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健全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有效机制
(一)通过风险识别,全面查找收集风险信息,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风险意识、自律意识
税收执法风险是来自多方面的,可能来源于制度设计因素,也可能来源于政策执行因素,也可能来源于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因素。所以要在对发展规律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超前,多层面、多领域、多环节,收集有关风险信息,准确认识税收执法风险的来源,及其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首先要系统掌握税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各项政策,既有横向的联系对比,如不同税种间的政策对比分析;还要有纵向的历史分析,如政策出台的背景、目标,及其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找到执行政策的风险所在。其次要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看税收,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要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无论是政策制订者还是执行者,都应在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准确认识税收执法风险。再次要深入执法工作一线,经常对重点岗位、重点部门、关键部位和问题易发多发环节开展执法检查,查找在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工作制度等方面存在的规律性、倾向性问题,准确认识风险所在之处,系统、全面地收集有关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收集过程也是提高企业全体人员风险意识、自律意识的过程。
(二)通过风险评估,科学确定风险等级,明确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有效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
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充分有效地利用风险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果,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对税收执法的重点部门和环节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做出定量分析,计算风险分值,找出风险形成的规律,并分别按照不同风险程度进行警示。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风险级别和治理规划,进而明确相应管理层次和工作力度。应重点围绕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出口退税审批、税额核定、行政处罚等执法部门和环节,以及基建工程招标发包、大宗物品采购、经费管理以及人员调入、干部选拔任用等行政管理部门和环节。做到执法人员自我评价、部门评价、单位评价,对执法行为层层审核把关,确保执法安全。
(三)通过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控制有效机制
在风险收集、识别、评估的基础上,以领导干部、一线执法人员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风险应对措施。在教育方面,明确教育对象、内容、方式、阵地,切实提高风险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度建立和执行方面,找出制度漏洞,增强制度刚性,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在监督制约方面,查找监督薄弱环节,健全监督体制机制,加强监督机构建设,形成监督工作合力。在责任追究方面,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健全查办案件协调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查处,防止大要案件发生。把执法行为和风险防范、治理腐败结合起来,把风险防范与控制根植于税收征收管理之中,贯穿于税务机关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四)通过建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筑牢税收执法风险防火墙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执法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风险信息和预警提示,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信息系统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对税务执法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全程动态管理,对任何一项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异常信息,经过采集、录入、整理、评估,在计算机上进行规范处理,根据有关风险信息,采取有效的控制行动,进行管理质询,追查原因并督促其纠正,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化解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