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创新点
创新乃学术之本。一般而言,创新多指,提出新的问题,开拓新的思路,运用新的材料,分析新的问题,创立新的理论,或指出和论证新的解决问题之道。如若仍将本书研究的课题看做新问题,不免太井底之蛙,要贻笑大方了。放眼世界,资料隐私的法律保护已是个老问题,只不过由于争议较大,它略显“朝气蓬勃”了点罢了。但,本书仍不乏创新之处。
(一)思路别具匠心
思路贵在求同存异。乍看起来,本书好似一部长篇“小说”,而文中却有着严谨的法律思维,流淌着理性的法律血液。导言和尾声部分诙谐兼自嘲性的故事交代了小说涉及的人物、冲突和情节,实际上,它点明了本书的论题。可以说,下面三个理念统领了全书,它们也使本书的构思显得别具匠心。个人资料的数字化是人类社会全面进步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引发了资料隐私的法律保护问题。资料隐私牵涉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多重因素,且具有与生俱来的国际性,这导致资料隐私权具有多重价值,资料保护问题兼具多重属性。资料隐私旨在平衡个人同资料使用人和社会在个人资料控制及信息流转参与上的力量失衡和利益冲突。资料隐私的国内和国际法律保护任重道远。
(二)理论推陈出新
理论的演进贵在承前启后。笔者拿着“力量和利益平衡论”的尺子,衡量传统的隐私权理论,评价个人资料财产化理论,并力荐注重资料隐私社会价值的“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当然,画龙需点睛,在对既有的理论评头论足后,本书还应点明“力量和利益平衡论”。
(三)方法务实求新
研究方法贵在恰如其分。本书广泛采用了法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特定的问题,笔者为它们量身定做了较佳的研究和论证方法。譬如,为揭示资料隐私的本质,书中借用了两篇小说,并审视了个人信息的整个流转过程。为剖析欧美资料隐私保护模式的差异,本书从现实着眼,由历史入手,比较差异,分析原因,指明出路。
(四)资料梳故纳新
资料贵在翔实、贴切、新颖。在资料的使用上,本书具有两大特点:旧资料争取梳理得井井有条,新资料追求锦上添花。书后附上了长长的参考文献,本书的写作正是对那些杂乱无章的资料的“梳故纳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