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崔与之:盛德清风跨映一代_南宁清官廉吏

崔与之:盛德清风跨映一代_南宁清官廉吏

时间:2023-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崔与之转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状纸递到崔与之那里,他拍案而起,很快确定证据,秉公判决,责令大京官的儿子退还民田民物。崔与之处斩了为首的滋事者,其余不究,所欠服装粮饷及时补发。崔与之不辞劳苦,跑遍全地区的二十五个军州。

崔与之:盛德清风 跨映一代_南宁清官廉吏

崔与之(1158—1239年),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聪明好学,靠着父亲朋友的资助,从广东增城步行到京师临安。当时的南宋小朝廷苟安一隅,城内栏院酒馆林立,城外西湖名胜,达官富贾过着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日子。崔与之入太学埋头苦读,三年里不曾踏足临安街市。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他高中一甲进士,成为岭南第一个由太学生考上进士的人。

朝中无人难做官。崔与之毫无背景,被安排到荒远的广西浔州(今桂平),做了个“从八品”小官——司法参军。崔与之没有怨言,做事兢兢业业。这一天,难题来了。郡守一大早把他找去,说巡按马上要到浔州视察,但接待用的驿所因年久失修,已不能使用,要崔与之主持维修,限几日内完成。这事也太仓促了,手里无砖无瓦无木料,怎么办?情急之下,崔与之叫属下用茅草盖屋顶。由于做工比较精细,茅草盖的驿所居然像模像样,巡按还算满意。

接待任务完成得好,郡守佩服崔与之的能力,慢慢地不少事情都找他商量。这天,郡守对崔与之说:“崔参军呀,用来储备谷物、调节物价、赈济灾荒的粮食仓库年久失修,都漏雨了,我打算卖掉储粮。”

崔与之说:“大人,小人认为储粮是国家应急、百姓救命的粮食,万万不能卖呀。”(www.guayunfan.com)

“你说得对,可是粮仓破烂,我们又没钱维修,粮食这样放会烂掉的。”

“大人,请您把维修粮仓的任务交给我,我保证修好。”

粮仓漏雨的原因是盖屋的瓦片老化了,烂掉了。一时找不到新的瓦片,崔与之和下属爬到自己居所的屋顶,把瓦片拆下来盖在粮仓上。

“善于应变,无私唯公。”在这一年的年度考核表上,郡守给崔与之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郡守向上推荐崔与之。不久,崔与之转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一到任,他就收到一个诉状,告的是一个大京官的儿子。这大京官的儿子横行乡里,胡作非为,百姓深受其害,纷纷告官。有关官员忌讳大京官,不敢受理。状纸递到崔与之那里,他拍案而起,很快确定证据,秉公判决,责令大京官的儿子退还民田民物。

崔与之的这一壮举让老百姓长长地出了一口恶气,但不少人担心崔与之受到报复,都很为他担心。不料那京城里的大官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家乡来了个清官,非常高兴,把崔与之推荐给朝廷。

就这样,崔与之得以任建昌(今江西南城)新城县知县。不久,到邕州(今南宁)任通判。

一天夜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的子夜的宁静,快马把一份十万火急的文件送到了崔与之的手里。原来是邕州知州盘剥士兵,不按时发服装粮饷,激起士兵哗变。上司下令崔与之摄理知州职并处理事件。

崔与之立刻从自己驻守的宾阳赶到邕州。

在城门口,叛军横刀阻拦。

“弟兄们,我是邕州通判崔与之,现摄理知州一职。请放我进去。”

“你不解决问题我们就不放你进去。”

“我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请不要妨碍我执行公务。”

面对闪着寒光的大刀,崔与之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守门叛军犹豫了一下,崔与之猛地一甩马鞭,人和马冲门而入。

崔与之处斩了为首的滋事者,其余不究,所欠服装粮饷及时补发。邕州兵变迅速平定。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崔与之五十三岁那年,升任提点广西刑狱。广西路包括海南岛和雷州,大部分是荒寂之地,属边远军州,海南岛更是没有朝廷要员去过。崔与之不辞劳苦,跑遍全地区的二十五个军州。准备去海南时,他的下属说:“海滨有神灵,要渡海先得求神祷告,否则很难成功。”崔与之不以为然:“海南各地官吏长期违法鱼肉百姓,我去为民除害,哪里需要神灵批准庇佑!”第一次渡海因风浪大作船舵折断被迫返航,第二次出海终于到达琼山县。每次到各地巡察,他都自带费用,一切公务开支按日计给,不用地方一分一毫。每到一地,他都奖廉肃贪,公正判案。

因政绩卓著,他的官职也不断地提升。在不同的职位上,崔与之都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晚年被召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拜右丞相,他均极力辞谢。嘉熙三年(1239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宵宫致仕,累封至南海郡公。

他从政数十年,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为座右铭,是宋朝的一代名臣。

文天祥这样赞誉崔与之:“盛德清风,跨映一代。”

点睛之笔

崔与之在偏远的广西,从最小的官职做起,无私唯公,善于应变,秉公执法,临危不惧,一步步获得提拔重用,做出了非凡的业绩,成为一代名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