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费尔德斯坦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费尔德斯坦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费尔德斯坦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费尔德斯坦是不同于拉弗、万尼斯基等美国“极端供给学派”的“温和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费尔德斯坦曾担任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经济研究局主席以及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费尔德斯坦完全不同意“拉弗曲线”,即所谓减税会自动快速地增加政府的收入,抑制通货膨胀和导致经济增长的看法。

第三节 费尔德斯坦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费尔德斯坦是不同于拉弗、万尼斯基等美国“极端供给学派”的“温和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面临着同一的“滞胀”问题,思考和探寻使大量失业趋于消弥,而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的途径。“激进”供给学派成员信奉的是“拉弗曲线”,而费尔德斯坦则以较为温和的态度,提出了另一种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的总体解释,此即“费尔德斯坦曲线”。在费尔德斯坦的解释中,他对财政赤字给予极大关注,同时也对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资本形成率给予高度重视,这使得“费尔德斯坦曲线”也成为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石之一。

费尔德斯坦曾担任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经济研究局主席以及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其主要经济著作有:《美国税收刺激、国民储蓄与资本积累》、《失业的个人和社会损失》、《社会保障与财富分配》、《社会保证金与国民积累》以及《通货膨胀股票市场》。在这些论著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在当今已趋充分就业的美国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一起上升以及资本形成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通过扩大社会福利计划使失业人数反而增加,个人的储蓄减少,也阻碍了资本的投资和经济的增长。他认为,美国当前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应当尽力提高供给能力,为此,他特别强调增加储蓄的重要性。从这一点出发,他也赞成必须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

费尔德斯坦的分析模型是由政府发行的货币、债券和私人有价证券三种资产组成的一个货币增长模型。费尔德斯坦认为,目前美国经济的背景已不是凯恩斯创立需求经济学的非充分就业的情况,而是美国经济正处于自然失业率条件下的充分就业,他的理论模型就是建立在这种同凯恩斯主义完全不同的经济假设条件之上的。他认为,在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表现为政府债券或货币供给的增加。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债券的发行会引起债券利率和私人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相对水平的变化,从而产生政府债券对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导致私人有价证券需求的缩小,降低整个资本形成水平。费尔德斯坦认为,由于美国政府一直推行债务赤字政策,并且混合发行货币和债券,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对资本形成水平的长期抑制效应,结果财政赤字的增加降低了资本形成水平,却提高了通货膨胀率

费尔德斯坦试图探索一条在财政赤字稳定或增长的条件下,消除赤字对通货膨胀率的加速作用和对资本形成抑制效应的有效途径。首先,他分析了这样一种情况,财政赤字的增加不影响通货膨胀率。要使通货膨胀不变,只需要通过政府的债券来平衡财政赤字,而不是扩大货币供给量来达到。但是,这会导致政府债券和货币相对利率的提高,加强了政府债券对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从而会降低资本形成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可见,避免通货膨胀率的代价是资本形成水平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降低。

费尔德斯坦认为,在财政赤字增加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而主要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量来弥补,就可以消除政府债券对私人有价债券的替代效应的压力。货币供给量的扩大产生的通货膨胀所引起的名义利率的上升,可以通过降低边际税率,提高资本的实际净收益,就能使一部分扩大的货币供给被私人有价证券的投资吸收,再转而推进通货膨胀。

img19

图5.4 费尔德斯坦曲线

根据以上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对应关系,费尔德斯坦用一条曲线加以简明描述,这就是著名的“费尔德斯坦曲线”。

“费尔德斯坦曲线”除了表示在财政赤字的条件下,通货膨胀和资本形成水平表现为一种正相关以外,“费尔德斯坦曲线”还会随财政赤字水平的变化而相应地上下移动。如图5.4所示,当财政赤字增加时曲线从Ⅰ上升到Ⅱ,这时为了保持原来的资本形成水平K1,通货膨胀的代价增加到Y2,相反,如果赤字减少了,曲线从Ⅰ下移到Ⅲ,这时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Y3的代价就可以维持原来的资本形成水平。同时他认为,当财政赤字为零时,“费尔德斯坦曲线”就下移为一条和自然通货膨胀率重合的水平线,这种通货膨胀率独立于政府的财政变量,对资本的形成没有影响。

费尔德斯坦根据他的这个理论模型,推断凯恩斯主义的分析工具“菲利蒲斯曲线”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率和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已经不能解释当今的美国经济现状。“菲利蒲斯曲线”的理论内容在于说明一个国家可以有低通货膨胀与高失业或高通货膨胀与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反比例关系,其政策含义是选择一个最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组合。费尔德斯坦认为,“菲利蒲斯曲线”所反映的这种替代关系在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和短期内是存在的、有效的,但是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菲利浦斯曲线的替代关系就消失了,会为“费尔德斯坦曲线”的替代关系所代替。以此出发,费尔德斯坦认为,一方面这时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如果继续推行财政赤字政策,就会使费尔德斯坦曲线上移,不仅产生加强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会给资本形成水平的提高带来困难。因此,他认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凯恩斯的传统经济政策已经失效,这时宏观管理政策应该从需求转到供给方面,主要的政策任务是平衡预算,推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性的财政政策,逐步降低或消除财政赤字,使“费尔德斯坦曲线”向下移动转化为一条水平线,达到自然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另一方面,费尔德斯坦认为,他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拉弗曲线”背后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他们都认为美国经济停滞增长的症结在于供给方面,特别是在于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低,因此,他们都主张政策方面应该从刺激需求转到刺激供给。但是,他们在看待抑制通货膨胀以及减税的效应等方面则大相径庭。费尔德斯坦完全不同意“拉弗曲线”,即所谓减税会自动快速地增加政府的收入,抑制通货膨胀和导致经济增长的看法。他认为,即使减税也主要是改善目前美国的产业结构以及用以相应压缩政府预算来作为平衡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使“费尔德斯坦曲线”向下移动,以提高资本的供给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理论模型,费尔德斯坦力图提出一个在财政赤字下降刚性时,如何寻找最佳的通货膨胀率和资本形成率搭配的“相机抉择”政策手段的理论基础。它是温和的,因为它并没有激进地提出缩减政府规模和恢复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而是以政府(功能)存在乃至必要的扩张为前提(对财政赤字刚性的认可);它又是带着典型的供给学派特征的,因为它指出了赤字刚性的直接代价与潜在代价,它也关注供给边,注重资本形成水平,只不过没有如拉弗等人那样直接提及通过减税去提高资本形成水平、投资与生产率增长。如果就实际运行而言,恐怕“费尔德斯坦曲线”比“拉弗曲线”更能具有描述的力量。

费尔德斯坦的政策主张:

首先,他主张要平衡预算收支,削减不必要的支出,尤其是要削减福利开支和价格补贴等。

第二,他主张要逐步改革税收体制,平衡国家预算,消除财政赤字,鼓励储蓄和投资,增加生产,加速资本形成。

第三,他主张长期推行低货币增长率,(货币增长率的年率不超过6%,并至少坚持5—7年),采取有节制并可预期的货币供给政策。

第四,政府应该倡导废除束缚生产的一些规章制度,以利于刺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第五,他主张应该有“选择地”适度减税,特别是要削减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放宽折旧条例,从而刺激资本形成率的迅速增长。

在政策主张上,费尔德斯坦同“正统的供给学派”有明显的分歧。费尔德斯坦认为,“正统供给学派”为解决美国经济问题而提供的方法过于简单化,他尖锐地批评拉弗等人使里根政府醉心于减税的快速效应,误以为减税会自动地产生出政府的收入,并会消除通货膨胀,达到经济快速增长。费尔德斯坦认为,当前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平衡预算、稳定并降低财政赤字和降低通货膨胀率,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刺激储蓄、投资的环境条件,求得一个较高的资本形成率,因为在费尔德斯坦看来,美国经济的病症不仅在于很高的边际税率方面,也在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税收结构、社会保险制度共同作用下的并发症。费尔德斯坦为了使他的供给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含义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提出了著名的“费尔德斯坦曲线”,作为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分析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