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篇 走出投资高速增长的怪圈[1]
统计数据表明,当今的中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在许多领域例如,钢铁、水泥、化工、铝材、汽车等都出现了“暂停”的叫声,房地产投资“泡沫”论的警告更是不绝于耳。本来,投资不足是令人担忧的,现在反过来,投资过多也让人感到充满风险。换句话说,投资高速增长是好事,同时也会孕育着不好的因素,我们必须冷静地加以分析。可以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至少有以下三个。
第一,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说投资是配置资源的形式之一的话,那么,无非是通过市场还是政府(计划)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价格为主要信号。投资需要回报,利润高的行业必然吸引众多的主体进入。拿汽车来说,既然有30%的利润率,为什么不拼命挤进去呢?当然,最后总要有倒霉的。这时用政府来配置?以前的“三大三小三微”哪个不是计划出来的?说是汽车生产厂家过多,哪个不是经过批准的?北京可以上现代汽车,奥克斯为什么就不能上?问题的关键是竞争之后能不能退出来。国有企业的通病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国有企业有投资冲动,争投资、争项目并不是今天特有的现象吧。
总之,投资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利益驱动,这里有合理的一面;二是主体行为不正常,没有风险顾忌。后者更加可怕。
第二,我们需要怎样的投资增长?笼统地提出一个速度指标并不科学。目前投资结构的失调或者说畸形已经十分明显。因此,实现良性投资增长的关键在于保持结构的均衡。比如,生产性投资应该与消费性投资相协调,应该从生产信贷转向消费信贷,企业应从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在生活资料方面,衣食基本解决,要向住行倾斜;住房结构中高档的多、适用型的少;住行相比,行更重要;城市公共交通差,特别是轨道交通最差;城间交通高速铁路建设遥遥无期。日本1964年就建成了从东京到大阪的高速铁路,每天单向发车132次,提前两个月买票,7920次车任意乘坐。我们高速铁路为什么长期的议而不决?为什么计划不起作用,市场也不起作用?
第三,如何才能使过高的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投资速度过高好比一个人发烧,解决的办法无非两条:一是治标,二是治本。所谓治标就是吃一片阿司匹林,打一针退烧针,虽然可能“立竿见影”,但热度很快又会卷土重来。同样,医治投资过热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动用行政手段“叫停”,但最终不可能解决问题。市场手段方面,可以让价格的作用更加灵敏,政府尽量减少对价格的干预,比如,搞经济适用房,就一定会引导人们获得价格双轨制的好处。想迅速解决公共交通问题也很好办,把公车取消就好了,造车的也会清醒一些。所谓治本就是坚决地调整结构,比如,公共交通大幅度地向轨道交通倾斜,引导各类资金投向这里。更重要的是塑造理性的投资主体。如果是花别人的钱,自己不承担任何风险,谁也会大把地花,在中国,“败家子”最不短缺。假如通过政策拿到土地,从银行借来钱,不管最后房子卖给谁,自己先捞到好处再说,谁也愿意这么干。
总之,当前的投资热似乎是表现出一些人的盲目冲动,但是,归根结底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我们必须检讨造就这些“投资英雄”的机制。本来,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即当好“裁判员”,如果政府总想干企业的事,总想当“运动员”,这个比赛的秩序就很可能会大乱。政府不要搞乱了市场,“投资腐败”最终将会搞乱了自己。一个社会仅仅是“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同时出现。在医治投资热的过程中,调整政府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