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跨世纪发展的展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跨世纪发展的展望

时间:2023-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跨世纪发展的展望改革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跨世纪发展的展望

改革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任重而道远。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新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困惑、矛盾和缺陷;某些方面还落后于实践,还不能很好地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甚至在有的方面,观点还尖锐对立,争论还相当激烈,陷入了困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在新世纪里再现辉煌,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达、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必须逐步克服困难和缺陷,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摆脱困境,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实际的科学的新体系。

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跨世纪发展的机遇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将大功告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将变成现实。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最终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时机,创造有利的条件,带来丰富的源泉,形成强大的动力。

1.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机遇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变革、创新和发展。在新的世纪,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必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董辅礽教授曾多次指出,中国是研究经济的最肥沃的土壤,因为中国是处于转型时期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差距大,是典型的二元经济,面临着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如何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问题、由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问题、由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问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碰到的问题,中国都碰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碰到的问题,中国也都碰到了。而且,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又是西方国家遇不到、西方经济学回答不了、现有经济学中也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在这经济大改革、大转变、大发展的时期,各种经济问题像潮涌一般呈现在我们面前,要我们去研究它。它刺激着我们的头脑,要我们去观察、去分析、去解释、去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学家还有比外国经济学家更好地深入经济生活实际的条件。只要在这块土地上勤于耕耘、善于耕耘,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经济学的成果。在新的世纪,中国的各种转型将胜利完成,二元经济将一元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将充分显现,许许多多问题和矛盾将得到有效解决,将给经济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材料,将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带来20世纪少有的更为有利的大好时机和更加强大的动力。中国这块经济学最肥沃的土地将更加肥沃,必将开出最鲜艳的经济理论之花,结出最丰硕的经济研究之果。

2.知识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

新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不同于工业经济的崭新的经济形式,现有的经济学是适应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理论,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形式的更新必然要求经济理论也相应发生变革。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对现存的经济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现存经济学在许多重大方面都需要修改、补充、更新、完善。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是资源的稀缺性,作为知识经济基础的智力资源则具有丰富性和可再生性,可以无限创造和开发,资源稀缺性已不能作为知识经济学的立论前提。传统经济学认为存在收益递减规律,而知识经济存在收益递增现象。知识、技术、信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使重视资本、劳动力、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传统增长理论发生危机。工业经济时代主要依靠稀缺的物质资源,存在增长的极限;知识经济时代则主要依靠丰富的智力资源,不存在增长的极限,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时代只有三大产业,知识经济时代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必须完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更快,但失业最终不是越来越多,传统的就业理论必须改写。知识经济时代的网络贸易、电子货币流通将逐步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店、交易所贸易、有形货币流通,传统流通理论需要修改。农业经济时代以按土地分配为主,工业经济时代以按资本分配为主,知识经济时代以按知识分配为主,传统的分配理论也需要更新。种种新情况表明,知识经济呼唤经济学的革命。在新的世纪里,全世界的经济学都要变革和创新,这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大背景,扩大实践的源泉,增加创新的动力。

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跨世纪的发展,不仅存在大好机遇和有利因素,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目前,中国的经济改革仍处于攻坚决胜阶段,还远没有成功,社会主义现代化还处在建设之中,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结构和发展模式都还在转型过程之中,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结构和发展模式都还没有发育成熟,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还没有完全暴露和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也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影响还严重存在。正是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现在还不可能形成科学完整的新体系,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有待克服和探讨。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相当数量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还认识模糊、讲不清、道不明,更没有得到自圆其说、理直气壮的科学论证

(1)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究竟有哪些,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没有包含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看,公有制存在的根据是什么,是否社会化大生产就必须实行公有制,分散的小生产只能实行私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否最终还会走向消亡,私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占整个国民经济的20%~30%,会不会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有无可能使社会主义经济发生质变?

(3)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国有经济为什么也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企业能否做到,市场经济怎样才能真正与社会主义、与公有制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是否永恒,是否还会走向马、恩设想的计划经济?

(4)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人身自由和一无所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为什么也是商品,是否是对按劳分配、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等的否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真正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要素中包含有劳动力,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应包括按劳动力分配,无论是按劳动分配,还是按劳动力分配,劳动者的报酬都只是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二者有无本质的区别,为什么?

(5)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反映的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现在我们把国有企业的资产也称之为资本,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也是资本。那么,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有无本质区别,为什么都可以叫资本?

(6)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按资分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分配方式,是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分配制度,是具有剥削性质的分配关系。现在我们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包含有按资分配。那么,公有制经济中是否也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按资分配与私有制经济中的按资分配有无区别,为什么?

(7)社会主义国家在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存在、实行市场经济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条件下,怎样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还没有找到妥善解决的途径,理论还严重落后于实践

刘伟教授在《中国经济学必须直面改革发展现实》一文中,提出了8个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矛盾问题(详见于光远、董辅礽主编的《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一书),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矛盾和困难,包括企业改革与价格改革互为条件的两难选择矛盾,加快国企改革与法制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的矛盾,放权让利与财政困难的矛盾,下岗分流、减人增效与富余职工安置困难的矛盾,国有企业政企难分、监督激励动力不足问题,社会负担和债务包袱沉重的问题,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结构不合理、亏损严重的问题,国有资产难以合理流动的问题。

(2)所有制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多种所有制如何协调发展问题,怎样实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保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问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困难的矛盾。

(3)收入分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地区差别扩大、收入差距增加、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农村和城镇的贫困、扶贫和返贫的问题,如何具体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怎样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问题,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4)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矛盾,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才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生产过剩、经济波动、公共品提供、贫富悬殊、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银行不良债务过多和金融风险增大与金融安全的矛盾,通货膨胀与就业的矛盾,经济周期与稳定增长的矛盾。

(5)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包括数量扩张与效益提高的矛盾,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与就业的矛盾,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规模经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工业化和经济高速增长中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经济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二元经济现代化问题。

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跨世纪发展面临的不能回避的难题,是对中国经济学的挑战,对中国经济学家的考验。

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跨世纪发展的前景

像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也满怀信心。展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将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比较完整、科学的新体系。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必然也要打上知识经济的烙印。社会主义经济要在新世纪求得发展,逐步实现发达繁荣,必须遵循知识经济发展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在新的世纪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仅要深入研究和阐明社会主义经济本身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还要探讨知识经济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怎样发展、如何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各种问题。比如,知识经济对所有制形式有什么要求,对社会经济结构会产生什么影响,知识经济会使经济增长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什么变化,应该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等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都需要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否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也就不能真正得到发展。

在新的世纪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大体上将经过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任务的时期

至少包括新世纪的前50年,可能更长。在这个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将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新体系。在这个阶段,中国将逐步解决经济发展中结构不合理、科技进步缓慢、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就业压力巨大等深层次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将日趋完善,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实践将作出正确的结论,理论也就可以系统地加以归纳、阐述,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也将日益全面、深入、正确,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就能日渐成熟,形成科学体系。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总结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如何真正结合起来,国有经济怎样才能真正搞好、搞活,怎样实行合理的宏观调控,真正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如何在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又有效地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新的剥削阶级的形成,怎样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缩小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最终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把二元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这个阶段若真正能够从理论上正确地阐明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将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创造性贡献,必定能够在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进入发达阶段的时期

预计从新世纪的后半期开始。如果社会主义不提消火阶级、消灭剥削和压迫、提高经济效率,保持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繁荣、达到共同富裕,就不叫社会主义。这些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个个都达到,即使部分目标能够初步达到,也还很不完全、很不彻底,社会主义发达阶段则必须逐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从新世纪的后半期开始,主要必须研究如何才能真正消灭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协调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达繁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逐步地回答计划经济的信息局限性和利益局限性是否永远无法克服,市场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否会永远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是充分有效利用生产要素不可缺少的利益机制,社会主义还要不要由市场经济再过渡到高级形式的计划经济,还要不要再一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由多种所有制并存转变为高级形式的单一公有制,与此相应的分配方式是不是也要取消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单一按劳分配,以及如何才能由按劳分配逐步过渡到按需分配等重大问题。当然,这都是关系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并不是21世纪所能完全解决的,还将持续到22世纪,甚至可能要更长的时间。因为,21世纪后期只是社会主义发达阶段的开始,并不是发达阶段的终结,社会主义发达阶段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时期。

总而言之,在新的世纪里,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和现代化的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将逐步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差距,甚至赶上发达资本主义经济,走向高度的发达繁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必将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新体系取得更加辉煌的发展。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显著的贡献。

(原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199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