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的推动

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的推动

时间:2023-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的推动企业文化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不开的。所以说,企业文化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引起学术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积极探索是必然的。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的推动

企业文化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微观的企业改革已经发展到纵深的层次,企业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从中国市场变化角度来分析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市场供求出现了巨大变化,各类商品几乎100%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市场短缺时代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商品供应丰富,市场活跃。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市场需求的差异性显著增加,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多变的环境,一度被当做六七十年代特征的小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或多样化生产方式,即主要按客户订货进行生产。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到来,那些质量好、功能全、有文化特色的名牌产品成为人们消费的首要选择。特别是国外大量名牌产品涌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因此,认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加强研发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的差异性和文化附加值,赢得继产品竞争后的第二次竞争——服务竞争的优势,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同时,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市场交易关系越来越复杂,所有市场领域的经营者必须严守合同,恪守信用,一切交易关系均按照法律、市场游戏规则和双方协议办事。否则,违约失信,就会丢掉用户,失去市场。因此,市场对企业的诚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企业坚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和合作共赢的竞争理念,视信用与信誉为生命,经营中遵纪守法,重视道德自律,从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靠诚信文化取得市场优势地位。

(二)从企业改革的角度来分析

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所有制结构及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股份制改革加速进行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以此带动全国范围内的公司化进程。按照公司法要求,股份制企业改革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除此以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转换企业资产结构的改革:一是设立国有独资公司,赋予其法人财产权,实行资本经营机制;二是对国有中小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承包制,并利用市场机制,完善各种租赁、托管等资产经营形式,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或者整体出售,使市场机制在优化资产结构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彻底摆脱过去的行政性领导方式,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新型的企业领导制度和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与企业制度创新相适应,多数企业实现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以及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使企业传统的劳动用工及分配观念、劳动者传统的劳动就业及报酬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契约关系。因此,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既要加强科学管理,运用新的激励、控制手段挖掘劳动者的工作潜能,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也要帮助劳动者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探索新的劳动关系条件下民主管理的形式,确保劳动者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环境的变化,改变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国有企业组织形式下形成的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企业如何解决好对外坚持以顾客为中心,扩大市场,树立良好诚信形象,提高竞争力;对内坚持以员工为本,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凝聚力等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所以说,企业文化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引起学术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积极探索是必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