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例业“员工炒老板”案例分析

例业“员工炒老板”案例分析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 例[2]IT业“员工炒老板”案例分析一、徐少春:确实有点背[挨踢男之一/出腿者:员工/挨踢者:金蝶/状态:受到“教育”/心得:把员工变成老板]虽然徐少春不愿多说,但2004年对于他来说的确有点背。为了表明金蝶的投资价值,徐少春还透露,旗下管理着1420亿美元基金的宝源投资,已经将持股比例由5%增加到6.19%。

案 例[2]IT业“员工炒老板”案例分析

一、徐少春:确实有点背

[挨踢男之一/出腿者:员工/挨踢者:金蝶/状态:

受到“教育”/心得:把员工变成老板]

虽然徐少春不愿多说,但2004年对于他来说的确有点背。

先是与安徽软件代理商瑞信不欢而散,被认为是“软件供应商与代理商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的典型事件;接下来是7月,出现IDG从金蝶撤资的事件,有媒体报道,曾持有金蝶25%股权的风险投资商IDG从金蝶撤资,而联系到此前增资速达一事,从而有人得出IDG并不看好金蝶的结论;同时,又在7月,金蝶内部宣布裁员:此次裁员涉及行政部门和研发部门,裁员幅度分别为10%和5%。

然而,徐少春面对媒体谈到自己的“梦想”依然是:到2010年成为世界应用软件10强。而在这6年里,徐少春的任务是从2亿元人民币变为2亿美元,而这对于增速放慢的管理软件市场而言,可谓难上加难。

虽然金蝶认为更换代理商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但是在对瑞信事件上,速达董事长岑安滨认为,媒体报道事实上非常客观,的确有一部分经营金蝶软件产品的代理商近期转投速达、用友。而IDG的撤资,徐少春认为IDG从金蝶成功套现2亿元,金蝶也成为IDG在中国成功的投资之一。

为了表明金蝶的投资价值,徐少春还透露,旗下管理着1420亿美元基金的宝源投资,已经将持股比例由5%增加到6.19%。

不管徐少春如何解释,毕竟渠道商叛变、IDG撤资、内部裁员都不是什么好消息。面对如此多的压力,徐少春为了稳定军心,在谈到员工问题时,甚至称:“员工在我的脑海里面就是他们是老板,我是员工。”

或许徐少春真的要把员工变成老板。在香港上市以后未来十年,金蝶给员工提供占总股本高达30%的期权,现在先后有4批员工获得了公司的期权。为了能够留住人才,徐少春还提出“五子”计划,“五子”就是位子、票子、车子、房子、妻子。

虽然面对如此丰厚的薪酬和期权,但是徐少春依然紧张。在机场,徐少春曾接到一位重要员工要离开的消息,为此徐少春特意打电话给那个人,而最终在长时间的通话后,挽留住了那位员工。

虽然不愿多说裁员一事,但徐少春也承认金蝶正在调整之中,“我们在组织机构上做了一些调整,人员多了,链条太长”。

对于今年一系列的变故,国衡咨询公司顾问曹麟泠认为:这实际上反映了目前国内管理软件行业在整合趋势下的躁动不安。

对此,徐少春也持有相同观点:“几年前,某些客户喜欢追捧‘概念’。而现在,客户对管理软件市场以及ERP产品的了解已经非常深入,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已经运用得非常娴熟,甚至客户‘教育’厂商的情况也不罕见。”

二、郑昌幸:管不了部下

[挨踢男之二/出腿者:高管/挨踢者:尚阳科技/状态:

痛楚无法言说/心得:一开始就必须整合]

在决定到中国网通之前,郑昌幸想透了;在决定离开中国网通之前,他也想透了。虽然如此,但他却没有想到离开网通后创办尚阳科技的过程却是如此艰难。

“第一笔融资已经用完,可是我们并没有一件像样的产品,这次总共裁员100多人,将近30%,我觉得待在这里,真的很有压力,是对自己前途的压力。”在裁员之后,薛辉虽然没被裁掉,但也递交了辞呈。而她离开的原因,却与当年郑昌幸离开网通的原因相似。

离开网通之后的郑昌幸可以说也很幸运,他遇到了“就像因特网泡沫时候一样的情况”,本来打算融资5000万美元,结果谈来了8500万美元。郑昌幸没有乐不可支地忙着数钱,他开始对一笔一笔的钱进行甄别和选择,因为他很清楚,那些不看重长远的风险投资,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最后,他选择了其中的5800万美元。

取得融资之后,郑昌幸开始了一系列并购,先后收编了汉网、联合网维以及华为旧部,再加上在社会上招聘的一部分人,组成了如今的尚阳科技。

尚阳科技成立后,从高层到员工“成分”极为复杂,有“海龟”也有“土鳖”,有出身国企的,也有来自外企的;有来自创业公司的,也有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以高管为例,就有中科院院士侯自强的儿子侯立民,原华为高级副总裁陈硕、毛森江,IBM的杨波以及微软.net核心研发小组成员张淡泊。所以,郑昌幸几乎是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倡导一种融合的文化氛围,倡导一种以业绩为导向的环境。他甚至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请来著名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长时间地跟着公司一起做。

虽然如此,但是郑昌幸在创办公司的时候依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进行“强势”的内部整合。

尚阳科技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以上四部分人组成了如今尚阳科技的四大部门,一个300人左右的中型公司,却要实行事业部制,在外面完全没有竞争力。

“开始的时候,怕损失暂时的利益,怕某些人离开,没有进行全盘的整编,造成政令不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销售部门,都有自己的研发人员,也都希望拿到最赚钱的项目。”那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其实,从公司架构上来看,郑昌幸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是一家创业型的公司,如果四个事业部中有一家能够发展起来,而其他三家都不行的话,那么只要选择最好的这家,那么公司就可以得到发展。

可是,如此架构,便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政令不通,各事业部为了自己的生存,彼此独立,彼此压制,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产品没有竞争力。“你总是在支持当前的有缺陷的东西,永远都是在弥补前面不完善的东西。”

在尚阳科技内部,甚至从华为招聘的旧部,因为生活的原因,并没有来北京,而是一直留在深圳。“实际上华为这部分人已经处于失控的状态,你必须不断供血、输钱,否则人家就会离开。”

对于并购之后如何整合的问题,理实佳讯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市场经理黄海东认为:一个公司只有两年时间抓准机会提升企业价值。两年后,产生协同效应的机会就消失了。

管理权更迭后的12个月,你的业绩数字持续下降,成本削减很难实现目标,分析人士也开始批评。甜蜜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该怎么办?

三、马志平:无还手之力

[挨踢男之三/出腿者:竞争对手/挨踢者:熊猫/状态:

别人的搬运工/心得:落后就要挨打]

国内手机厂商真是惨淡经营。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到48.1%,今年第二季度国产手机的销量同比下滑了23%。而就在去年的同期,见诸报端的却尽是国产手机势头强劲,要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的消息。

在这场手机寒流中,熊猫手机可能算是其中波动最大的。记得去年熊猫移动的总经理马志平曾经对媒体说:“从趋势上看,国产手机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间为时不远了。”可能正是基于对未来走势的乐观,熊猫去年展开了高达3亿元的广告攻势,一度成为手机厂商中的明星。与去年调高手机的年销售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熊猫移动将今年500万部的预期销售量,调到300万部。

这场国内外手机厂商的逆转似乎来得很突然,事实上,国产手机缺乏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以及供应链不足等“软肋”一直都存在,只是它被表面的市场占有率所掩盖住了。

国产手机的这种节节攀升的势头,很大程度上与竞争对手的价格和渠道两大短板有关,细数国内的手机厂商,几乎无一例外地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连续几年排名国内第一的波导自然不必说。像熊猫虽然打着中端的品牌形象,但是从价位上看依然是在较低端的市场。当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外厂商回过味来,以“万人拉网”等营销方式拓展渠道,推出千元以下的手机打开低端市场时,国产手机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易观国际的刘磊分析说,由于大城市的移动用户渗透率已相对较高,以后手机的增量市场将主要来自二、三级城市,这也就意味着中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即将展开。

那么从长期来看,技术实力的提升成为国产手机的必经之路。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今年某次信息产业部进行的CTA测试中,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就有300多款。熊猫移动也于2004年3月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机型,比预想的三年时间提前了一年。但是由于在研发的前期,投入市场的机型远低于研发的机型,导致一方面制造成本不能降下来,产品不具有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产品的性能不稳定,让熊猫的日子不太好过。

在国产手机节节后退、与科健的纠葛,以及马志平本身的违规担保等负面影响下,熊猫的资金链能否支撑得住,让人心存疑虑,马志平“不想当搬运工”的想法何时才能实现?

四、王永民:我只有认了

[挨踢男之四/出腿者:盗版者/挨踢者:王码集团状态:

孤家寡人/心得:历史注定必须付出]

走进北京西北角一栋商住两用住宅的12层,就是王码集团的所在地,一进办公室,首先吸引你的可能就是左侧墙上挂着的一张红底金框的大幅照片,照片上的人正是这个公司的老板王永民,王码五笔的发明人,王码集团的董事长。

一天周末,王永民将七八家媒体的记者齐聚在他的办公室里,集体采访他。整个采访的节奏一直都由他掌控着,他的口才也正如他自己所说,非常的好。

“在中关村你能找到一个公司与我相比,但是找不到一个人与我相比。”他甚至戏称,如果今天他心脏停止跳动,这个公司马上就会垮掉。在他发给记者的一堆资料中,就有一本《王永民诗词选》。除此之外,他还会拉二胡、刻图章、练书法等,据说这些都是他自学的,从来也没有请教过老师。早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就曾经对校长说过“除了生孩子外,别的我什么都能学会”。

其实王永民也曾想找人来帮忙,被他请来又请出去的职业经理人多达八个。对于人才的要求,王永民的标准就是创新和实干。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实干家,公司的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他都会过问得非常仔细。但是他觉得自己请的职业经理人“素质太差,除了会说,其他什么都不会”。

王码也曾经达到200多人的规模,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后来与福建的某家企业,合作准备联合上市,王永民将写字楼卖了,技术折价等方式,投了4000多万元进去,五年的时间最终无功而返。据说日本的孙正义等也曾想与其合作,同样不了了之。王码也曾经想要搞多元化,制造PC、鼠标等,也没有获得成功。

在他看来,并不是自己不善于找合作伙伴,而是当“到处是黑人时,白人你是找不到的”。所以,他绝不会再为了上市让别人来控制自己。“这是我自己的公司,我想怎么打造就怎么打造”。

多年过去了,王永民一直在单打独斗。今年已经60岁的他每天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与王永民同一时代的柳传志,已经将发展壮大的联想成功地移交。当有人问到“有人认为你只是一个发明家,而不是企业家时”,王永民毫不掩饰自己的不高兴,“这是我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

知识产权没有得到保护,被他看做公司没有得到较快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

“你到西单图书大厦,三个书架全是关于五笔字型,其中只有一本是我写的,其他都是抄我的”,王永民说,有家媒体曾经将他比做中国的比尔·盖茨,认为他是中国的首富,“但是这是不了解中国的情况”。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王永民说因为盗版问题,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已经不想去追究,并且认为这是历史注定自己这代人就必须付出的。但是提到20世纪90年代初,他与中关村的多家公司因为知识产权打官司的事情,依然很激动,“我是A型血,做事喜欢较真,从不服输,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只有认了”。

王永民最近五年,他一直在领导公司进行汉字数字化的研究,并于今年6月推出了五项专利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依然会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该如何利用这些发明来为公司盈利呢?

五、IT界不需要全才(口述 方兴东)

在IT里面,有大的发明,创新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会是做企业成功的。比如Excel的发明人,如果当初申请专利的话,微软每年要给他大量的钱。但是他作为发明家,这个价值是充分地发挥出来了,但是作为企业家,他却是失败的。我认为这两者间是不能兼得的。

当然也有技术出身的人,最后能够成功地转型成为企业家,像王志东最开始也是做程序的,但是他从技术到管理有一个过程。你作为一个发明家,只要把技术做到最好就行,而企业家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资源,所以包容性需要更强。

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什么都能干,我认为这就比较危险了,别人就没有空间了。我们从硅谷一些创业成功的公司可以看出,像英特尔、惠普、雅虎这些公司都是两个人搭配,这样优势互补,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局限性,每个人只需要把自己最专长的东西做好就行了。

另外,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只有尽一切可能去排除这些不利因素。你不能过多地去抱怨这个环境,而是应该在现有的环境里面,去创造性地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一个企业家把几个问题作为抱怨的对象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企业家就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家。你可以抱怨知识产权的问题,但是如果五笔字型没有盗版的话,它也不可能这么普及。知识的共享和普及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让你失去很多获益的机会,但是它也帮你大规模地普及了市场。你没有花任何一分钱,市场就帮你普及开来了。

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经济。实际上,知识产权有作用,就是因为它是保护少数的知识,其他大量的知识必须是共享开放。知识产权本身就是一种盗窃。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是保护起来的,你要做任何一个创新,必须付出很大的成本,这个机制就没有办法运作了。

现在的输入法有很多,这个已经是一个免费的市场,你可以将它作为你服务里面一个附加的东西,但是你如果要把商业模式建在这里头,就比较困难了。王永民如果能够在互联网时代里,五笔字型与之结合进行更多的创新,那么不管它能不能形成多大的产业,王永民在这个产业里的位置,拥有的资源都会比现在大。现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王永民已经离大家越来越远了,这正是高科技产业里面最残酷的地方。

【注释】

[1]参见《内部研究报告》2004年11月。

[2]由朱雪尘、王颖编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