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书:不过是一个姿态,而不是内容
如果可以选择:“学富五车”与“一介文盲”,那我一定选择文盲,这是真话!
所以,对我来说,读书不过是一种姿态,而不是内容。
(一)从小到大基本只读一种书
也许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确会对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我生来就不爱读书,一来是小时候家里穷,经济上不允许我花费钱去买书,二来是缺乏“书香门第”氛围的熏陶,反正骨子里就没有形成读书的兴趣爱好。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总体说来,我读书勤勉,但这决不是因为我喜欢读书而去刻苦努力,而是一路走来,秉承一贯坚持的做事风格和理念,那就是,只要你在做这件事,就一定要尽全力把它做好,并且做到最好,无论主观上的爱憎。读书也是一样。
比较惭愧的是,从小学到大学,我虽然读了很多,但基本上只读一种书——教科书,甚至连教辅书都没有读过。
(二)一个不去博览群书的现代文盲
对于阅读,我一直都无法培养出极大兴趣,也无法让它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虽然我也知道,博览群书的阅读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学者、教师,但我依然缺乏激情和欲望。在这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不懂外语,甚至不会电脑,不懂上网,感觉自己真像个标标准准的现代文盲。
(三)不想为附庸风雅而去买书装点门面
我不但不喜欢读书,并且也极少买书,不仅没有逛书店的习惯,甚至连学校图书馆也懒得去。自己都有些纳闷,怎么对书就那么没感觉,少了根筋似的漠然。不过,后来我也想通了,读书就和很多事一样,是强求不来的。附庸风雅为买书而买书没有意义,装腔作势装点脸面没有必要,与其虚伪的勉强,不如坦然面对本真的自己。
(四)从来都没有知识匮乏产生的困惑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常态,而我很少面临这样的尴尬。比如当年写《择日》,写《旅游与中国文化》,我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临时抱佛脚,学习了一些相关术语,就写了。又比如,我为上海百味佳餐饮企业做规划,没有任何餐饮企业的经验,又从来不搞饭店管理研究,只是到那家连锁餐饮饭店看了一天,回来翻了些餐饮管理方面的书,就写了。结果大家都说我写得好。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触类旁通的,只是术语有所区别。
(五)真正看完的书屈指可数不会超过50本
从小到大,除了教科书,我认真看完并研读的书不超过50本,大部分的书都让人看不懂。我有我的方法。我相信,无论是文化还是文明,智慧还是精神,都包含着一个传承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根”。经典,凝聚的是理想和智慧,是永恒存在的知识,是恒长之真理。先秦的文字、古代的书籍,是我们文化的根和源。因此,我倾向于读经典的书,因为觉得它们是最有价值的,蕴涵着普遍而具有指导性的真理,会对我们的行为处事以及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我认真仔细研读过的书极少,先秦诸子经典著作是个例外。特别是《庄子》、《论语》,我仔仔细细揣摩推敲过,甚至还能背诵出来。我始终认为,今天很多的思想和观点,都源自经典,来于古代。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可以启发灵感,博古通今,其意义不可小觑。
我不喜欢读书,但却喜欢翻书,当然,那主要是在资料室工作的8年。我对自己研究生的要求,从来不是一本一本地去读书,而是十本十本地去翻书,了解一下书的章节目就可以了。
(六)一条弥补知识缺陷的无奈途径
近七八年来,我更没什么时间看书了。不过,我很清楚,不管是教书、写书,还是做旅游策划,都需要理论,需要知识。怎么办呢?我有我的一条弥补知识缺陷的途径,很简单,然而却很有效,那就是现炒现卖,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和别人的交流中学习,在报告和演讲中积累。出去作讲座,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而我已经懂得把它当作学习的机会来看待。因为出席演讲场合的人多是这一领域的高手和行家,而他们讲的内容又多是其著作中不多提及的,或新近产生的真知灼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会抓住时机来充电,博采众家之长,扩展见识,提高自己,真可谓一举两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