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构建和谐旅游的路径与方法
和谐旅游旨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旅游发展观忽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缺乏对旅游需求变化的敏锐嗅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旅游管理体制僵化,不能适应旅游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所以应更新旅游发展观念,以和谐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坚持旅游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需求的细化研究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
1.对旅游业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多行业、多部门协调运作,各行业、各部门和政府之间协调关系,建立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旅游业是一个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其发展要受到其他产业发展状况的制约或推动,所以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应该统一制定、科学管理。要对旅游产业自身各要素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所在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区位条件为依托,制定出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使旅游业保持适当的发展规模,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指导作用。
旅游业的和谐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相关产业、部门的合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和规范旅游产业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主要是通过宏观层面的调控管理,而大量旅游产业微观经济活动以及宏、微观之间的关系协调则需要行业一级的协调机构来协调。所以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就是要实施旅游全面行业管理,建立一整套级别高、职能强、更具权威性的旅游管理机构,按照市场化法则和自愿原则组织成立各种类型的旅游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2.追求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与旅游资源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旅游者身心的愉悦和满足,也要谋求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发展
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的行、游、住、食、购、娱等六要素,每个要素都与相应的旅游供给相联系。无论是基本旅游供给还是辅助性旅游供给,本身就是一定的旅游服务,也就存在着如何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改造、革新现有旅游设施的问题。要通过科学规划使区域内旅游景区、景点与各项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之间在数量、质量上供求一致,增加协调性;树立旅游资源永续利用与和谐发展的观念,把旅游资源开发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把旅游规模扩大同旅游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现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增长。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旅游者的满意程度,使旅游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需要治理、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要在旅游主管部门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公安、工商、交通、质监等部门的协作,建立综合执法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搭建旅游信用体系框架,通过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广泛的舆论宣传,建立“诚信为本”的行业风尚,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素质。
3.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进行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注重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旅游资源与环境对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档次的承载能力,使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旅游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之下;需要科学合理地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递进开发,对潜在旅游资源进行创意开发。可以在开发项目中增设具有提高人们保护意识的项目以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现有和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挖掘现有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潜力,扩大其吸引力、影响力;加快旅游产品创新,以充分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感性化的消费需求。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是旅游业提升自身品位的内在需要,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业是一项文化性的经济产业,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因此,应依托旅游资源自身,发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既可增加旅游资源新的吸引点,又可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并为旅游业创造相对竞争优势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4.重视旅游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和复杂化特点,对旅游者市场分类更加细化,实施绿色营销策略,提供更令人满意的旅游产品
旅游市场由于外界环境波动性大,产品之间可替代性强,其开发需要对当前和未来的内外部环境做出细致的调研分析。其中,旅游产品自身所拥有的独特性、垄断性是旅游市场最核心的开发点,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市场需求个性化、复杂化的条件下,旅游产品的提供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实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做好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采用多种营销手段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旅游企业在充分满足旅游者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长久发展,将环境保护视为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和机会的一种新型的企业营销观念和活动。实施绿色营销,就要改变传统的旅游经营策略,倡导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形式,更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社区居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所以,发展生态旅游要实施绿色营销策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在旅游经营过程中减少浪费,克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5.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带动文化、生产、消费的创新,帮助欠发达地区居民脱贫致富,并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旅游产业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在扶贫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所没有的优势。这一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已得到验证,在落后的贫困地区,它也可以作为脱贫致富的捷径。乡村旅游是未来的旅游时尚之一,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扶贫政策与生态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游客的旅游消费使当地的土特产品得以外销,并伴随游客走向国内外大市场。同时,农副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都可纳入旅游服务的轨道上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其次,旅游业因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能够提供给当地居民相当多的低技能工作,从而解决贫困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此外,旅游业是窗口性行业,通过发展旅游可加强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能增进了解并促进招商引资。
6.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共享,发挥旅游产业乘数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在自然禀赋以及文化内涵上的连续性往往需要突破行政区域的界线,因此,实行区域联合、进行统筹发展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大众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旅游者的选择性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信息,而非分散的产品信息,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将旅游主体的排他性选择转化为组合性选择,更好地体现“以游客(市场)为中心”的旅游发展观。
实施区域旅游合作需要建立统一、有效的旅游协作机制,各区域旅游部门通过共同协商确定统一的协作行动纲领,制定统一的旅游合作实施规则以及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要注意与区域内特别是周边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衔接,着力解决一些阻碍优势发挥的瓶颈问题,比如接待设施的完善、交通线路、出发抵达时间的衔接、设备的适应和对接、通信的沟通等,并共同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互联信息网络,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协作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