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文化的积累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从雏形到成形都有一个发育、健全、完善的积累过程。尽管企业文化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积累倾向与偏好、积累速率与欲望以及积累的结果均有所不同,但只要企业在成长,企业文化积累就必定在进行,除非企业文化共同体寿终正寝。
(一)含义
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的不断增长的过程。企业文化不是某一时刻一下产生的,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连续传播、不断积累的产物。企业文化同人类其他文化一样,在传播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文化遗失的现象。有的遗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不再适合竞争的需要而自然消亡;有的遗失则是由于种种人为因素所致,如“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坏,即属此类文化遗失。但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总比遗失的多,这是积累的大趋势。原有的企业文化特质经过积累不断沉淀下来,凝聚成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传统,内容越来越丰富,特色越来越鲜明。
企业文化新特质的不断增加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积累的过程。企业文化新特质包括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文化,也包括通过文化交流吸收的异质文化中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成分。企业文化新特质的创造是在原有特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积累。这种积累,往往是与淘汰企业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同时进行的,即“破旧立新”,使企业文化不断与时代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企业文化积累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的进步、创新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积累。随着企业文化积累在量上的增加,积累的形式日趋多样,企业文化日趋成熟,企业文化体系也逐渐形成。企业文化积累量及速度是与企业发展成正比的,企业发展越快,企业文化的积累量越大,积累速度也越快。当人们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积累的重要性和没有自觉进行企业文化积累的时候,企业文化积累在自然地、缓慢地、无序地进行;相反,当人们既认识到企业文化积累的重要性,又能自觉进行企业文化积累的时候,企业文化积累的速度可以加快。但企业文化积累毕竟与物质财富的积累不同,违背企业文化积累的规律性,不顾主观、客观条件,拔苗助长,制造很多“泡沫文化”,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一种高品位的企业文化的积累往往不能由一代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完成,需要几代人甚至数代人的共同努力。进一步说,企业文化积累也是无止境的,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积累。
(二)积累的方向
从企业文化积累的方向看,它是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即企业文化正向积累和企业文化反向积累。企业文化正向积累是健全的、优良的企业文化自我完善的过程,企业文化反向积累是病态企业文化不断恶化、衰亡的过程。一般研究企业文化的积累问题,均是着眼于研究正向积累规律。
一般说来,正向的企业文化积累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
1.家族继承人对原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虽然经济学上有所谓布登布洛赫定律,即家族第一代由于生活环境艰苦,金钱的边际收益很高,因而有着很强的积累财富的欲望;家族第二代由于自幼在奢华生活环境中长大,金钱的边际收益递减,寻求声誉的动机强烈,因而转向追求权力和地位;家族第三代由于金钱和政治地位已经满足,造成他们追求精神生活的动机强烈,驱使他们注重慈善,关注艺术,因之一个家族只能维持三代,即“富不过三代”。根据这一定律,无疑,家族企业的家族继承人进行思想文化的继承是不可能的。但是,正如著名管理学者沃尔特·戈德史密斯、戴维·克拉特巴克在《制胜之道》一书中论证的那样,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延续,均得益于家庭企业继承人对企业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和不断积累。[2]像美国的福特、洛克菲勒等家族企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无疑得益于几代家族企业家的共同创造。事实上,由于市场逐渐成熟和竞争加剧,家族企业成员的竞争和危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有助于他们好好学习,谨慎经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富不过三代”的规律。但家族成员由于环境的优越而不思进取的危险仍然存在,这是家族企业仍然需要铭记的。
2.具有新文化背景的继任者对企业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作为企业文化主要发端者,企业创始人依据其认识、视野、经验、知识与思想境界,靠着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崇高的威望,不断地推进企业文化的积累,使企业文化体系不断丰富,个性也越来越突出。但这种积累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有局限性。由继任者或具有新文化背景的人进入企业后,创新和发展文化,因而使企业文化积累得以继续。例如,中国的乡镇企业,最初靠几个乡下能人打天下,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和文化积累的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乡镇企业明显感到光靠一股艰苦创业、不怕吃苦的精神是不行的,因此开始大量招聘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并使他们进入企业决策层,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管理水平,因而使这些企业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推动着这些企业的文化积累向知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欧美国家的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老企业大多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如美国的惠普公司,创始人休利特·帕卡德在20世纪30年代靠在汽车库里发明生产一种音频振荡器起家,成为美国硅谷的一家著名企业。后来企业迫于市场环境的压力转向了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企业决策者根据新兴产业知识密集的特点,修正了企业创业时某些过时的文化形态,适时发展了一套适应于白领阶层的劳动管理和高科技企业经营的文化。惠普为了彻底打破建立在大规模工业生产基础上的等级管理文化,使企业形成民主、平等、最宜于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思想和文化环境,他们把以办公大厦和办公室分级分阶层安排的组织文化传统抛在一边,发展了一套用隔板间隔办公区域,使职员倍感平等和公平的办公方式。这就是一种新文化的积累,这种积累促使老企业重新充满活力。
3.子公司对母公司企业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伴随着大公司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跨地域甚至跨国的分公司和子公司大量出现。在母公司文化发展过程中,子公司的文化开始出现。子公司创始人完成的子公司的文化积累开始并不直接参与企业文化总积累,形成一种脱离旧有文化积累轨道的新的企业文化积累。但这种积累是受母公司文化影响的,时间长了,其文化积累中积极的文化因子也会影响母公司,进而逐渐加入到母公司企业文化总积累的过程。目前,跨国公司在其市场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在世界各地的企业中积极推行母公司的文化和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在推广本土化。各子公司有本土化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积累,也直接或间接影响母公司文化,逐渐加入到母公司企业文化积累中。在中国,随着企业资本重组、异地兼并浪潮的兴起,如何处理总公司和异地子公司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这些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方面,不少企业创造了经验。如青岛双星集团在坚持总公司企业文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大量吸收当地文化中符合企业发展的因子,剔除其不符合企业发展成分,从而建立了与总公司的企业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子公司企业文化,有效地推动了子公司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和发展了母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使母公司更具文化活力。
4.企业文化成长过程中对外来文化的合理吸纳与改造,从而完全融合成自己的文化传统。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每时每刻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即企业生存的大系统交换信息、交换能量。企业文化积累不是在真空中,而是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完成的,因此,企业文化积累的很多内容来自于社会,是企业不断学习、吸收和借鉴的结果。这种学习型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过,其中的某些重要的学习活动,某种文化迅速被企业所接受,并融入到企业文化体系之中,会加速这种企业文化的积累过程。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企业,吸收了西方质量管理文化,并将其发展成全面质量管理文化,就属于这种企业文化积累。再如20世纪80年代,海尔集团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大量吸收欧美、日本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将其和中国,尤其是海尔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出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这也属于这种企业文化的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