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壹昭
中国北京,佩戴带面罩的3M牌口罩的市民。
今日,朝阳区,PM2.5浓度71μg/m³,PM10浓度162μg/m³,属轻度污染,请各位家长注意,给孩子戴好口罩。”早上7点,郑开欣的手机准时收到一条微信。发言人是一位来自女儿班级家长群的热心家长,自从进入秋季以来,这位家长就保持着每日更新雾霾预警的习惯,得到一众坚持“抗霾大业”的家长的纷纷点赞。
然而相比较其他家长,郑开欣不需要通过预警,甚至不需要观察窗外的雾霾情况,就能了解今日空气污染程度。一旁,刚睡醒的5岁女儿乐乐发出阵阵咳嗽声。多年的经验告诉郑开欣,女儿的过敏性咳嗽又犯了。“每到这个季节,就是最头疼的时候,女儿对雾霾的过敏反应,比天气预报还准。”
相比往年,今年秋冬北方雾霾来得更早一些。此前,环保部专家指出,受北极海冰融化面积扩大、太平洋海温变化等因素影响,西伯利亚冷高压可能弱于常年,冷空气南下频次可能少于常年;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增强。这可能造成秋冬季的气温较高,湿度大,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数据显示,受2017年1月、2月重污染天气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长5.4%,是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太原、石家庄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
既然改变不了气候大条件,那就改善自己的生活小环境。为了全家人健康地度过这个冬天,郑开欣早早做足了准备,更换了防霾指数更高的口罩,并在即将搬入的新家安装了新风系统及更换了最新升级款的空气净化器。
随着近年来市民对于雾霾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防范雾霾的意识也不断提升。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引爆了“雾霾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指导标准,野蛮生长的防霾产业同样存在质量良莠不齐、虚假宣传和价格虚高等乱象。
201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作了明确规定。2017年1月1日,首部空气净化器中国环境标准正式实施,国家强制性标准《空气净化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经通过审核。
标准既已颁布,对规范防霾产业作用几何?在众多商家抢滩防霾产品市场之时、各种防霾神器产品宣称乱花渐欲迷人眼,消费者该如何“接招”?
“只要雾霾就打喷嚏停不下来,比天气预报还准”
女儿乐乐是在三四岁那年,被郑开欣发现对雾霾有过敏反应的。每逢雾霾天,乐乐就会出现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的病症。“经常是早上一起床,就突然觉得嗓子、鼻子、眼睛都奇痒难忍,不停地打喷嚏,还会使劲地用手揉鼻子,好几次揉到黏膜破损流鼻血。作为母亲的郑开欣十分心疼,但奇怪的是,女儿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并无发现具体病因。
“是雾霾过敏。”儿童医院的医生告诉郑开欣,最近几年,每到这个季节,北京市民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就会陡增,最大的元凶便是雾霾。郑开欣想起雾霾严重的早晨,在幼儿园门口,每个家长手中牵着的都是挂着各式口罩的小朋友。
同样令郑开欣印象深刻的是,每逢这个季节去儿童医院给孩子挂号,医院里都人满为患。“即使从半夜开始挂号,也得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甚至有时候一大早去的,到中午都没看上,医生说上午的号实在看不完了,就会从下午排到晚上。”
“那种痒,谁病谁知道”
除了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有呼吸道疾病史的成人同样是雾霾天的敏感人群。就职于某外资银行的周平就是其中一个。2017年10月9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预计重度污染将持续三天。这是今年下半年京城发布的第一个空气重污染预警,也是自去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发布以来,第二次启动该级别预警。周平告诉《凤凰周刊》,因咳嗽不适,刚过完国庆假期的他顶着上司的压力请假,早早来到医院看病,却发现候诊区早已排成长队。
“痒,是最明显的感觉。雾霾开始以后,我的慢性咽炎就更加难受了。在别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吸进的空气是一样的啊,为什么就你那么难受,我只想说,谁病谁知道。”小周很无奈。
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和体质敏感的成人是雾霾的直接受影响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首席专家张金良曾就2013年1月灰霾事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雾霾严重的多个城市,医院呼吸内科门急诊和儿童门急诊等就诊人数平均增加8.4%—13.8%,最高增加55.5%。
“霾”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微米级颗粒物质在空气中形成的固体气溶胶,“霾”常与雾混合,形成“雾霾”。雾霾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是主要的人体危害物质,包括烃类、胺类、酸碱类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VOCs)及其在光照、大气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雾霾中的PM2.5是主要的人体危害物,包括重金属、类金属、半挥发有机化合物、各种盐类(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PM2.5可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血屏障,进入人体血液和体液,产生不良作用。
为了“躲开”雾霾,周平告诉《凤凰周刊》,自己已经开始物色外地的工作。“如果进行得顺利,不久后我就会离开北京。”
身为“北漂”一族的周平可以说走就走,更多像郑开欣一家一样扎根在北京的人却无法离开。“我问医生,能否根治,医生说,除非离开北京。但那显然是不现实的。”郑开欣说。
“货架上全是口罩,但却无从下手”
作为日常出行必备的防霾商品,郑开欣早早为女儿做足了防霾口罩的功课。她告诉《凤凰周刊》,从国内品牌到国外品牌,她至少尝试过十余种口罩,但却发现,存在问题各式各样。在郑开欣买过的口罩里,有专为儿童设计的日本品牌口罩,舒适感好,但是只能过滤花粉与粉尘,起不到防霾功效。而有些具备过滤PM2.5功能的口罩,不是为儿童设计的,密合性较差,孩子戴着不舒服,总想往下拽。“更多的口罩品牌功能标示含糊,或者在包装上写满了高科技名词,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伪。”郑开欣说,在药店、超市的货架上、网上购物平台上,满眼的口罩却令她无从下手。
《凤凰周刊》记者对东城区、海淀区、丰台区多家药店进行了走访,发现普遍存在标识混乱、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药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目前店内销售的口罩以保暖口罩和防PM2.5口罩为主。在店员推荐的一款价格为37元的热卖款防PM2.5口罩包装上,只简单显示了防PM2.5、防雾霾、防尘等功能,却未对安全技术类别及执行标准进行明确标示。记者注意到有些口罩产品标明过滤率高达99%,但未清晰表明根据哪些标准,可能存在夸大产品功效的情况。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杨文芬向《凤凰周刊》介绍,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防霾口罩主要以纱布口罩、活性炭口罩、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N95型口罩为主。其中,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IOSH作为最早制定呼吸防护产品的标准的第三方,是欧美各国口罩生产厂家及消费者的主要参考指标,也是我国口罩“国标”《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的蓝本之一。
总体来说,美国标准的N95以及我国标准的KN95十分相似,而KN95与N95均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测试过滤效率为95%的口罩。实际上,过滤效率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方面,GB2626-2006 也参照了 NIOSH的呼吸器标准,根据防护对象的性质,将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元件分为防非油性颗粒物的KN类和防油性颗粒物的KP类。由于NIOSH 对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的评价方法较为系统和完备,此后多被参照。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1月7日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编制了《雾霾公众健康防护手册》,提示“在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时,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尤其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关于防护口罩的选择,《雾霾公众健康防护手册》则建议优先选择标有KN95、N95或FFP2及其以上标准的口罩。
“事实上,市面的保暖口罩或纱布口罩,对于空气中大的颗粒物会起到作用,而对于PM2.5则未必。”3M中国个人安全防护产品部资深技术经理顾朝峰说。“最难过滤到的是空气动力学粒径在0.3微米左右的颗粒物,被人体吸入以后,进入细支气管、肺泡,再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最终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造成的危害更大。”
“口罩密合性,与过滤效率一样重要”
在GB2626和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中,对呼吸阻力的测试方法、测试介质的种类及粒径、呼气阀的检测、视野指标都有要求。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的话说,“除了市民很注意的颗粒物的过滤率外,总泄漏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它代表口罩的密合性是否良好。”
作为颗粒物防护口罩的发明者,早在1970年代初,3M公司就推出了全球首款经NIOSH认证的随弃式颗粒物防护口罩。近年来,3M也逐渐将口罩产品的适用领域从工业领域扩展到日常的呼吸防护。总泄漏率同样是3M呼吸防护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顾朝峰向《凤凰周刊》解释说,“总泄露率与口罩密合度密切相关,而密合度是口罩除滤材、舒适度以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设计口罩时,我们特别注意口罩与脸型的密合度,因为当密合度不好时,会造成缝隙,缝隙处气流阻力很小,根据流体力学,气流就会先流向阻力小的地方,从而造成泄漏。”
早期,有关口罩密合性的标准除了欧美有定性、定量的规定外,许多国家完全忽视了口罩的密合性。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口罩的防护性能,2006年发布的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明确了总泄漏率(TIL)和 泄漏率(IL)的定义,增加了对防尘口罩总泄漏率和泄漏率的技术要求。
顾朝峰告诉《凤凰周刊》,检测密合性需要进行严密的实验。以3M公司为例,实验会选取脸型差异的真人,在实验室环境内验证真人佩戴的情况下口罩的密合性情况。“因为人体的活动,像讲话、摇头等,都可能会使佩戴的口罩松动。为了获得最精确的密合性数据,我们会要求实验对象在实验中进行点头、摇头等动作。”20世纪80年代,3M已经发明适合性检验工具,让每一个佩戴者都能够确认口罩能否与脸型达到真正密合。而2000年,3M也首次推出针对中国人脸型设计的折叠式防护口罩9000系列防护口罩,从鼻垫、鼻夹、剪裁、固定等细节入手,让口罩更加贴合中国人脸型。
密合性强的口罩,容易让人感到呼吸阻力,这是很多消费者在实际佩戴口罩时碰到的问题。3M静电驻极技术通过在纤维表面加载长效静电电荷,就像无数小磁铁不断捕捉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创新的高效低阻设计,能达到高效过滤与低呼吸阻力的平衡,最大程度确保佩戴者感到舒适。
儿童口罩最难选择
由于儿童的面部小于成人,如何针对儿童面孔进行密合性设计同样是一个问题。对此,顾朝峰解释说,实验同样会针对不同脸型的儿童进行密合性的测试。不同之处在于,儿童可能缺乏口罩佩戴的知识,为保证使用中的密合性,家长需要在产品说明书的指导下帮助儿童佩戴,同时如果过程中产生不适,家长可以进行干预。
郑开欣在挑选为乐乐挑选口罩时,发现市面上几乎所有口罩参照的标准都是根据成人定制的,不适用于儿童。“我给乐乐戴过大人用的呼吸防护口罩,但是对她来说太大了,小朋友佩戴时有缝隙,而且因为不舒服她一直拉口罩,起不到防护作用了。”
更换了3M儿童口罩后,郑开欣发现孩子的变化很明显。“比如,回家给她清理鼻子时,以前的清理物是黑色的,现在基本上那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她也没有再把鼻子揉出血过了。”
“虽然口罩看上去是很小一个产品,价格也不高,但是背后融入了很多的技术。”顾朝峰说,“消费者在选择口罩时应遵循国家权威机构标准的指导,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理性判断,此外,舒适性也是影响佩戴时间的一个重要指标,3M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全系列产品,让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对舒适性的要求选择头戴或耳挂式的口罩。”。
“选房子容易,挑好净化器难”
在北方的冬季,与短暂的户外停留时间相比,人们一天里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内,把雾霾阻挡在房间外,是郑开欣更在意的。
今年刚刚购置了新房的郑开欣,在初始装修阶段,就为日后防霾做足了准备工作。首先更换了密封性更好的窗户,安装了新风系统,然后在客厅和每间卧室内同时配备了空气净化器。“当初买房子,都没添置这些防霾产品上心。”郑开欣半开玩笑地说。
相比较早进入市场的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发展,从2013年起,随着人们对雾霾的关注而迅速进入爆发期。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统计,空气净化器市场销售额为79亿元,同比增长47.3%,成为家电市场增速第二高的品类。据《中国空气净化器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内地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已达到574万台,产品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同比分别实现了19.3%和23.6%的高速增长。未来空气净化器销量仍将保持30%-35%的增长速度,预计在2017年销售规模可达1000亿元以上,2020年可达3000亿元。
随着空气净化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部分商家经营者夸大宣传,虚标商品性能等乱象也扰乱空净行业市场,使消费者难以选择到满意产品。
因为觉得曾经使用的净化器噪音略大,吵到婴儿,刚刚做爸爸不久的周宁来到某商场,想看看最近各商家有没有推出各方面性能更好的新款产品。谁知一走近净化器销售区,各家的推销员就把他围了起来,争相介绍自家产品。
哪知听了一圈介绍之后,周宁觉得更迷糊了。从他在商场里看到的情况来说,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产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采用的技术方面,主要包括 HEPA高效过滤、负离子净化、活性炭净化、二氧化钛光触媒净化等。但是对于具体除霾原理,销售人员大多照本宣科,问多了他们也不明白。反倒是热衷于宣传净化器的其他附加功能。
了解到周宁的住房面积后,导购员向他介绍了一款价格为4999元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号称“这款产品适合面积不大的家庭,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负氧离子,甲醛和PM2.5去除率可以达到99%,同时还可以起到镇静、助眠、止痛、降血压等养生防病作用。”一听还有保健功能,周宁赶紧对产品进行查看,结果并未发现说明上有介绍这些功能的具体原理。
看到周宁对上述产品有质疑,销售人员赶快推荐了另一款价格为3980元的产品,介绍称其采用HEPA技术,还向周宁担保,其滤网一年内无需更换,更无“二次污染”问题。似乎希望以性价比吸引周宁。
最终,周宁两手空空的离开商场,因为他觉得“没有一个销售人员能把净化器除霾的具体原理和效果讲清楚。”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选择空气净化器产品时,产品效果是否夸大,是很难判断的。”3M中国空气质量实验室负责人蒋未来告诉《凤凰周刊》。“新国标颁布以前,各类商家都宣称自身‘去除率’99%。首先,‘去除率’并不能代表CADR(洁净空气量)、CCM(累计净化量)等相关数值;其次,所选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是否有资质,以及采用的测试方法是否合理,也存在疑问。”
雾霾天戴着口罩游览天安门广场的人,有些游客甚至使用了带有呼吸阀的口罩。
针对目前市场上各类流行的技术,蒋未来以光触媒为例,向消费者进行了解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光触媒属于一种催化剂,会面临很多环境的挑战。比如消费者家中温湿度的变化、光触媒表面覆盖的污染物,都会最终影响它的实际使用效果。而在实际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不一定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大分子。有相关研究发现,大分子跟光触媒反应可能会被分解成小分子,而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高。”
“所以经过净化效果、安全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我们最后选择坚持使用静电驻极技术。”蒋未来解释说。3M空气净化器采用静电驻极技术结合无纺布技术,滤网在无纺布纤维内植入正负向永久性电荷,使布面上充满持久的强力静电,对付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使有害物质在通过滤网时能够被吸附在滤网布面上,可有效滤除小于0.1微米的细小分子,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保证安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中国空气净化联盟主席戴自祝教授针对消费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向《凤凰周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选择空气净化器产品时,消费者应该了解自己需求,理性选择产品。一是,把握好产品的洁净空气量(CADR)、累积净化量(CCM)、能耗比、噪声这几个指标,按照‘三高一低’进行选择。二是,使用时要在符合产品实际使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合理的摆放,如人经常活动的区域等。”
“检测仪器上的PM2.5终于归零了”
新版《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明确了空气净化器的基本技术指标(核心参数)是“洁净空气量”(简称CADR值)和“累计净化量”(简称CCM值),完善了空气净化器产品去除各类目标污染物净化能力的实验方法,包括针对颗粒物、甲醛累计净化量的测试方法。对于像郑开欣这样的消费者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空气净化器对于甲醛这类室内污染物的去除量。
很少有人知道,除了PM2.5和室内装修污染物,人体与宠物也是移动的室内污染源。“室内空气污染属于环境健康五项风险之一。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新风量不足,甲醛、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包括微生物的污染,这些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戴教授告诉《凤凰周刊》。欧洲和美国的卫生局数据指出,室内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是室外空气污染的二到五倍(最严重时甚至达到100倍)。由于室内空气污染,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建筑室内污染物主要以可吸入细颗粒物 、VOCS (有机挥发物 )和 SVOC (半有机挥发物 ) ,以及花粉等大颗粒污染物为主。
而市民最为关注的室内污染物甲醛,其释放周期较长,长达3-15年,靠常规的通风换气很难对其根除。现在,这种小分子可以“落网”了。针对这种可被分解的小分子物质,3M在采用静电驻极滤网的同时,在活性炭滤网层中,添加了一种叫做甲醛定向捕捉因子的物质。甲醛定向捕捉的因子能够通过化学作用将甲醛分子牢牢“锁定”在活性炭表面,可避免大分子被分解成小分子,同时避免二次释放。
“雾霾特别严重的时间段,会发现滤网脏得特别快,更换的期限大大缩短,会担心空气净化器‘超期服役’,是否功效减半。”在家电市场挑选空气净化器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担忧。空气净化器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样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二次污染又叫“二次释放”,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物理特性发生的作用。“某些没有经过处理的活性炭,会利用活性炭内部的孔道,对于化合物进行物理吸附。当吸收量达到一定极限了以后,吸进去的东西会向外有一定程度的释放,这种情况就是二次污染。”蒋未来告诉《凤凰周刊》。但含有甲醛定向捕捉因子的活性炭,则可以通过化学作用避免这一情况。
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与“洁净空气量”紧密相关。“从定性的角度来讲,净化器的总体净化效果相当于单位时间通风量与滤网单次过滤效率相乘。打个比方:如果有100的风量通过滤网,滤网的过滤效率是97%,那么单次过滤输出的洁净空气就是97。当然,实际国标中洁净空气量的计算要复杂的多,但逻辑是相似的。”蒋未来告诉记者,好的滤网不应该只是提供很好的过滤效果,要保证颗粒污染物被滤网有效拦截后,清洁空气顺利通过,达到送净风的效果,必须同时也要具有相对低的阻力,这就是高效低阻。
供暖季来临前,郑开欣全家搬入了用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武装”好的新家,24小时不断过滤,室内空气雾霾值归零了。女儿乐乐的身体情况明显好转了,打喷嚏和咳嗽的频率都明显减少。郑开欣感到很欣慰。“新标准出台应该体现出国家和百姓都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雾霾对健康造成的影响的问题。如果新标准可以更加严格把控防霾产品的质量,我觉得太好了。”郑开欣如是说道。
□ 编辑 孙杨 □ 美编 盖奕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