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宁南山区国土规划试点工作
汪一鸣
国土整治工作重定我的人生轨迹
“文化大革命”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1975年10月,我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调来宁夏农科院情报研究所。粉碎“四人帮”后,我因学非所用要求专业归队,当时北京、杭州等地有关单位来函商调,但本单位和自治区一再拒绝放行。1984年初,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因急需学术带头人,专门派人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系,达成调动协议。我正准备办手续时,自治区计委姜有录会同老专家李树棠、任华国等同志突然登门造访,说中央部署开展全国及各省(市、区)国土整治规划工作,自治区计委国土处急需专家型人才,要我留下来。随即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马副部长找我谈话,宣布湖南调人协议作废,“老九”不能走,把你作为专家引进到计委;自治区计委邓溪晨主任谈话说,计委已从组织部把你抢来了,现在你可以提条件,特事特办,什么要求都可以考虑。眼看调动泡汤,只好提两条:作为一介书生,一不担行政职务,一心搞业务做学问;二是希望组织、领导为我参与有关研究活动(如参加学术会议等)开绿灯、提供方便。
于是,1984年3月到自治区计委国土处上班,开始了难忘的国土工作之日日夜夜。
其后又生一曲折。当年12月19~27日,姜有录处长和我参加国家计委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国土规划工作讨论会,国家计委吕克白、徐青副主任主持会议并讲话。开幕当天国家计委国土局局长陈鹄、副局长方磊找我谈话,说国家计委正筹建国土规划研究中心(后改称国土开发地区经济研究所),急需学术带头人,希望我去工作。我当然想去,但考虑刚去宁夏计委,工作才展开,恐怕宁夏不肯放人,提出是否由国家计委下调令?当时与会的中科院地理所胡序威研究员(我原来的研究组长)、北大魏心镇教授(我的老师)都力劝我想方设法离开宁夏到国家计委工作。会议结束前,徐青副主任秘书告诉我,已电话邓溪晨主任商量调动事,邓不同意,让我回去再活动。我这个人面情软,这种活动以失败告终。以后每次见到陈局长、方司长(国土局后改国土规划地区经济司),他们都不忘一句埋怨兼挖苦:请你大驾来还请不动啊!
以后,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双重领导的地理研究所,也曾专门发函来宁夏计委,提出“借调”我。听说委里连回信都没有一封。
我就这样,不自觉地与宁夏生死与共,与国土整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国土规划试点新举措
宁夏南部山区国土规划试点工作于1984年3月开始筹备,5月国家计委复函同意试点作为国土局委托项目,资助经费40万元。接着在李恽和副主席亲自过问下,成立自治区国土规划领导小组,自治区计委副主任蓝玉璞任组长,下设办公室与国土处合署办公。7月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宁南试点正式启动。
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工作是1981年4月党中央书记处第97次会议提出的新任务,只有国外经验,因此当时各省(市、区)的国土规划试点都是委托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承担,如吉林松花湖区国土规划委托东北师大,湖北宜昌规划委托南京大学,京津唐规划委托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等。在国家计委国土局鼓励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计委直接领导下,我们不怕省区小、人员少,提出以自力更生为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由自治区计委国土处(办)主持,联合各方力量,实行领导干部、计划业务人员和科技工作者三结合。宁南山区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由国土处(办)承担,20个专项规划由各业务部门领导、专家承担,10个县的国土规划轮廓设想由各县计委协同专家承担,同时设置8项专题研究,分别委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宁夏农科院、宁夏农学院等单位专家主持,还聘请国家计委国土规划首席顾问吴传钧院士等10位区外专家和经济专家夏似萍副主席等5位区内专家为试点工作学术顾问。
我们狠抓提高规划人员业务素质,举办多期培训班。如结合宁夏国土经济研究会筹备会,于1984年7月中旬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的专家为规划人员讲课;结合贯彻落实规划工作大纲会,于1984年8月下旬邀请国土局局长陈鹄等4位北京专家和4位区内专家讲课。由于组织得好,吸引甘肃等邻省同行一起来听课。
我们通过筹组宁夏自然资源和国土经济研究会,把各行各业有关资源开发、建设布局、环境整治的专家、实际工作者团结、组织起来,举办多次宁南山区和全自治区国土开发整治战略研讨会,集思广益,对试点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结合的规划队伍组织模式,决定了我们特别重视规划协调工作。在工作最紧张的日子里,白天开各种小型碰头会、磋商会、审稿会,协调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县级规划、专题研究的相互关系,交流切磋,相互审稿,提修改意见,晚上则抓紧改稿。全部规划成果达600万字,都至少经历过4~5稿,其中总体规划则反复修改不下十几稿,仅到北京向国家计委国土局汇报及与中科院、北大、北师大等单位专家顾问座谈即有4个轮回。
实践证明,三结合举措好处多。一是充分发挥三方各自优势,领导干部掌握方向、决策把关,计划人员了解区情、熟悉业务,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理论水平较高、研究手段较新、信息较灵,有利于优势互补,提高规划的深度和水平。计委人员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更有利于规划实施。二是有利于提高规划队伍整体素质,国土处(办)不少年青同志较快成长,在规划过程中还发现了若干优秀人才,如科技信息所李可彬(后任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自治区党校汪建敏(后任自治区计委综合处处长、助理巡视员)等。三是加强了政府与产学研的联系,建立起国土工作的科学决策机制。规划过程中,还吸引大批高校研究生来宁夏参与国土开发整治研究,包括北大、北师大、西北农大、兰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大、西北师大、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四是大幅度节约规划开支,国家计委资助经费一直用到20世纪90年代。
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紧密结合
宁南山区国土规划的另一重要举措,是边调研规划,边参与重大建设项目论证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柳树工程。
我从1981年起就参与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写了《黄河大柳树灌区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大型水利枢纽布局的区域规划研究》等咨询报告和论文。宁南山区国土规划试点启动后,国土规划人员全力配合大柳树工程论证工作的深入开展。1984年4月上旬,董家林副主任和我接来中国科协咨询专家组一行,4月中旬陪同专家组到坝址等现场勘察、开论证会,发言的除胡海涛、陈厚群、叶秉如等院士专家外,还有宁南规划三位顾问,会后起草宁蒙陕三省(区)向中央报告的文件。之后又做了一系列工作,如配合1986年7月全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等组织的黄河上游水电经济开发综合考察,除参加讨论会发言外,还以宁夏国土经济研究会名义组织区内外专家写出10篇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国土经济专辑》向全国发行,宣传大柳树方案的优越性、可行性。在宁南山区国土规划文本、图件中,我们响亮地提出了宁南山区国土开发三大重点工程(以大柳树枢纽和新灌区建设为中心的水土资源开发,以灵武煤矿区建设为中心的能源综合开发,以兴修宝中铁路为中心的交通网建设)的战略部署。
我们还结合规划,参与灵武煤矿区开发论证:1984年5月参与灵武矿区、大坝电厂、灵武铁路支线(即大古铁路)的现场考察和可研预审,1985年初及1986年三四月间又参与灵武煤矿区可研论证,灵武铁路支线选线勘察、讨论等。
我们还将以下工作与宁南规划试点紧密结合起来: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规划设想要点》,为国家计委编制《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和指导宁南规划提供基础材料;配合国家计委委托项目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治理综合科学考察;配合国家计委和水利部下达项目黄土高原治理规划,编制宁南山区水土保持规划及相应的农业总体规划,作为宁南国土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配合国家“三西办”下达的“三西”地区扶贫开发规划;配合自治区“七五”计划和2000年长远规划,进行了宁夏经济区划和生产力布局研究;结合进行国土工作基础资料《宁夏国土资源》的编写、出版工作;筹备宁夏全区彩红外航空遥感摄影工程;等等。
这种结合,既推动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也提高了宁南山区国土规划的质量水准。
战斗的日日夜夜
1984年3月到1986年6月宁南试点两年,国土处(办)的工作可说是高速运转,委处领导得力,处(办)人员全力以赴,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查看当时日记,几乎每晚都在午夜1时以后休息。一是调研多,到各单位向各方专家、领导请教讨论问题,如了解石油天然气勘探前景到长庆勘探局,了解山区地下水资源到位于固原三营的宁夏水文地质二队;了解小城镇发展条件要对各重点乡镇实地调查,如当时的灵武县临河乡,就花了一天时间,与乡干部座谈,现场考察黄河河岸稳定性、扬水泵站设置和灌渠布局,小煤窑、灰石矿、黏土矿现状,备选电厂、桥位选址等,白天跑点,晚上整理资料。二是起草、修改、审查材料多,每项规划都是规划人员反复修改而成,也都经我手审改。三是出差多,搞宁南规划,经常去山区各县调查考察,还常去国家计委汇报,参加各种工作会、现场会、评审会、学术会。国土规划是项新事物,各省开规划成果评审会(验收鉴定会)都邀请各省(市、区)同行与会,所以国土处(办)去外省开会特别多,各省(市、区)国土规划人员之间的友好来往,比计委别的处室要频繁得多。1984年9月,仅新疆乌鲁木齐即连着三个会:9月上旬由全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等举办的干旱半干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学术讨论会,韩萍参加,我和马学恕写的两篇论文来不及打印,只好由韩带去原稿与会;中旬由新疆自治区政府举办的巴音郭楞州国土规划试点成果验收会,姜有录、马学恕参会;下旬由国家计委国土局和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国土整治学术讨论会,刘新民参加。四是接待任务多,各规划组、专题研究组不断来人谈工作、讨论问题、核算指标,专家顾问的很多研究生来宁做调研,也要做好食宿行和考察的安排,甚至指导论文修改。
忙到什么程度?那时出差,火车上、宾馆里都要挤时间看材料、写材料。1984年5月中去黄山开会,从北京飞到合肥,当晚投宿交通饭店,一个大厅放了几十张床铺,晚上10时后奏起了“交响乐”,无法入睡,干脆写材料。合肥—北京归途火车上,我与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寿波研究员(后来他是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第一批院士)同在一处硬卧下铺,竟把他随身带的台湾正中书局出版、张德粹所著《土地经济学》重点选读了一遍。1984~1987年间,我弟汪一鹏(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科技委员会主任)曾牵头中日、中美两项宁夏活动断裂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以及负责中国科协、国家地震局委托的大柳树坝址地震基本烈度复核工作课题,常来宁夏。但他忙我也忙,每次来银川,往往当天去野外,兄弟间难得见上一面。
由于姜有录处长与我之间相互信任、彼此谅解,他抓全盘,我管业务,配合默契,有时出了点问题,争着承担责任,处(办)同志间也坦诚相待,互相尊重,分工协作,所以再忙再累,心情却很愉快。
试点工作圆满成功
通过精心准备,宁南山区国土规划评审会于1986年5月28日~6月3日召开(其中前5天现场考察),与会的国家计委、西北和黄河流域十省(市、区)计委、国土规划专家、自治区各部门各市县代表计150多人。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学智、副书记刘国范等接见全体与会代表,政府主席黑伯理、副主席马英亮作重要讲话。自治区计委蓝玉璞作规划工作汇报,任华国作规划经验总结汇报,汪一鸣对总体规划作简要说明。以吴传钧院士为首的32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规划作出很高评价,认为“是地区国土规划工作中一项水平较高的成果,对探索和丰富我国地区综合国土规划的理论方法也有一定的意义”。会议开得紧张、热烈,区外同行和专家都说规划搞得好,会也开得好。国家计委国土局赵京勋处长代表陈鹄局长在大会讲话和会下谈话一再表示:宁南规划及其积累的经验,对其他省(市、区)国土规划都是一种启示,很有参考价值。要求我们尽快修改后上报,争取国家计委下文转发各省(市、区)。宁南试点工作获得成功,也为1987~1990年编制全区国土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汪一鸣考察灵盐台地荒漠草原
8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宁夏南部山区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组织落实,并报送国家计委、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0月,国家计委国土局以计国土[1986]81号文将《宁南山区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发送各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的计委国土部门,要求各省(市、区)“参阅”。这是国家计委向各省(市、区)正式发文转发的唯一一份地区国土规划。从此,宁夏国土规划经验在全国国土整治领域产生广泛影响,提高了宁夏的知名度。12月,该《规划》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6月)
作者简介:
汪一鸣,男,汉族,1935年11月生,上海青浦人。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人民法庭书记员、农村社教队员、小学教师、出版社助理编辑。1957~1962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学习,1962~1975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75~1984年宁夏农科院助理研究员,1984~2000年宁夏计划委员会国土处、国土整治办公室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计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底退休。现应聘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宁夏西部开发办公室顾问,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著有《宁夏生态环境评价与科技发展战略》(1990)、《不发达地区国土开发整治研究》(1994)、《闽宁合作动力机制与运行机制》(2001)、《宁夏人地关系演化研究》(2005)等专著,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获科研成果奖30多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省级社科成果一等奖4项。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中国科协授予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