,政府尽管做得很不错,毕竟在和病毒争夺控制公民意识走向和活动权的斗争中,失去了3天宝贵的时间。”一位医学博士说,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不发生疫情不可能。我们希望,不管病毒以什么方式和面孔出现,没有恐慌,没有迟滞。“即使消灭不了它,我们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打败它。”
【角色模拟】
你分别是一名普通市民、药店经理、相关药品制造商、广州市卫生局局长、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在案例所显示背景下,你将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如果你是分管领导,请设计相关工作方案,完善相关管理职能履行工作。
【案例思考】
1.从公共行政理论角度来看,政府职能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
2.在本案例中,相关的行政职能主体有哪些?其各自又是如何履行其职能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与效果?有无需要改进的方面?为什么?
3.结合事件,谈谈你的看法与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