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意义整合

创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意义整合

时间:2023-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影响着创新系统运行的各个方面,影响到创新系统运行的具体方向、范围、内容和方法。意义系统还规范着创新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影响着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创新系统运行同样包含意义系统,它为创新主体起着导向作用。

第二节 创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意义整合

意义系统是影响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创新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有一种无所不在的并且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因素,它的作用是社会的制度因素所不能比拟的。它对创新的影响并不是与社会制度作用相背的,也不是对社会制度作用的补充,而是一种比社会制度的范围更加广阔的社会价值规范体系,它的影响更广泛,具有更深层的影响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它还是社会制度赖以建立和变化的基本依据。意义系统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社会价值观念、人们的社会习俗等以观念形态为特征的软件因素。意义系统也是指与自然环境相对的与人类行为相关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一个国家、地区、一个创新主体内的文化传统、相关政策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一个是否有利于社会成员以及创新主体思想自由、创造性潜力发挥和重视人才与创新的人文社会环境。它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惯、社会成员获得种种能力和文化习惯的环境的一种复合的整体。概括地说,它就是人类社会的知识、观念和习惯系统。在对创新系统的影响和制约中,意义系统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作用方式的非正式性。意义系统对创新系统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并不是以正式的方式而出现的,它没有相应的正式的组织形式,没有实体的组织形式对它的作用加以保证,但是正是因为它不具有这种正式性,因而它对创新系统运行活动的影响就具有无所不在和难以限制的力量。它影响着创新系统运行的各个方面,影响到创新系统运行的具体方向、范围、内容和方法。同时,它还深刻地影响着创新活动的主体的心理定势、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第二,作用层次的外在性和内在性。意义系统对创新系统运行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不仅仅限于单个的创新主体,它会对创新系统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产生影响,表现出意义系统对创新系统影响的广泛和全面,它决定着创新主体在进行创新活动的选择时,不得不从已有的社会文化条件和价值取向出发,它要考虑到社会的认同和接受,要力求使创新活动的运行取得社会的承认和许可。意义系统影响的内在性在于它深刻地影响着创新的主体。意义系统是长期的历史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它以文化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方式中,存在于社会历史传统中,而创新的主体又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不得不受到既有社会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成为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意识导向,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创新主体的创新决策、创新思维、创新方式。意义系统以其内在性和外在性而成为创新活动的一种张力,影响着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意义系统对创新系统具有很大的影响,它规范着创新活动的开展,规范、影响和引导着创新系统实现其社会化,意义系统在对创新系统的影响中使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进入社会,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完成一定的社会功能,使创新被社会所承认和接纳,意义系统所发挥的促进创新活动的社会化作用在于通过所包含的社会化制度的正式化、合法化的社会制约力量的保证,使创新活动实现制度化、模式化,并进入一定的社会化结构之中,被社会所接受、认同。意义系统所具有的作用方式的非正式性通过创新在目标、价值选择、创新方式和创新主体的思维方式等方面来引导和调整创新系统运行的过程,使创新活动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中能够存在和发展。意义系统还规范着创新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影响着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创新系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也存在着角色、职责和目标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互动关系都需要意义系统来加以规范和调整,从而形成创新系统运行所需要的互动秩序。如果没有意义系统对创新系统运行的规范和影响,创新系统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意义系统对创新系统运行的影响比制度模式要更加明显。特别是在创新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各种非正式的、非经济的角色、职责和目标之间的互动与制约上,意义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社会经济发展是和社会的意义系统紧密关联的。意义系统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提供社会发展的价值坐标,并且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终极理念。意义系统为创新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纵观人类社会历史,每次社会大变革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人文精神的革命,没有启蒙运动对神性的否定,就没有人道、理性、科学的人文精神,就不会有近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就我国当代社会变革来说,没有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就不会解放思想,就不会走向真正的民主法制,就不会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事实证明,意义系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创新系统的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意义系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的价值坐标。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人对自身生存方式的理性选择过程。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文化素质不同,所选择的社会生活方式也会不同。不同价值的参照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一个合理的价值坐标参照系统,需要意义系统作为底蕴。一个人,一个社会,面对复杂变化的社会生活,有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决断的时候,理性和价值观念就会起支配作用。意义系统能够帮助人们在互相对立的理性与价值观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意义系统把人们引向终极理念,成为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创新系统运行同样包含意义系统,它为创新主体起着导向作用。意义系统可以使创新主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创新活动沿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开放的环境氛围能够使创新的各主体和要素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能够使创新的成果快速扩散并使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使创新主体和个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使创新主体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使创新主体培养职业献身精神。在创新主体内部,鼓励创新主体内的成员大胆创新,既鼓励冒险,也允许失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其传统的灵魂。一个创新的主体也有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一个创新的主体只有在创新精神的动力的支持下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创新主体的意义系统是由所处的环境、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创新系统要想不断地进取与超越,就必须具有一种主导的精神理念。要使创新系统运行有序地进行,首先要树立的是创新精神不要受旧文化传统秩序理性的影响,树立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理性和文化氛围。在一个社会和创新主体内部,如果有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意义系统的氛围,就会极大地激发起全社会和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也会使取得创新成果者产生一种成就感与幸福感,在更大的程度上和更高的层次上激发出全社会和创新主体的进取心与创造欲望,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中形成热爱知识、热爱人才、追求创新的风尚。

创新是包含着人的价值观念的一项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是蕴含价值的社会事业。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活动的动机是蕴含价值的,科学技术的成果蕴含着人的价值,科学技术的应用蕴含着社会价值。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加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新是人有意识、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创新性活动,不论创新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如何,它都和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不论它是为民族,为国家,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经济的发展,还是为个人,为了个人事业,创新活动的深层都有其价值观念在支撑。创新活动是人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如果说早期的人的探索活动更多是出于好奇心所驱动,那么现代社会人们的探索活动则主要是为了实际的利益。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活动,人们始终是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目标的。现代社会中,为了促进创新,政府通过财政、制度、法规等等手段来保证创新活动的开展,这其中已经明确地包含着价值因素和意义系统的作用。创新作为人的一种追求活动,要受到主观的心理状态的制约,创新的范围和程度要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创新活动本来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并非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客观性,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人们从事活动的规范、创新主体的目的都会反映在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时代精神必然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创新系统的活动中。如果说创新活动具有创新主体所不能控制的地方,创新的过程和结果与创新主体的初衷相违背,这并不意味着创新活动中意义系统不起作用,而是因为在创新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质上和量上都无法抗拒的力量。这也许是更大的巨系统支配和控制着较小一级的子系统,子系统的要素和系统本身仅仅是巨系统合力的一部分。如果说科学研究的内在目的在于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技术应用的目的则在于提高有效性、实用性。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是通过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社会,创新的成果技术也表现出某种政治、文化、意义的特性。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具有巨大创新能力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它又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是封建专制极权的产物。

创新活动的意义关系最明显、最直接地体现在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上,它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式。创新工作所产生的成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精神境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就创新本身而言,它为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因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创新活动本身所产生的意义可能比创新的结果要大得多。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和价值意义,它表征着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本质特征和人的生存的意义。求实、创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常常是一种革命的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创新系统的活动对社会的伦理价值也有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就对伦理价值的负面影响而言,创新提高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表现了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扩大了人的影响范围,冲击了传统的伦理规范。而传统的伦理规范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崇拜和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创新活动是对自然的干预和介入。传统科学伦理要求直接介入自然过程,以对自然认识的规律为指导,将人的意识置于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之上,改变自然事物的活动机理。现代科学和创新活动所隐含的价值和传统的科学价值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尖锐。创新活动对伦理价值的正面影响在于,创新活动扩展了伦理范围,提出了许多伦理问题,提出了许多人与自然之间的意义关系问题。创新通过应用而体现的实用价值是创新的意义系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创新不仅可以解释和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可以控制自然变化、社会活动的各种进程,在各种关系和要素之间进行操作和转换。创新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对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更加高效,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创新被确定为社会发展的手段之后,创新系统的运行有了良好的社会运行环境,创新系统也被纳入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创新系统只有服务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目标,其自身才能得到支持和发展的空间。创新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人们的创新活动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益,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对创新的期望和投入越来越大,创新的意义系统对于创新系统的运行及其创新成果的扩散都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正确而合理的创新的意义系统能够促使创新活动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因此,强调创新的意义系统关系到创新活动能否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以及创新系统的运行如何促进社会发展。

正是人类活动的意义系统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选择。一个国家和民族,一个创新主体的意义系统可以影响这个国家和民族或这个创新主体对创新活动的认识、创新活动的选择、价值评价的标准。它反映了人们对某个问题的认知和情感。

一、意义系统影响创新系统运行的速度

近代社会开始之际,首先进行的是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新兴资产阶级猛烈地批判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批判教会神权,宣扬个性解放、人的自由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其结果是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得到发挥,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民主的社会风气。英国之所以首先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其原因在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同时英国具有比其他国家更为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当时的清教积极提倡科学技术,提倡应当研究自然,把研究自然看作是对上帝虔诚的表现,把利用技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看作是上帝的旨意,宣传对科学技术的认同,通过创造而发现新的生产工具,营造了一种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条件,为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相反,如果反对提倡发展科学技术,反对创新,失去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积极评价,就会引起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动摇和否认,也就阻碍了科学技术和创新活动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受到封建教会的反对,宗教对科学的扼杀,就是因为科学技术与教会的宗旨和利益相违背。历史事实表明,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会带来新的文化精神、新的价值观念,也会冲击旧的腐朽的传统观念、价值标准,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否。

意义系统不同,不但会影响创新的速度,还会影响对创新内容与方向的选择。从政府政策来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的整体利益,创新的内容与方向如果不符合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就得不到国家的支持,特别是民间力量无法投资的项目。美国之所以大力发展军工和高科技技术,也是为了国家和国防利益。

二、意义系统影响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一定的程度上,创新机制能否建立的关键是体制与政策是否合理。就创新对政策和体制的依赖而言,有的要依靠政府的计划,有的要依靠市场的需求。对于大型项目以及长远项目就需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一般的市场产品,就需要通过市场调节,使企业必须不断地创新,研制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创新的主体才能生存和发展。创新机制的作用,主要是人才问题。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因此,发挥人的能动性是最为重要的。为创新提供较好的环境和条件,并且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

同任何其他社会形式对创新系统的影响一样,意义系统对创新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很大的负功能。意义系统对创新系统的整合作用,以及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一种历史性形成的过程。它所具有的关于社会理想、社会进步、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并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当它已经形成为固定的行为模式时,它对特定的社会秩序就表现出维护倾向,倡导或限制社会成员的不同的行为方式。意义系统的这一特性,对于具有创新性和超越性的创新活动来说,就形成一种巨大的障碍。在一定的程度上,它往往限制着人们创新意识的生成、创新活动的多元化和对创新行为和结果的认同。人们在对意义系统的理解和认同上具有自觉的历史性的选择倾向,同时人们也在自觉地对意义系统给予改造和更新。所以,意义系统对创新活动的负功能,也必然导致意义系统本身的更新和改造,并在各种意义系统之间的相互冲突和摩擦中建构出符合创新要求的合理的意义系统尺度。创新系统正是通过这种意义系统的促动和不断打破旧的意义系统的限制,使创新系统能够顺利地得以存在和发展,并由此形成新的社会行动模式和社会结构。

在意义系统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内成员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是生长在企业内部的价值规范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的文化条件,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动将发生导向、激励和规范的作用。由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活动不可避免地发生在特定的企业文化环境中。企业文化作为对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推动力,成为企业创新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内部动力。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创新的推动,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和创新活动的互动关系的展开。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创新会做出不同的反映。比较宽容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展开和实现,僵化的企业文化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所以,不能很好地处理企业文化的特征,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对创新的推动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创新活动对企业文化也有一定的要求,企业文化必须对企业和企业成员的活动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发育不良的企业文化对创新活动的开展将会产生阻碍作用,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创新活动会产生消极作用,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创新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活动的开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企业文化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但要了解企业文化对创新的负面作用,更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一般而言,作为一种价值规范体系的企业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与企业的具体活动联系起来,才能看到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只有那种倾向于市场,以市场为取向的企业文化,才能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实现。为了企业能够创新,就要提倡和建构一种积极的文化环境,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制造创新的机会,使企业创新活动不断地开展和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创新提供一个活跃的社会风气,要消除不利于创新的思想意识,不能压抑人们的创新动机和创新行为。影响创新的消极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威主义。创新需要一种平等、自由的科学研究的文化氛围,但是权威主义的思想却不利于这种文化氛围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压抑了创新所要求的自由、批判和挑战权威的自由。任何创新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对权威和偶像的否定与挑战,权威思想往往把创新和突破看作对现存秩序的破坏,对创新思想抱有很深的成见。权威思想压制了创新机制所要求的自由平等精神。(2)修性之学。这种思想强调内力的修养,然而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则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强烈的欲望,它所需要的是一种向上、向外的力量。把自己封闭起来,只注重内在性情的修养,这样只能导致封闭、保守,不能引导人们走向开拓、创新。守旧的伦理道德过分地强调人的单向发展,压抑了人向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在行为方式上,就是轻视外部环境,轻视创新发明,这种重伦理轻自然的倾向会导致缺乏积极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3)中庸思维方式。这是一种调和矛盾、避免冲突的思维方式,追求不偏不倚、平平常常,满足于现状。它能够起到稳定的作用,但不利于创新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不能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庸思想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对于创新来说,突破常规和逆向思维更有助于起到推动作用。中国旧知识分子性格中的因循守旧、老成持重、四平八稳和循规蹈矩磨灭了创新的激情和冲动。这种思想与现代社会要求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4)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不反对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停留形式上,只作形式上变革,而不进行实质性变革。它对创新带来消极的影响,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尤其在制度革新上,形式主义其害无穷。它使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停留在表层,不去触动深层次的利益关系,搞的是花架子,寻求轰动效应,利用徒具形式的东西欺世盗名,蛊惑众人。(5)唯动机主义。创新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的社会效果,不能以创新主体的道德价值为检验标准,对创新主体的“德”的要求是与其创新结果相联系的,脱离实际结果的“德”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创新需要的是各式各样的人才,对人的要求不能求全责备,功利性是其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不能以单纯的道德评价为标准。这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求实精神与实践标准。另外,道德标准带有主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不同的解释,很可能会成为扼杀人才、抑制创新的借口。物质利益是创新系统运行的内在驱动力,只有为人的正当的物质需求提供合理的哲学说明,才能促进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形成。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对各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评价与取舍都要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联系,要有利于建立创新系统运行机制。

为了建立良好的创新系统运行机制,应当树立以下几种观念与思想:

(1)平等主义的思想。过分地强调权威必然压抑创新,创新会促成新事物的出现,而创新就要给创新主体平等的机会。如果没有平等的机会,新的思想和观念就不可能产生,新的创新动机就不可能出现。这种平等不能仅限于道德理念上,不但法律能够予以保证,而且能够得到具体的落实。法律上的平等往往具有形式上意义,很可能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平等应当是机会的平等,思想上的平等,文化上的平等。这样的平等才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个性的自由,过分的集中、统一、专制会限制创新主体的自由,把这种统一和集中无限制地运用于社会与经济活动中就会束缚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自由是创新的基本条件。

(2)批判性。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具有历史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喜欢满足现状,歌功颂德,不愿承认阴暗面,就会拒绝批判和创新。批判性承认社会和个人的不完善性,社会和人所存在的一切,现存的制度与文化,都具有可批判性。只有勇敢地批判,才能揭露不足和缺陷,进而提出改变的可能。这种批判会为创新注入永不停歇的动力。没有批判性,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批判是对旧事物的怀疑,人具有求新的本性,过多的内省压抑了与生俱来的人本性,创新所需要的活力和冲动就会遭到扼杀。事实上人所具有的动物性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荣格认为,富于创新性的人总是充满着动物性精神。人的本性不应当受到压制,相反,应当张扬人的本性。一种文化应该允许原始冲动以合理的形式释放出来。

(3)注重自然与未来。自然充满着无穷的奥妙,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创新的推动力。重视自然,重视科学方法的研究,对于创新系统的运行都具有推动的作用。对于创新活动来说,关注自然更是最基本的要求。创新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守旧意识只会扼杀创新性思想,会制约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所生活的社会历史不是既成的,而是由人的活动所塑造的,是人活动的对象化,它不断地生成,趋向未来,任何已有的对世界的认识都不是绝对的,都不具有终极的性质,而是暂时的、相对的。一切都在不断地生成与变化之中。面向未来使人们能够接受新事物。要大胆地怀疑现存事物,任何观念、学说、制度都是可以怀疑的,因此也是可以改变和更新的。

意义系统是在人们的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其中意识形态不但可以涵盖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且在形式上构成了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模式,具有强制性作用,在意义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意识形态就是关于世界的一整套观念,它对社会和人们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三类。(1)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简化个人的决策过程;(2)意识形态所包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以帮助人们进行价值判断;(3)意识形态会随着人们实践经验的变化而变化。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它以观念的形式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决策活动。意识形态是一种能够产生巨大效果的人力资本。不同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活动将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