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普通纳税人的公益诉讼

一个普通纳税人的公益诉讼

时间:2023-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2 一个普通纳税人的公益诉讼超出预算购买两台小车,让财政局成了被告。他以一个纳税人的名义起诉,要求法院认定财政局的这一行为违法,并且将两台车收归国库,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纳税人意识在当地,老蒋的行为也令人费解。最终,法院依法判决撤销了镇党委、政府的决定,老蒋得以复职。但老蒋此次破天荒的诉讼,成了当地干部群众饭后的谈资。

案例2 一个普通纳税人的公益诉讼(2)

超出预算购买两台小车,让财政局成了被告。2006年4月3日上午,湖南C市的一位村主任老蒋,以一名普通纳税人的身份将C市财政局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认定该市财政局超出年度财政预算购买两台小车的行为违法,并将违法购置的轿车收归国库,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奇特的诉讼

4月3日上午,老蒋快步走进C市人民法院,将手中的起诉状递进了立案庭。老蒋是C市某村村委会主任,被他推上被告席的是C市财政局。起诉的理由是:他认为市财政局在2005年度违反C市的财政预算,违规购买了两台小车。他以一个纳税人的名义起诉,要求法院认定财政局的这一行为违法,并且将两台车收归国库,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一个村主任为何将市里的财政“管家”推上法庭呢?老蒋声称,他经常到县里办事。2005年年初,他在市财政局发现多了两台小车,听说是单位购买的。而此前,他知道该局已有3台小车。

和人聊天时,老蒋常问及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单位究竟可以买多少车?什么标准?但都没有答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人大代表处看到了C市2005年度的市本级预算,发现2005年度的预算里,财政局根本没有购车的指标。经向人问询,他心中的疑问得到了回答。有人告诉他,按照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因为,除了购车款,两台车司机的费用和养车的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

他查证财政局买的两台车,一台是别克SMG7200型,一台是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蒙迪欧CAF7200A型,价格不菲。对于这些单位为什么敢这样乱花钱,老蒋一直想搞个明白。但由于朋友都说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此犹豫不决。

2006年2月28日,老蒋给C市财政局寄了一封《关于要求C市财政局对违法购车进行答复的申请》。信中称,根据《宪法》规定的权利,他有权利要求财政局将对此事的处理情况及其他相关事宜给予答复。但此信石沉大海,未有回音。

没有得到正式答复的老蒋被激怒了,他聘请了一位律师,准备对此事起。这位律师曾经帮他打过行政官司。律师的调查结论是,C市财政局2005购买的两台车价值近40万元,而且这两台车超出了科级干部配车标准。并,他从市车辆管理所得知,C市财政局一共有5台车,而财政局的车辆编制有4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4月3日,老蒋来到了法院。当天下午,C市人民法院立案庭签收了诉状。法官告诉他,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他们会在收到诉状后的7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

财政局长的疑问

C市财政局是否在2005年违规购买了这两台小车呢?在财政局和法院的大院里确实存放了两台被控违规购买的别克和蒙迪欧小车。颇新的车身也证实其“服役”期确实不长。

C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邓某介绍说,在2005年C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市财政局的预算经费是62万元,其中包括两万元的教育经费,但里面没有购买车辆的项目。按照规定,要是有相关安排,应该会细化到具体项目。他补充说,市财政局如果添置了车辆,也有可能是通过其他渠道添置的,比如上一级财政部门或其他部门拨下来的车辆。但是,市财政局目前核定的车辆编制是4辆。邓主任指出,如果超过编制购买是不允许的,但是具体情况他不太清楚。

事实上,C市财政局周局长也承认添置了两台小车。但他坚持这一行为并没有违规,理由是此事得到了C市市委同意。而且,其中的一台,是上级部门给予的奖励。关于车辆超出核定编制的问题,周解释说,局里有一台桑塔纳车已经老化,上个月卖给了下面的乡镇。但是,他说,因乡政府不愿意过户,所以还没有办理过户手续。而据律师提供的证据,C市财政局有5台小车,分别是一台蒙迪欧,一台别克,一台猎豹,两台桑塔纳。蒙迪欧、别克的初次登记日期分别是2005年7月和5月。这两台车中,一台是通过政府采购购买的,一台未经过政府采购。

C市财政局周局长认为:老蒋的这种起诉应该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该局没有违规购车。他反问,如果每个人都起诉,那岂不是给购车的单位带来很多的麻烦?他同时质疑,原告老蒋是一个农民,现在已经取消农业税,他是否具有纳税人的资格呢?当有人告诉他,老蒋在取消农业税之前每年都缴农业税,2005年和2006年也缴过劳务税等其他的税之后,他再次提出疑问:“他缴的税到底够不够买一台车,够不够发工资呢?”

纳税人意识

在当地,老蒋的行为也令人费解。

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1999年,C市某村第一次海选,全村近500张选票中有404张投向了老蒋。当选为该村第一任“海选”主任后不到两年,由于他“擅自”减少税收额等行为,老蒋被镇党委、政府罢免了村委会主任职务。在多次找上级政府要求纠正镇党委、政府这一违法行为而无效果的情况下,他一纸诉讼将镇党委、政府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依法判决撤销了镇党委、政府的决定,老蒋得以复职。几经波折的老蒋由此认识到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另一个事实是,作为被告的C市财政局,两三年前,其干部职工在该市一家宾馆用餐,签下200多份欠账单,欠下数万元费用一直不还,导致宾馆负责人采取了扣押该局车辆的手段,并引发纠纷。此事最后在湖南省委领导的关注下得以解决。

但老蒋此次破天荒的诉讼,成了当地干部群众饭后的谈资。

一位C市政府的干部说,老蒋的做法纯属“多管闲事”,因为这些事情有人大监督,有党委、政府部门管理,有纪检、司法部门查处,还需要一个普通公民来直接“叫板”吗?

也有人认为,这种较真虽然比较突兀,但政府部门应有面对来自纳税人个体监督的正确心态。他们指出,“这些钱,难道就没有纳税人的血汗在里面吗?所以多对他们监督是有必要的”。

C市人大常委会一些干部的态度则颇为开明。C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邓某认为,“这说明我们纳税人的权利意识提高了,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他强调,纳税人对税款的使用应该有知情权,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用去干什么了,应该有个了解。他认为起诉也是一种合理的要求。

编后: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指出,2004年,全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这么庞大的公车消费开支,显然远远超出了根据工作需要和级别配备公务车辆的规定。那么,如此多的超标车,是如何一辆辆得到批准或默许的呢?发生在湖南C市的这桩“民告官”诉讼,触动了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冰山一角。

【角色模拟】

假设你是老蒋、C市财政局局长、C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以及一名普通公民,你将如何对待C市财政局购车事件?

【案例思考】

1.从行政环境与行政监督关系角度,本案例反映的是什么公共行政事件?

2.根据案例资料,老蒋所提起对C市财政局的这一诉讼是什么性质的诉讼?有无法定依据?他为什么要提起诉讼?

3.结合中国国情,分析本案例所涉及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意义,尤其是分析其对我国政府官员行为的可能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