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商务探源
(一)电子商务产生的历史背景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自己的必然性,特别对于一个科学的事物,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必然性的考察进而探求该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电子商务也不外乎此。电子商务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多数人认为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那时电子商务或许只存在于特殊区域之中,毕竟距离一般的消费者太远了,所以,我们觉得并无必要深究其具体日期。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一般人才真正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存在,然后直到亚马逊,直到今天电子商务的大发展。
在其中,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是电子商务是由于什么条件而产生的。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凭我们目前的直觉,我们会知道它应该和网络、计算机、商务运作等因素有关系。商务运作很早就有,基本上是理念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商务运作需要诸多技术的支持,比如,电话的产生,电视的产生等,都对商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没有电话商务、电视商务等词语流传开来。计算机的产生同样对我们的商务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提高我们的商务效率等。尽管这些技术对商务活动产生了巨大作用,我们仍然认为这些技术只是商务的辅助手段。但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却改变了这一切,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考察一下刚才提到的这些技术,电话的使用使得商家和消费者建立了直接有效的沟通,电视的使用使得商家的宣传面无限扩大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但电话联系一般是商家主导的,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电话获取信息的效率偏低,我们基本上获取的是声音信息,再者,如果时间过长,电话的费用就会很高,所以电话对于商务而言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可能成为消费者一种主动消费的生活模式。电视也是如此,电视的沟通是单向的,也是商家主导的方式,故而消费者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也不可能形成一种消费者主动参与全新的商务模式。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互联网。互联网同样是一种技术,并且在互联网不够发达,不够普及的时候,互联网的功能就如同电话、电视一样,只能作为商务的辅助工具。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计算机也仅存在于一些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中,网络同样也只存在于这个小范围之中,即便有的大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业务往来,也只是少数的专利,不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一种商务运作方式。当网络不够发达的时候,网络速度偏慢,网络信息不够充分,网民较少等问题都使得网络不过是商务的辅助工具而已。
但互联网毕竟不同,互联网从其出生之日起便有其天然的开放性,互联网同时具备了消费者的诉求表达功能,互联网的交互性又使得商家和消费者能随时进行交流。当网络技术快速发达、网络用户普及之后,特别是web2.0之后,互联网作为一个能全面模拟现实的平台创造了全新的互联网生活模式,人们通过互联网学习、交流、购物等,互联网全面入侵人类生活。当互联网成为一种生活模式的时候,互联网商务还在话下吗?
所以,互联网商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子商务的产生条件是网络的成熟和普及。但这些就够了吗?
当然,真正的电子商务产生还需要互联网能更多地模拟现实世界,建立起一个对应的网络世界,在这个网络世界里,我们能够买,我们能支付,我们之间有一种信任的体系等等。要完成这些,我们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比如自1997年欧盟发布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随后发布“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以后,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需要一些交易规则和交易协议的制定等,比如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VISA(维萨)和Mastercard(万事达长)国际组织等联合制定的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 Protocol)即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出台,以及该协议得到大多数厂商的认可和支持,为在开发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安全环境。
(二)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阶段
1.基于EDI的电子商务阶段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利用电子通讯的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用电报报文发送商务文件的工作;70年代人们又普遍采用方便、快捷的传真机来替代电报,但是由于传真文件是通过纸面打印来传递和管理信息的,不能将信息直接转入到信息系统中,因此人们开始采用EDI (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这也就是电子商务的雏形。
EDI在6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当时的贸易商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商务文件的时候发现,由人工输入到一台计算机中的数据70%是来源于另一台计算机输出的文件,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在贸易伙伴之间的计算机上使数据能够自动交换,EDI应运而生。
EDI是将业务文件按一个公认的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的电子传输方法。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形象地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
从技术上讲,EDI包括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硬件主要是计算机网络,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和EDI标准。
从硬件方面讲,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数EDI都不通过Internet,而是通过租用的电脑线在专用网络上实现,这类专用的网络被称为VAN(Value-Addle Network,增值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但随着Internet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为一个费用更低、覆盖面更广、服务更好的系统,其已表现出替代VAN而成为EDI的硬件载体的趋势,因此有人把通过Internet实现的EDI直接叫做Internet EDI。
从软件方面看,EDI所需要的软件主要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规定数据库信息格式的,因此,当需要发送EDI文件时,从企业专有数据库中提取的信息,必须把它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才能进行传输,这时就需要相关的EDI软件来帮忙了。
EDI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换软件(Mapper)
转换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Flat file),或是将从翻译软件接收来的平面文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2)翻译软件(Translator)
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翻译成平面文件。
(3)通信软件
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再送到EDI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Mailbox),或由EDI系统交换中心内将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EDI软件中除了计算机软件外还包括EDI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局曾制定了一个称为X12的标准,用于美国国内。1987年联合国主持制定了一个有关行政、商业及交通运输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即国际标准———UN/EDIFACT(UN/EDI For Administration、Commerce and Transportation)。1997年,X12被吸收到EDIFACT,使国际间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成为了现实。
2.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
由于使用VAN的费用很高,仅大型企业才会使用,因此限制了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际互联网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从信息共享演变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从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联网之外的商业贸易活动正式进入到这个王国,因而使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最大热点。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网络直销模式而闻名的美国戴尔(Dell)公司1998年5月的在线销售额高达500万美元,该公司期望2000年在线收入能占总收入的一半。另一个网络新贵亚马逊(Amazon.com)网上书店的营业收入从1996年的1580万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4亿美元。三年前开办的eBay公司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个人对个人的拍卖网站,这个跳蚤市场1998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就达1亿美元。像这样的营业性网站已从1995年的2000个急升为1998年的42.4万个。面对电子商务如此迅猛的发展趋势,弗雷斯特(Forrester)公司不得不将它对于2002年电子商务的预测由原来的3270亿美元改为8427亿美元。
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已经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了1.5万多个网络,220万台主机。数年前,被誉为“英特尔之父”的Vint Cerf曾预测,到2003年全球将会有1亿英特网用户,然而,因特网的发展事实让他跌破眼镜。因为2003年就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仅中国当年网民就达到了6千多万。
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2007年底美国网民数为2.18亿人,按照美国近年来的网民增长速度估算,美国网民人数在2008年6月底不会超过2.3亿人,因此中国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300万人。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互联网的便捷,随着上网设备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所以,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具有如下特点:
(1)费用低廉:由于互联网是国际的开放性网络,使用费用很便宜,一般来说,其费用不到VAN的四分之一,这一优势使得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其非常感兴趣;
(2)覆盖面广:互联网几乎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用户通过普通电话线就可以方便地与贸易伙伴传递商业信息和文件;
(3)功能更全面:互联网可以全面支持不同类型的用户实现不同层次的商务目标,如发布电子商情、在线洽谈、建立虚拟商场或网上银行等;
(4)使用更灵活: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可以不受特殊数据交换协议的限制,任何商业文件或单证可以直接通过填写与现行的纸面单证格式一致的屏幕单证来完成,不需要再进行翻译,任何人都能看懂或直接使用。
因此,我们更欢迎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也许,这才是我们认为的真正的电子商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