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1.改革开放前的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2.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演进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扭转产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注重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图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1.改革开放前的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在这种资源配置制度下,政府战略指导思想决定着资源的行业配置,全社会总供求关系、积累消费比例、生产什么和消费什么、生产多少和消费多少几乎完全由政府计划加以安排。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三年恢复时期,195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农业产出比重为50.5%,工业产出比重为17.6%,服务业产出比重为28.6%,是一个典型的落后的农业国。从这样一个起点上开始,到1978年,经过数个“五年计划”的投资建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45.2亿元,名义经济规模扩大了4倍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比重分别为28.2%、44.1%和23.9%。

但是,我国1978年的产业结构与国际相近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差别(见表3-1)。我国1981年的人均收入处于低收入组别国家,但农业产值比重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工业产值比重则远高于低收入国家,甚至高于中等收入组别国家;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又远低于各组别国家的结构水平。导致这种产出结构差别的最关键的因素是:我国的资源配置以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不是由市场引导,社会成员最终消费需求结构对产出结构的影响很小。

表3-1 1978年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

img4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83)。

改革开放前,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我国制定并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增长的发展战略,资源集中用于重工业,国家在投资政策上实行了倾斜和保护,对工业部门的投资大大超过了对其他部门的投资(见表3-2)。而在工业部门内部的投资,又严重倾斜于重工业部门。其结果是,这一时期工业增长明显快于农业和服务业的增长,工业中重工业明显快于轻工业。这种片面倚重于重工业的经济增长是不健康的,重工业的增长更多地带来该部门内部供求循环增长,而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上升乃至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在投资建设领域,由于存在太多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现象,国民经济付出了大量的沉没成本,许多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形成固定资产,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表3-2 改革开放前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结构

img4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1950~1995)。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演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扭转产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注重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偏差不断被矫正,产业结构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变,三次产业结构及工业产业内部结构随时间推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变化。

从长期的变化趋势看,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除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出现过几年的短暂上升外,之后一直呈不断下降的态势。改革开放以后,伴随我国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第一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名义增长速度达到12.1%,比改革前年均名义增速高出7.8个百分点。但由于农产品收入弹性较低,伴随30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显著上升,第一产业产出份额呈现趋势性的下降。1978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到2007年仅占11.3%,第一产业产出份额下降了16.9个百分点。

img49

图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第二产业比重始终在GDP结构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虽然30年中经历了波动的过程,表现为先降后升的态势,但长期稳定在40%~50%。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份额从48.2%回落到41.3%;而从90年代初期,特别是21世纪我国加入WTO以来,是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高速增长的时期,从41.3%再度上升到2007年的48.6%。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总体上呈不断上升势头,并在1985年超过了第一产业。其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7年的40.1%,几乎翻了一倍。

img50

图3-2 1980~2007年产出结构的变化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轻工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动特征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对下降;在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相对下降,轻工业比重相对上升,轻重工业比例结构趋于合理。1978年,第一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28.1%左右,到1984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2.2%左右,上升了4.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48.2%下降到1984年的43%,下降了5.2个百分点。同一时期,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1984年的24.8%)。从轻重工业比例结构看,工业结构出现明显的轻型化趋势。轻工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42.7%上升为1988年的51.4%(相应地,重工业的比重则由57.3%下降为48.6%);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比重由29.2%上升为33.4%,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比重由13.5%上升为18%。说明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同时国家出台的鼓励和促进轻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政策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工农业比例、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2年):是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时期。进入80年代中后期,伴随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农业与一些轻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基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向就业压力的增大,凸显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消除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资源配置向第三产业集中的体制障碍,促使第三产业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推动了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1985年,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1%、44%、25%,到1992年分别为23%、48%、29%。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增加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7年间增加了近1/6)。

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是重化工业及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工业结构由高加工度化向技术集约化转变的阶段。这一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带动了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又以此促进了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与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个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工业中轻重工业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重工业比重显著增长,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重化工业成为拉动第二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三次产业结构从1993年的22.4%、48.3%、29.3%,调整到2007年的11.3%、48.6%、40.1%。

4.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评价

总的来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先后经历了以农业和轻工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重化工业所引导的基础设施、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不同阶段,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趋于良性循环,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由非均衡向均衡的演变。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通过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的“良性的非均衡发展”,而逐步实现了对过去产业结构偏差的矫正,并实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全面转变。1978年以前,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行业种类较少,行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第三产业中,商业服务业占较大比重,而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十分薄弱。1978~1992年(改革开放30年的前半期),在经过了上述所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二阶段后,我国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先后得到了长足发展,工农业比例、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产业结构趋于均衡与合理,为我国进入下一阶段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全面演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3年以来,尤其是跨入21世纪后,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我国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从高加工度化向技术集约化转变的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钢铁、汽车制造、机械等加工产业以及电子、光纤、通信等新兴产业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机电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了一定的技术装备基础,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网络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产业结构已逐步实现了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的转变,由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从主导产业单一向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转变。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我国产业结构正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需要同时强调的是,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加以解决,例如:①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仍然“大”而不“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工厂,但距离“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还相差很远。②农业是我国的战略产业,但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制约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较多。③第三产业发展仍较滞后,并且结构水平低。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主导,生产型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咨询服务业等)仍亟待大力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