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效果分析
5.3.1 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效果分析
从国内专利申请量时序图看,该序列是非平稳的。因此,应用DF-GLS检验其增长率(PAT,得到检验值为3.5,超过1%显著性水平值3.19,拒绝原假设,接受(PAT是平稳序列的结论,如图5-2所示。
根据我国国内专利申请增长率序列谱图建立ARIMA(1,1,1)模型,期间为:1985年-2011年。引入虚拟变量如下:
政策冲击拟合结果为:
图5-2 我国国内专利申请量PAT的一阶差分序列
拟合结果表明,2000年后,我国专利申请量出现小幅增长,这与我国为入世后与国际接轨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关。2008年前后,我国国内专利申请量出现大幅增长。这源自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国家战略的实施提高了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社会对知识产权倍加重视,促进了国内专利申请的快速增加。
5.3.2 我国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背离
图5-3显示出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背离情况。2000年后,我国发明专利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后,开始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发明专利申请量远远超过发明专利授权量,两者之间的差距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各创新主体重视发明专利申请,但是发明质量还有待提高。
图5-3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背离
图5-4显示出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总量的背离情况。2000年后,我国专利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后,开始大幅增加,说明我国专利数量大幅提升,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与此同时,国内专利申请量上升幅度远远超过发明专利申请量,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说明我国专利质量还有待提高。
图5-4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总量的背离
结合图5-3与图5-4,可以发现,在我国申请的专利中,通过发明专利审查的比例较低,提高我国知识产权质量是今后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图5-5中。
图5-5 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与专利授权总量的背离
5.3.3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趋势的计量分析
通过对1985年至2011年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专利授权总量等变量进行计量检验,分析我国国内专利数量与质量之间的联动效应。
1.单位根检验
应用DF-GLS检验对上述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原始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拒绝原假设,因此为一阶单整序列。见表5-1。
2.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AIC信息准则与SC准则,建立VAR(4)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5-2所示。
表中结果显示:发明授权量的增加可以引起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申请量的增加,原因在于,发明授权量的增加说明社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上升,激励创新主体去获取知识产权;申请总量增加是发明申请(授权)量和授权总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说明“朴素模式匹配算法”描述的以数量催生质量的动力机制发挥作用。
表5-1 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授权专利中,除发明专利,还包括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因此,授权总量增加不是发明申请(授权)总量增加的原因。授权数量取决于知识产权的审查标准等外部因素,因此,也不是申请总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而发明申请(授权)量增加不是引起专利申请(授权)总量的Granger原因,说明我国专利中,反映专利质量的发明专利不多。
表5-2 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
续表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