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经济学派国际政治经济学
坚持政治理想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学派的智慧源头是约翰·洛克的政治学说和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他们认为,在人类生来平等的自然秩序下,利己主义的本性自发产生商品交换的动机,有理性的个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领下会实现最佳的社会结果。而国家间由于绝对成本或相对成本的差异形成专业化分工,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方式,可以增强国家的财富,巩固国家间合作,实现世界和平。坚持以市场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国家不仅在国内经济发展问题上应当实行自由放任,而且对国家间的经济交往也尽量不要干预。
在经历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之后,自由主义思想在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并进一步发展出新自由主义的理念。20世纪早期,凯恩斯对自由放任主义进行抨击,主张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击,自由主义者承认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国家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经济活动,但是他们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事务,主张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和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
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遭遇“滞胀”问题,这极大地动摇了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自由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趁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经济学派在与国家政治学派的论战中逐渐扭转势头,并最终与后者共同构筑成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理论。
市场经济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
第一,强调市场相对于国家权力政治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市场力量能够解决几乎所有的社会发展问题,政府应当尽可能地不干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为国家间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
第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是自发运行的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面对国际直接投资急剧增长、跨国公司作用显著强化、国际经济合作迅猛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快速膨胀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国家的作用不断受到削弱。
第三,尽管国际社会总体上还是处于无序竞争的无政府状态,但是国家间合作已经取代国家间的冲突和纷争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运行的主要内容。
第四,冷战结束后,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经济竞争已经取代政治竞争成为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
当代市场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基欧汉和奈在十几年的学术合作中共同发展了以相互依赖学说和国际机制理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他们认为,国际领域商品、货币、资本、人力和信息的跨国流通导致国家间相互依赖和复合相互依赖关系的形成。国家权力政治尽管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但已经不起决定性作用。在相互依赖的前提下,国家间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决定了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基欧汉和奈指出,战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出现以及它们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学派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现实挑战。国家间在经济领域的竞争,特别是贸易、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交织在一起构成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的主要特征。
在国际机制问题上,基欧汉和奈认为,国际机制是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机制是一个处于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之间围绕国际权力关系形成的一种结构框架。国际机制可以由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国创立,但是建立以后,它就会自发起作用,在一只更宽泛的“无形的手”的引领下促进世界经济的有效运作。而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基本单位的国家同样是具有理性的。在一个无政府的世界中,通过国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可以实现全球共同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