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近期中国利用外资形势和外资企业发展展望
目前,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仍然很低,只是发达国家的1/10,利用外资的规模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坚持吸引外资的基本政策,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2007年估计实际利用外资将达到149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26亿美元、境外直接融资额567亿美元、外资并购105亿美元。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将在1667亿美元左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55亿美元、境外直接融资694亿美元、外资在华并购118亿美元。在世界经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外资可能更加看好在华投资的成长性,短期外资来华可能出现超出预测的规模。利用外资将主要转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业,外资投向中西部增幅较大,逐步加快境外融资、外资并购等投资方式的增长速度,限制污染重、能耗高、低附加值外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鼓励技术含量高、节能减排、高附加值外资项目,提高外资对内企技术溢出、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未来十年内在华外资企业数目将会比目前数目增长一倍,继续向服务业、中高端制造业投资转移,仍将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外资股权比重持续升高,经营管理本土化理念增强。
一、利用外资规模仍将继续快速增长
从2000年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波动较大,总趋势是稳中缓慢上升。2006年中国吸收外资居全球第四位。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其中,非金融领域(不含银行、保险、证券)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73家,同比下降5.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 (见表14-5)。
2007年总计实际使用外资82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非金融机构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7.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2007年制造业吸收外资下降,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速较快,中西部吸收外资增幅较大,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投资方式仍以新建投资为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较快发展。
表14-5 利用外资概况
注:商务部统计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分非金融(不含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两块,其中2000年以前数据包含对外借款。但这些数据不包含境外融资和外资并购的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的商务统计。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6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630亿美元。全球500强已超过490家在华设立了企业或机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超过1160家。(7)
国内有一些学者担心大规模外资会危害国家经济安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剥削劳动者,对继续增加引进外资持反对意见,认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高度依赖使中国经济在跨国企业国际战略的改变面前变得更加脆弱,以为中国已经有大规模外汇储备和银行存款,不再需要扩大吸引外资了。其实,虽然中国目前银行存款和外汇储备规模很大,但是这些资金只是生产要素而已,并不会自动形成生产力,需要企业家敢于冒风险去投资兴业,中国缺乏大规模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吸引外国企业家来投资可以弥补中国企业家资源的欠缺。而且,2004~2006年间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大体维持在8%左右,不仅大幅低于同期发展中经济体流入的比重,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达经济体中流入所占百分比(见表14-6),表明中国固定资本形成对外资依赖度相对较低。同期,中国流出资本的占比与世界的差距更加明显。1990年、2000年和2006年中国与世界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均显示增长趋势,但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006年中国流入外资存量占GDP比重只有11.1%,不及世界平均比重24.8%的一半。中国不仅对外直接投资薄弱,与国力极不相称,而且引进外资也与世界有相当大的差距,利用外资程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使用外资规模很小,不足发达国家的1/10。尽管中国引进外资规模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不包含金融机构外资之外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748亿美元,但是这个规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产业资本不足、人口就业矛盾异常突出的国家来说远远不够。2007年中国人均使用外资仅57美元,与发达国家人均使用外资超过500美元相差近10倍。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经济发达,不仅与其建立先进的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关,而且与其开放型经济体系密不可分,与其每年流入的大规模外国投资密不可分。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绝没有过度依赖外国投资,而且利用外资的规模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坚持吸引外资的基本政策,继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表14-6 中国与世界及两大经济板块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本形成及GDP中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
笔者认为,不论外资,还是内资,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关键在于如何加以管理、引导和利用。从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本性来说,内资与外资是无差异的,外资不一定比内资可恶,外资甚至比内资更规矩。政策上歧视一种资本,它就会假变为另一种资本。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经济福利来说,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问题在于如何管理和利用它们。生产力来源于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协作、和谐与统一。和谐论不同于对立论。资本是生产商品新价值的必要前提,它通过投资组织生产经营把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商品之中,推动了劳动者创造新的价值。笔者基于资本与劳动力之间和谐论,提倡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引进大规模外资,扩大投资规模,就可以让中国更大规模的劳动者参与生产劳动,创造更多财富和更多价值,从而让这些劳动者能够在就业中生产出自己的生活资料价值,生产出工资和国民收入。资本在组织生产劳动中占有劳动创造出来的工资之外的剩余价值,获得利润来源,这是资本投资的动力源泉。资本投资冒着收益不确定的风险,具有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配权,资本利润高低是没有保障的。资本与劳动力之间是一种互利共赢的交易关系,劳动工资收入不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都是由劳动合同规定的、有保障的。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物质财富来说,资本与劳动之间只能和谐统一,不可能长期对立和对抗。从总体和长远来看,资本与劳动之间任何损害对方的行为都是“损人不利己”的,任何一方不可能企图从损害对方中获益。他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由整体市场决定的。短期内损害对方可能迫使对方逃逸而选择替代者;长期试图损害对方必然损害自身利益。只有维持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才可能使双方利益最大化而得到更大利益。资本拿了剩余价值会转化为追加投资资本、税金、社会发展或保障基金等。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形成消费力,是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一环。只要没有外部力量干预,自愿的投资和交易都是经济理性的。当然这种自愿交易关系的建立需要国家健全法制,建立公平交易关系,严惩强迫交易、不公平交易的违法犯罪行为。经济领域立法需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以长期国民福利最大化为原则。比如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劳动环境、劳动报酬以及福利保障等作出规定,过高保护一部分就业劳动者利益,损伤资本利益,可能会削弱投资积极性,损害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过低保护劳动者利益,可能刺激资本投资积极性,但是“血汗工厂”却损害了整体就业者利益。立法者要科学评估一项新政策可能带来的不同福利效果,力求科学立法,确保国家法制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和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从经济理性来说拒绝外资参与中国市场资源配置是不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是中国强盛的基本政策,永远要坚持。政府应该欢迎合法、符合政策的外国投资,千方百计为外资企业发展服务。
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源增长、世界投资增长等因素来看,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前文分析发现,世界外商投资流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人口或劳动力规模增长等因素对流入中国的外资规模增长具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关系。中国外资市场环境、外资政策环境和国际间外资政策改革对中国引进外资的规模和结构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对外资结构影响难以定量分析。所以,在此只对外资规模增长作简单回归分析和预测,不涉及市场和政策因素变化的影响。
假定外商直接投资、境外融资和外商在华并购三种方式投资额(investi,i = 1、2、3)与世界外资流量(worif)、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或劳动力规模(popu)具有线性关系。于是,可以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investit= c + α×worifit+ β×GDPit+ γ×popuit
i = 1、2、3,t = 1993 to 2006。 (14-1)
在(14-1)式中α、β、γ分别是变量的系数,c是常数项。取1993年至2006年期间三种外资投资方式数据与世界外资流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或劳动力规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估计。回归得到表14-7结果。
表14-7 模型估计结果
注:* p<0.05;** p<0.01;***p<0.001。
资料来源:回归所用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
从回归结果来看,三个方程回归的拟合效果都很好。稍微欠缺的是第一、第三个方程里popuit、worifit、cons显著性不够。其余参数的显著性都很高。总的看来三个回归方程均符合预测要求。根据三个回归方程,预测得到2007年境外直接融资额567亿美元、外资并购10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826亿美元,外国人对华直接投资总计约达1498亿美元。预计2008年境外直接融资694亿美元、外资在华并购11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855亿美元,外国人对华直接投资总计约达1667亿美元。
由于影响外商投资行为的因素非常多,不可能全部通过计量模型反映出来,这里粗略的回归方程不可能准确模拟外商投资行为。尤其是政策难以体现在预测模型之中,没有把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因素考虑到模型之中。而且,国际间外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差别对引进外资规模、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预测值仅仅只能是个参考数值,与实际数值可能会有出入。
二、外资质量和外资结构将逐步改善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与外部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密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境外上市或金融市场融资、外资并购三种利用外资方式都会继续增长。境外融资和外资并购两种方式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国内成功企业到海外融资的规模将会相当可观。在全球并购浪潮的影响下,未来几年,在华外商为了节约成本会主要采取并购的方式扩张,外资企业在国内企业股权市场上的股权并购及持股规模会大规模增加。
在世界跨国公司主要以绿地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趋势下,中国目前引进外资仍然以新设投资为主,绿地投资比重不高的状况会日益改变。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中国外资并购额2000年为22.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593.56亿美元的3.8%;2001年为23.2亿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496.72亿美元的4.6%;2006年为67.2亿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694.68亿美元的9.6% (见表14-8)。2006年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额达到13059亿美元,其中并购流量8804.5亿美元,占总额的67.4%。可见,中国外资并购占外资总投资的比重仍很低。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底,外国投资者共并购2.18万户中国境内企业的股份,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7.61%,其中外国投资者购买1.94万户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上年底增长25.48%,注册资本1056.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倍;购买2373户内资企业的股份,注册资本286.75亿美元,2007年外资并购内资企业677户,比上年减少26户;并购的企业实有注册资本1342.96亿美元,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注册资本的11.59%。未来中国引进外资中新建投资将逐步下降,以绿地投资方式进行的比重将逐步提高,但是短期内与世界外资并购所占总投资的比重相比差距仍较大。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口众多,依赖世界市场供给粮食不现实。因此,中国守住18亿亩耕地面积的底线不能突破,工业用地将受到严格限制。将来,中国引进外资将日益增加并购比重,远期主要以绿地投资形式为主。
表14-8 中国与世界及两大经济板块外资并购流量
单位:当年价格亿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
在外资政策引导下,未来部分外资肯定会逐渐流向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外资项目主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家将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集中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以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这些外资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创业。东部地区仍是吸收外资最集中的地区,2007年实际使用外资545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88%。短期内流向中西部的外资增长速度会超过流向东部地区。2007年中西部地区外资流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
国家将大力吸收外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稳妥扩大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拓展利用外资的新领域,引导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和采购、物流中心,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由于政策的指引,第三产业和服务外包业务方式吸引外资比重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万家,同比增长7%;实际使用外资26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43%,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将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落实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现代农业、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将继续保持对外资的吸引力。引导外资研发中心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原始创新;外企与所在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进行集成创新;国企、民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实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鼓励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战略联盟,提高知识产权本地化比例。随着知识产权政策的完善,对外资进入行业限制的放宽,国内人才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稳定,更多的跨国公司将会把中国作为全球研发基地。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全年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3.41万户,比上年减少784户,下降2.25%;投资总额2526.0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39.44亿美元,增长15.52%;注册资本1579.2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17.07亿美元,增长25.12%;其中,外方认缴1362.2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97.69亿美元,增长27.96%,占注册资本的86.35%,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2007年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户均注册资本463.0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01.28万美元,增长28%。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1427户,比上年增加294户,增长25.95%,占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户数的4.18%。可见,2007年中国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户数下降,注册资本比上年增长25.12%,户均注册资本比上年增长28%,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持续高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短期内外资质量改善程度有限。外资户均注册资本数量规模增加只是反映外资质量的一个侧面,并不能直接体现质量提高。外资质量高低取决于外资所投资的技术含量、节能减排、所在行业分布、地域分布、就业容纳规模、税收贡献等综合指标。除非中央政府取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权力、官员升迁与地方经济成绩脱钩、地方财政与其经济无关,否则,地方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混乱状态难以逆转,良莠不齐的外资不在沿海地区落脚,就能在中西部地区找到投资场所。中国这么大国家,中央政策难以一以贯之,各地如饥似渴地追逐外资,即便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资也能够包装成优良外资。所以,从全国整体来看,外资质量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外部资金来源质量和政策水平的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决定了短期内外资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否则脱离实际片面追求高质量外资就会耽误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机遇,而把大规模可以利用的外资资源挡在国门之外被他国所用。
同样,外资投资结构会有所改善,但变化的幅度也不会很明显。在政策导引下未来外商投资将会逐渐流向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研发、服务行业,外资投资结构会略有改善,这会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外资会更多地流向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流向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外资的“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对于国内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利于缓解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会不断提高。
三、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发展的远景展望
(一)外资企业数目将会大幅增长
中国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外资企业在华获得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将日益明显。几乎凡是跨国公司,如不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分享中国市场及资源优势将无以应对全球化竞争。中国存在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问题,大批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待业,新的《劳动合同法》无法解决就职人群忍受的高强度、超时或加班劳动。即使中国劳动力效率不是很高,但在华企业从华工身上获得的竞争力可能无以匹敌。大型企业不分享中国市场和劳动力资源恐怕难以继续成长。不仅目前在美国设立机构的跨国公司要纷纷来华建立企业,而且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要纷纷来华建立桥头堡。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8.62万户,比上年增加1.14万户,增长4.14%。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较快经济增长形势,在国际经济景气不佳和纷纷提升产业结构情况下,外资在华投资设厂的增长速度还会加快。仅以目前外资企业数目增长速度,除去撤资、注销的企业数目之外,中国外资企业数目仍将会大幅度增长。
(二)外资企业向服务业、中高端产业链的投资增长加快
由于外资政策的引导,未来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应该会追随政策,改变其投资方向,逐步转向服务领域和高科技产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开放领域逐步扩大,外资会追逐这些刚刚开放的新领域的丰厚利润蜂拥而入。曾经主要靠低税收来盈利的低水平“三来一补”加工企业将会转型升级或撤资,重新考虑出路。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底,外资企业在第一产业实有6005户,比上年增长3.16%,占实有总户数的2.1%,注册资本147.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6%,占实有注册资本的1.28%;在第二产业实有19.58万户,比上年增长0.8%,占实有总户数的68.42%,注册资本7394.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3%,占实有注册资本的64%;第三产业实有户数快速增长,外企在第三产业实有8.44万户,比上年增长12.88%,占实有总户数的29.48%,注册资本4011.9亿美元,占实有注册资本的34.72%,注册资本比上年增长40.37%。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向服务业布局速度明显加快,外企产业层次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从而带动国内关联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由于政策的逐步完善、稳定和政府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商在华业务肯定会不断扩大,向利润更丰厚的中高端产业链移动。
(三)外资企业仍将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随着中国引资质量提高,引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外资项目大大减少,中国整体外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将会逐步提高,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的利润回报率仍将会继续保持高位。
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400家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平均回报率高达22%。在全球25个对外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中,中国是外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国家,连续5年名列投资回报最有保障国家第一名。从全世界范围看,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都是最高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华纳税数额从2002年的61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951.2亿元,年均增长26% (见表14-9)。外资企业在华所得税高速增长折射出其相当丰厚的利润回报。
表14-9 2002~2007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的税务统计。
中国市场庞大、投资回报最有保障、投资回报率最高是中国强力吸引外资大规模进入的重要原因。但外资企业大量增加不会立即导致利润率下降。只有当外资企业数目增加到一个巨大的门槛时,譬如2020年时,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才会出现利润率下跌的可能。
(四)外资占外企平均股权比重将会持续上升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底,外资企业实有投资总额2.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012.25亿美元,增长23.5%;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1.1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89.45亿美元,增长22.08%;其中,外方出资额9211.4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805.23亿美元,增长24.37%,占注册资本的79.72%,比上年增加1.47个百分点。外资股本投资在外企总股本中平均比重呈上升势头。
随着外商独资经营领域放宽,外商投资企业类型呈现出两升两降的发展趋势,即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双双上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双双下降。截至2007年底,全国实有外商独资企业17.96万户,比上年增加1.47万户,增长8.89%,外商独资企业占实有户数的62.73%;外商投资股份公司625户,比上年增加143户,增长29.67%,股份公司增长迅猛;中外合资企业9.15万户,比上年减少1861户,下降1.99%,中外合作企业1.45万户,比上年减少1570户,下降9.74%。
大部分新设外资企业以独资形式出现,独资化趋势更加明显。2007年新登记外商独资企业2.65万户,比上年增加981户,增长3.84%,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以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占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7.84%。在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户数减少的情况下,外商独资企业依然呈现增长趋势。可见,外资占外企股权比重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五)外资企业本土化成长理念增强
过去外资重视国际市场,把自己作为外来的客商,随时可能离开。随着国民待遇政策落实,外资企业将日益依赖国内市场成长,把自己看做本土企业,不再希望得到特殊优惠待遇。外资企业将更加自觉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更加注重环保、进行跨文化沟通、与政府及媒体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注重广告宣传树立本地企业负责任的形象。外资企业在华经营需要制定本地化战略,将大量起用本地高级管理人才、在本地开展研发、深入理解本地市场需求特征和文化特质、以本地市场作为产品生产营销重点、与本地相关企业及社区建立互利友好关系。因此,外资企业本土化成长理念会日益增强。在华本土化观念不强的外资企业可能面临重塑形象的挑战,或者面临直接被淘汰出局的危机。绝大多数外资企业会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环境,成功实施本地化战略,顺利在华拓展业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