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品质,还是价值

品质,还是价值

时间:2023-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6章 价格、品质,还是价值?╳╳厂商CEO的第二个问题:物流能够如何帮助企业?更进一步的,他觉得,物流的功能是否不仅于此,所以,第二个问题的产生,其实就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物流的真正“价值”何在?

第6章 价格、品质,还是价值?

价格、品质,还是价值?

浙江最大的民营企业CEO特助刘先生,曾经在2008年一次讲座上,问过我两个问题:

(1)企业应该如何管理物流?

(2)物流如何帮助企业?(物流对于企业的价值何在?)

这两个问题很基本,也很普通。

但是这两个问题出自于浙江最大的民营企业的老总口中,这又代表着什么意义呢?

【4句话+1件事】

许多老经验的业务人员都有一个经验之谈:谈业务如果一开始就是谈价格,这种生意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业务。

我个人在35岁之前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做物流的业务销售,后来我总结那时候做的事情,主要的就是4句话+1件事:

● 从哪里

● 到哪里

● 多少钱

● 再见

那1件事情就是:拉关系、做交际。我们讲白了就是:陪吃、陪喝、陪唱。

我在许多次行业座谈会、物流交流会、供应链讲座上提到这个经验总结的时候,台下经常是长时间的“非常安静”,同行们好像都没有想到过工作的确是这么简单,但是却这么的辛苦、劳累,而且,社会地位好像也不怎么高。

很显然的,我相信读者不会是陷入这个恶性循环当中而不自知的一个吧!而且,你们绝对不会拿A的价钱来杀B的价格,再拿B的价格回头再去杀A的价格。你们当然也不会是每天抱怨价格不好,但是拿了客户的回扣存进自己的户头等的龌龊Sales,所以,单单是“价格”这个话题,我觉得没什么好谈的了。

【品质】

过去几年来,在一些物流行业的座谈会或专题讲座上,我记录下来一些性质类似的问题,其中有3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如下:

╳╳货代公司的业务经理说:“我们客户的集装箱,跟我们竞争对手客户的集装箱经常是装在同一艘船上,同样的起运点,同样的目的地,同样的服务,不同的价格。客户问我:请问你们的服务品质差别在哪里?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报关公司的经理说:“客户经常问我们跟海关的关系够不够铁,好像海关的关系就等于是我们报关行的服务品质,而其他专业方面的了解,大多数的客户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卡车公司的经理说:“我们经常因为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受到客户的投诉,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数客户自己也知道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上客户的客户所要求的时间条件,远比客户给我们的时间要求要充裕,他们(客户)这么做,只是把服务品质作为一种取得更低费用的交换条件罢了!”

你们,怎么回答这三个“品质”的问题?

【物流的“价值”何在】

╳╳厂商CEO的第二个问题:物流能够如何帮助企业?

你们还记得╳╳厂商的第一个问题吗?企业应该采用什么物流管理的手段。如果你们同意前面我的分析,应该是这位CEO认为他原来对于物流的认知,因而采用的管理手段,从他职务高度的观察,他发现有了误差。

也就是说,CEO原来把单一的物流活动,当做一种“被动的辅助工具”的看法与做法,从整体的高度来看,他发现错误了。更进一步的,他觉得(或者怀疑),物流的功能是否不仅于此,所以,第二个问题的产生,其实就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物流的真正“价值”何在?

台湾的╳╳国际物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际物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3C产品在台湾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首先对消费者推出了个人电脑48小时之内到府包收、包修、包送(回)的承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惨淡经营,努力维持并提升这个对客户的承诺。逐渐的这种服务承诺变成了一个销售的利器,使得╳╳国际的母公司,现在成为台湾3C产品最大的销售通路商。而╳╳国际的物流运作模式,就是协助制造业、零售业开拓、占领市场的最佳例证。

最初的想法,是基于╳╳(母)公司代理相当多种类的3C产品,例如手机、个人电脑、电脑周边等产品,委托╳╳国际公司代为配送给各个门市、零售经销商。同时,也有许多产品透过这些门店需要回修、更换,在配送的同时,╳╳国际的车队也可以把这些回修、更换产品带回来。

后来,╳╳(母)公司的销售部门与╳╳物流进行了研究,产品需要回修、更换的客户往往对于产品回修、更换的速度与承诺颇有微词。如果能够加强客户对╳╳服务的信心,不但能够减少客户的投诉,更能够产生一种边际效益,使得“╳╳”的品牌就是一种保证与信心。于是,双方在协商后,在初期提出了48小时包收、包修、包送回的服务保证地,此招一出,结果如下:

● 果然在短时期内大大地提升了各个门市、经销商对于╳╳产品的信心;

● 经过门市、经销商的信心(相对于其他3C产品供应商的服务),主动向消费者推荐购买╳╳代理产品;

● 各个3C产品的厂家,也争相与╳╳公司合作,把他们的产品交由╳╳公司代理售后服务有保障;

● ╳╳(母)公司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 对于╳╳国际(物流)而言,配送的回程不但不是空载,还产生了更高的回程收入与后续的收益–修复后的产品还是透过正常配送的方式,更增加了配送的业务量与收入。

在这种4赢的局面,产品制造厂商/代理商、物流商、零售商、消费者当中,物流已经不是一种“辅助”的工具,而是居于“主导”的地位,透过三方紧密合作与缜密的规划、执行,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作业。

在这个例子里面,物流=供应链的胶合剂,使得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而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辅助工具”。它的“价值”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传统的“服务品质”定义——准时、准点,而是“提升整体效率,发挥整体最大功能”了。

╳╳国际的案例,并不能解决╳╳厂商的问题与困难,因为时空的环境已经不再是20世纪的90年代了。但是,╳╳没有把物流单位当作“辅助工具”,而是扮演供应链的胶合剂,发挥各个环节的最大效率的角色这种思维,却是解决╳╳厂商CEO的疑问的“正确答案”。

【增值/贬值】

╳╳厂商的物流管理,从一个局部来看,其实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可是:

● ╳╳厂商把整个的供应链拆开,分段管理。

● ╳╳厂商使用招标的方式,在无法顾及整体效率发挥的情况下,以阶段性运作目标作为“品质”的要求,争取最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 ╳╳厂商宁可使用自身大量的人力、资源去“监督”物流服务供应商,确保达成阶段性的服务目标。

● ╳╳厂商从“竞标”所降低的“显性成本”,不见得比自身投入的“隐性”(人力与资源)成本要高。这点从物流总监对于物流管理成本与CEO对于总成本的看法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 最重要的,由于分段管理、把物流当作“辅助工具”,╳╳厂商完全无法享受到“供应链胶合剂”——提高整体效率的最大利益,而这才是物流真正对于企业的最大贡献之所在。

物流,应该是一种增加企业价值、产品价值的增值服务,而有很多的企业,也有很多的物流企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使得物流服务被(自己)严重的贬值了。现在,我们听到最多对于物流的抱怨,几乎都是来自于这些把物流贬值地企业与物流企业。

所谓的“不自觉”,是因为企业与物流业者双方对于物流的认知都发生了偏差。

这些抱怨并不会贬低物流的真正价值,它是企业、产品增值的最佳工具,供应链的胶合剂。

【价格、品质,还是价值】

各位朋友,无论你们现在是身处物流企业,或是企业物流的一员,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各位现在所处的物流环境,是着重“价格、品质,还是价值”?

或许各位很快就会找到答案应该是“价值”。

然而下一个问题是:怎么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