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空心化比较严重,由于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俗称“99、38、61部队”。一些外出打工的人用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翻盖了新房,但一年也只有春节才住几天,闲置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值得深思,农村的这种状况如果不顺应形势发展而调整变革,会影响农业现代化,也难以撑起工业化、城镇化。
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丰祥农庄是一个既有乡村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农村社区,各种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农庄由88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这88个村平均每个不足14户、人口不到55人。由于离区域中心城市合肥较近,很多人外出打工,搬迁前一些房子常年没人住,基本上是空着。集中居住后,村庄占地519亩,比原来减少了1452亩。现在,农民的承包地流转给了农业产业化公司,规模种植优质粮油和蔬菜瓜果、精品苗木等。老人和妇女作为农业工人,为企业打理庄稼,劳动强度比过去大大减轻,收入还有增加。
调研组走访了村民张书发老人。他家5口人,过去主要靠种地,全家一年最多收入5000元;现在,儿子在浙江绍兴打工,儿媳在家看孙子,自己和老伴在农业公司干活,加上3亩承包地的流转费(每亩600斤稻谷),一年收入大约10万元,日子比过去好多了。我们还了解到,刚开始镇里动员搬迁,很多人不同意,拍着桌子跟镇长吵架。现在大家看到了好处,都想往这里搬。远村的亲戚,也很羡慕他们。
丰祥农庄的变化,给人以启示。肥西是全国百强县之一,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但从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农村空心化。如果说城乡一体化的客观趋势从正面提出了土地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那么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则从反面对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挑战,过去那种分散居住、一家一户小农经营的模式可能需要创新和变革。保证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升农业和农村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必要探索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的路子。这可能是一种趋势,是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