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意越大越好赚

生意越大越好赚

时间:2023-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 生意越大越好赚——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在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就是规模经济。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了解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的相关知识。◆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规模经济。

7 生意越大越好赚——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

在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就是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就是规模不经济。

img12

随着微利时代的来临,家电业、啤酒业、手机通讯业等很多行业都存在着利润普遍下降的现象,企业员工面临着薪水下降的困境。与此相反,垄断行业却存在高利润、高工资的现象,并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某省电力系统抄表工年薪15万元、某省的某烟草公司中层年薪30万元等新闻的曝光,将社会对垄断行业高工资的关注又一次推向高潮,也又一次撩动公众的神经。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企业在微利时代还能够保持较高的利润?为什么这些企业的员工收入较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了解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的相关知识。

◆规模经济

在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就是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就是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厂商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变动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也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先出现规模经济,然后再出现规模不经济。

由于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十分关注生产成本的问题。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竞争力就越强,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在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也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时,规模经济就出现了。

为什么企业生产会出现规模经济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生产的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及设备,能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及机器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不断减少,如厂房费用、经营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进而使得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此外,伴随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获取丰厚的利润。生产的规模经济常发生在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行业中,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如电信行业、石化行业等。

第二,交易的规模经济。交易的规模经济可用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在枟企业的性质枠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如果以企业为单位来组织生产,就意味着一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全部在企业的范围内来进行。如果以市场为单位来进行生产,就意味着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布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产品的生产由多方共同完成。相比之下,如果以市场为单位来进行生产,那么,一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市场中许多个人交易和协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交易次数多和交易规模小等原因,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应运而生,企业的大规模交易取代了个人之间的小规模交易,交易的成本就降低了。目前许多大型超市都利用交易的规模经济,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第三,专业化分工效益。俗话说“熟能生巧”,它意味着反复做一种工作,生产效率更容易得到提高。专业化分工正是通过“熟能生巧”来提高生产效率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可以使用专业化的机器设备从事专业化的工作,这种长时间的专业化工作避免了由于动作转换所造成的时间损失,使连续化、系列化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现规模经济是所有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形成规模经济有哪些途径呢?要形成规模经济,就要扩大生产规模,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内部增长方式。内部增长方式是依靠企业内部的积累与投资,逐步扩大本企业生产规模的方式,这是一条从企业内部谋求发展壮大的途径,通常被称为“内部增长”。显然,内部增长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很长,规模扩大的程度也非常有限。二是外部增长方式。外部增长方式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并购活动,迅速达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方式,这是一条从企业外部谋求发展壮大的途径,通常被称为“外部扩张”。显然,“外部扩张”方式所需的时间短,规模扩大的程度不受限制。并购就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扩张方式,在实践中被多数企业广泛地采用。

◆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规模经济。如果形成规模经济的某个企业进行单独生产时的成本低于两个企业或更多企业同时生产时的成本,那么,该企业就是自然垄断的企业。自然垄断的企业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企业生产所需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只有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上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如果市场需要的行业总产量由数量较多的企业来生产,则每个企业的产量都比较小,且每个企业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设备,所以,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都较大,很难实现规模经济。如果仅由某一家企业来生产,该企业同样投入巨大的资本设备,但是由于产量较大,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较小,企业不仅能够实现规模经济,还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自来水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自来水公司需要铺设水务管网系统,固定资产投入巨大,在给定的水务管网系统下,接入给排水管道的用户越多,消费的数量越大,平均成本才能越低,自来水公司才能够实现规模经济。

二是只要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行业产品的需求。在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些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规模经济阶段所要求的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企业被称为自然垄断行业。如在自来水公司已有的规模下,其所供给的自来水已经能够满足所辖区域用户的用水需要,如果有新进入者要与原有的自来水公司进行竞争,一方面重新铺设水务管网系统成本巨大,新进入企业难以与既有垄断企业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一般来说,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具有网络经济特征。综观世界各国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或产业,如供水、电力、煤气、热力供应、电信、铁路等,我们不难发现,采取自然垄断经营的产业一般都具有网络经济的特征,即依赖一定的产业网络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些网络的铺设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在该网络范围内,用户越多,平均成本越低。一旦离开这些产业网络,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则无法流入社会消费领域。

二是资产具有沉淀性与专用性。自然垄断行业依赖于网络经济为整个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自然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在经营时,首先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产业网络的建设,这些产业网络的建设就意味着大规模固定资本的形成,它们的折旧时间长、变现能力差,从而导致整个垄断行业的大量资本沉淀。另外,由于基础产业网络占有的资产往往具有相应产业或者行业的专用性,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改为其他用途。一般来说,如果行业内已有企业先人一步进入生产,则其他企业就不会轻易再进入该行业。

三是产品的日常性。对于像供水、电力、煤气、热力供应、电信等这些垄断行业来说,他们所提供的产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日常性与必需性的特征。自然垄断行业通过它们的网络触角将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流转到千家万户,以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有序。离开了这些产品,千家万户的生活将很难正常维持下去。

自然垄断表现出规模经济,所以其经济效益肯定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要高。但是,由于自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同样会存在高价格、高利润以及低产出等经济效益损失问题。一般来说,在垄断所带来的所有问题中,与消费者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是产品的高价格和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首先,高价格的形成不合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与完全竞争厂商不同,自然垄断行业中往往只有一家企业,如果任由垄断企业自行定价,就会出现价格远远高于实际成本的情况,这种情况既损害了整体经济效益,也损害了社会公平。自然垄断行业通常采用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来决定价格,这种定价方法存在两个不合理之处:一是合理利润率的存在导致垄断企业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在竞争行业中,由于零利润定理的作用,竞争厂商一般都会努力压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获得利润。二是合理利润的确定导致管制价格的扭曲。国家通过确定合理利润对垄断行业进行价格管制,该利润确定的基础是对企业经营信息的充分掌握。由于价格的高低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作为信息拥有者的垄断企业向政府提供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完全的信息,政府根据不完全信息制定管制价格,这个管制价格难免会偏离合理的价格,进而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就电信行业来讲,通信资费在人们的强烈呼声中慢慢走低,但漫游费等始终没有下调,直至2008年2月13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枟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枠,才规定“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主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4元,占用国内长途电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至此,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才有所松动,它是政府价格管制的结果。到底电信资费还有多大的降价空间?恐怕只有运营商自己才清楚了。

其次,垄断行业员工的福利过高,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垄断行业工资过高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反响强烈的焦点话题。2006年7月11日,由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编制的一份统计年报显示,石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运输、电力等12家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达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自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大诱因。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电力、电信、公共交通及自来水等自然垄断产业,均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与其他一般自然垄断产业相比,它们所带来的高价格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涉及面更广,程度更深。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政府有必要对它们实行管制。但政府也是垄断行业,政府管制也存在低效率的现象,为提高政府管制的效率,有必要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管制价格的问题。垄断企业对市场价格具有相当的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和价格来保证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一般来说,垄断企业生产的产量较低,产品价格较高,占有的消费者剩余较多,造成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较低。如何确定合理的管制价格,促进垄断企业增加产量,降低产品价格,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这是一个难题。在西方经济学中,一个较为“竞争”的、“公平”的对自然垄断进行管制的做法就是资本回报率管制,这个资本回报率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的技术、相似的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的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也就是说,如果整个社会的资本回报率是20%,那么,政府就应该根据这个资本回报率来制定管制价格,使得垄断企业在该管制价格下能够获得的资本回报率也是20%,以此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第二,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要进行价格管制,首先要了解企业生产运行的所有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估算,这样计算出的价格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企业向政府汇报时存在隐藏信息的动机,政府与被管制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即使政府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调查研究,也很难掌握所有的一手信息。因此,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政府可借助垄断领域内相关的专业化机构及机构中大批懂得专业知识,深知产业运行成本、发展方向、懂法、懂经济的精英来获取垄断企业的相关信息。实际上,我国的很多行业中都设有相关的专业化研究机构,政府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管制虽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但管制也存在管制失灵、价格扭曲和资源浪费现象。因此,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最好方式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优胜劣汰,以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