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资全球流动形势及其对华影响

外资全球流动形势及其对华影响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外资全球流动形势及其对华影响全球外资流动异常活跃,规模大幅增长,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投资分布更加复杂,方式更加多样,国际外资政策差异明显,美元大幅贬值引发国际金融动荡,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重,将对中国外资流动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第一节 外资全球流动形势及其对华影响

全球外资流动异常活跃,规模大幅增长,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投资分布更加复杂,方式更加多样,国际外资政策差异明显,美元大幅贬值引发国际金融动荡,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重,将对中国外资流动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近年来,全球FDI规模大幅度增长,发达经济体流量总的趋势是降低,发展中经济体流量比重提高。但是,2006年流入发达经济体FDI增速是发展中经济体的一倍多。FDI转向服务业、采掘业和基础设施服务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其加大优惠政策,提供优良服务及基础设施,对跨国公司投资产生日益增强的吸引力,对中国引进外资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2006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位居全球第五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继续被评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东道国和研发首选地。但中国引进外资在全球所占比重偏低,仍有很大引进外资的空间和吸引力。

一、外资全球流动规模、区域分布及对华流动影响

从2004年开始的外国直接投资上升趋势近年来进一步加快。2006年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额达到13059亿美元,接近2000年的14110亿美元;流出总额达到12158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8%和45%(见表14-1)。2007年估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5379亿美元,超过2000年创下的历史纪录1.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2007年下半年发生的金融和信贷危机并未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总体增长造成影响。2008年的全球投资可能受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心、全球经济不平衡、金融市场状况恶化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东南欧与独联体经济转型国家的所有主要经济体,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均继续增加,只是速度不同。2006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资增长45%,大大超过前两年的增长率,达到8570亿美元,流出量高达10227亿美元,净流出1652亿美元。2006年美国从英国人手中夺回世界接受外资最多国家的桂冠。2007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至10019亿美元,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在世界第一的水平,为1930亿美元,英国紧随美国之后,有17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成为第二大新增外国投资接受国,法国以1230亿美元位居第三。欧盟保持最大东道区域,2006年占全部外资流入量的41%,2007年外资流入6100亿美元,大约占世界外资总额40%。2006年东南欧和独联体转型经济体外资流入量693亿美元,流出量仅为187亿美元,净流入506亿美元;2007年流入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大约41%,达到创纪录的980亿美元。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于FDI的吸引力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的低廉,以及各种税收优惠和较低的市场准入条件。2006年发展中经济体流入量为3791亿美元,流出量仅1744亿美元,净流入2047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量分别增长21%。2006年发展中亚洲国家保持其对投资者的强劲吸引力,占到全部流入发展中国家外资的2/3强。外资继续移向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2005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1650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流入量的18%。2006年,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流入外资保持上升势头,达到2000亿美元的一个新高度,比上年增长19%。2007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4384亿美元,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经济体,总额约为2240亿美元。2006年外资流入占到流向发展中国家全部净资本流量的一半。最近几年来外资流入继续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和稳定的外部融资来源。

img49

全球外资流动的活跃为中国利用外资提供了巨大机遇,为中国吸引外资提供了巨大的外部资金来源。中国及其香港保持本地区最大外资接受体地位。中国内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投资热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07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从2006年的695亿美元略微下滑至673亿美元。中国香港地区吸引的投资则从2006年429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544亿美元,增幅逾1/4。

全球各地外资流动的持续升高,反映了许多地区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绩效。持续走高的公司利润和股价,现金流动充裕以及企业间跨国并购活跃是外资流动增长最主要的原因。高额的公司利润和股价推高跨境并购价值,在外资流动中占有巨大份额。近年来全球外资流动兴起还是美元弱化的结果。海外或外国分支机构的利润所得很高。2006年外资收入在2005年增长16%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9%。2006年外资所得重新投资达到顶峰,占到世界外资流入量的30%和全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几乎一半。

二、外资全球结构变化及对华外资结构的可能影响

在过去25年里,外国直接投资在初级、制造和服务三个部门都显著增长。外国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最重要的变化是转向服务部门。这种外资流动结构变化对流入中国的外资结构会产生倾向性影响,表现为流入中国的外资投资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加快。2005年服务部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份额占61%,比1990年提高49%。而初级部门,尤其自然资源和制造部门的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份额一直持续下滑。2005年初级部门所占比重仅有9%,制造部门从1990年41%的比重显著下滑为30%。然而,近年来初级部门的比重部分恢复,2003~2005年的比重占到12%,资源丰富国家采掘业外国直接投资重新抬头,并且在基础设施服务业外资重要性也正在提高。

跨境并购也表现出服务部门日益增长的重要性。2002~2006年世界范围内服务部门跨境并购份额从1987~1990年的37%上升到58%;而初级部门从1987~1990年跨境并购份额为11%降到1996~2000年的5%,到2002~2006年又恢复到11%;制造部门全球并购份额却从1987~1990年的52%降到2002~2006年的31%。跨国并购转向服务业这种趋势也将会表现到中国外资并购活动上,外资会对中国服务业并购日益扩大投资。

发达国家初级部门在总的吸收外资中所占份额比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较低,1990~2005年初级部门份额下降主要限于发达国家,东南欧以及独联体国家初级部门的份额特别的高。2005年初级部门几乎占到其所吸收外资的25%。发展中国家制造部门的外资份额下降稍大些,2005年达到31%,比发达国家的29%稍高。发达国家服务部门吸收外资的份额比发展中国家稍高些,2005年两者份额分别为62%和58%。

初级部门里外资最高份额是采矿和石油业。具体外资流量不好估计,但跨境并购数据显示近年来这些产业吸收了巨额投资。2005~2006年,石油业跨境并购额接近采掘业的2倍。在过去的15年里几乎所有制造行业都经历了外资份额下降,包括曾经是制造部门最大接受外资的产业:化工、汽车及其他交通设备、食品饮料及烟草、电子电器设备、机器设备。1990~2005年除了发达国家化工及化学品、汽车及其他交通设备之外,所有制造部门的各行业在全球吸收外资份额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下降。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电力、燃气、供水、交通、贮藏和通讯等服务行业的份额相对稳定增长。虽然建筑行业外资份额下降,但基础设施服务业外资绝对和相对份额都在提高。金融服务业在全球吸收外资中份额呈现微微下降势头。1990年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业吸收外资所占份额估计为26%,高于发达国家19%的份额;然而,2005年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吸收外资所占份额提高到20%,发展中国家份额下降到15%。

三、全球外资政策变动及其对华的可能影响

2006年对外资政策进行改革涉及的国家有93个,与上年持平,总共发生184项外资政策变化,比上年下降10% (见表14-2)。总体来看,世界大多数国家外资政策变化更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继续采取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措施。2006年东道国政府出台147项使投资环境更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变化,其中发展中国家出台有利政策的占绝大多数,约占74%。各国进行的外资政策改革,包括简化手续、强化激励、减少税收,以及对外国投资者加大开放力度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外国直接投资。许多国家对吸引外资采取了许多促进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和鼓励的优惠政策,这些国家改善外资政策措施对中国吸引外资以及政策改革将产生复杂的制约作用。

表14-2 全球外资监管政策变化情况

单位:项

img50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采掘业与发展》。

同时,一些国家出台了对外国投资采取限制的行业措施,以便保护国家利益,获得更多的政府收入。2006年,出台更不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有37项。各国出于保护内部经济,防范外国竞争的原因,也进行了一定的管制。这些管制主要涉及对石油和基础设施等战略性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

此外,签署国际投资协定的数目继续增长。截至2006年底总计近5500项,其中包括2573项双边投资条约、2651项双重征税条约和241项带有投资条款的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安排。带有投资条款的优惠贸易协定的数量在过去5年中几乎翻了一倍。发展中国家日益参与到国际投资协定之中,获得了大量的投资便利。近来的国际投资协定往往针对范围更广泛的各类公众关注的问题,包括环境、安全、健康等方面。目前,WTO谈判进展不顺,阻碍了世界投资贸易发展的增长进程,许多国家间纷纷采取双边自由贸易区域安排代替WTO多边协议。中国也将顺应世界形势的变化广泛开展与重要贸易伙伴进行务实的区域自由贸易协议谈判,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促进中国对外经贸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国际经济环境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各国致力于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尽管各国出于经济安全的考虑也在不同程度地从各个方面制定一定的贸易壁垒,表现出保护主义苗头,但总的趋势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和深化,各国企业都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低成本的原料来源地、最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最大需求的消费市场。再加上不断细化的分工,各种可以分解的经济活动的外包,跨国公司的活动范围会越来越广。跨国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提高经济效率等经济目标,在世界范围内跨国投资活动肯定会继续不断增长。不过,由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增速放缓和美国经济滑坡,跨国公司财务状况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外投资及其业务可能会收缩,或者到更具活力的市场寻求机会,这些国际经济动向可能对流入中国的外资规模、结构、质量、投资方式等产生复杂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