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系

金融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系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金融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系一、金融结构失衡界定戈登史密斯将金融结构概括为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工具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或者构成状态,他还指出由于不同类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性质差异以及相对规模最终通过一国的金融结构表现出来。

第一节 金融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系

一、金融结构失衡界定

戈登史密斯(Goldsmith,1969)将金融结构概括为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工具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或者构成状态,他还指出由于不同类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性质差异以及相对规模最终通过一国的金融结构表现出来。基于此金融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上层金融结构”与其“经济基础”即国民财富的内在联系。第二个层次就是金融工具结构。金融工具可区分为两大基本类型:股权类和债权类。后者又可以划分为国内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和外国居民三种类型,这一层次研究主要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在其总量中所占的相对比重及其在各种产业中的分布。第三个层次就是金融中介结构。首先是中介率,即各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例,用以表明一个国家金融中介部门的发达程度;其次是不同类型中介机构的金融资产在金融中介机构总资产中的比重,用以显示不同类型中介机构的市场份额。[1]

金融结构演进的内在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加多样化、更加复杂化和更大规模的需求。金融结构演进必须与实体经济升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适应,它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否则,就会出现金融结构转变迟缓,形成金融抑制,进而减慢经济增长速度,阻碍实体经济发展;或者由于金融结构转变过速或过度,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出现金融发展过度,引发经济泡沫产生,同样会减慢经济增长步伐,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障碍。由此可见,所谓金融结构失衡是指由于金融产品之间、金融产业部门之间、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遭到破坏,导致金融体系部分功能错位或丧失,进而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失效。

由于金融在经济增长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金融结构失衡对一国国民经济产生的风险更具有特殊性,影响时间更长,破坏程度更深。从金融结构的内涵来看,金融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种金融产品、各金融产业在经营规模上的比例关系失调,金融市场发展出现错位,导致金融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遭到破坏,金融体系中的某些功能过度膨胀,而其他功能出现缺失;二是各金融产业部门之间产生负面作用关联影响,它是指某一金融产业结构失衡对其他金融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产生制约影响,从而金融结构的整体效应降低;三是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相适应程度加剧,金融功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金融效率不断下降,对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二、金融结构失衡程度判断

(一)金融结构协调性

金融结构及其子系统内部构成所包含的各类金融要素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在各种金融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金融体系。只有各金融要素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才能得以实现。金融结构所包含的各类金融要素,诸如金融产业、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关系,当这种关联关系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协调状态时,金融结构就会保持均衡。而当金融结构所包含的各类金融要素之间有机联系被割裂,整个金融结构系统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时,各类金融要素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丧失,直接削弱了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金融结构就会出现失衡。关注金融结构的协调性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仅仅依赖于局部金融要素功能的发挥,金融的功能则不能充分体现。因此,金融结构的协调性绝非是金融结构局部协调,而更加强调的是金融结构整体协调。在失衡的金融结构中,即使某些金融要素发展超前,但其他金融要素发展滞后,也会使金融整体功能不能完全发挥甚至丧失,例如,仅仅依靠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而缺乏有效的信用工具和信用中介的支持,金融市场功能将被极大地限制。因此,一方面金融结构协调性的重点在于多种金融要素的协调发展,不仅要发挥各金融要素的基本功能,还要从这些基本功能中衍生出一些新的功能。例如,货币的最基本功能是充当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而当植入信用和银行等金融要素后,货币的功能范畴则被有效放大;另一方面金融结构协调性强调金融结构内部各类金融要素不同组合方式决定了金融功能整体的差异性,如同钻石和沙子的分子构成都是二氧化硅,但由于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果使钻石和沙子有着不同的价值,前者稀少而昂贵,而后者则普遍而廉价。

(二)金融结构运行效率水平

金融结构决定了金融效率,而金融效率则反映了金融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程度,金融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使全社会的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提高。戈德史密斯曾指出,储蓄与投资水平决定了经济增长,而金融结构则最终决定了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在金融结构演进过程中,金融功能随着金融工具的扩充而不断得以完善,特别是储蓄功能与投资功能被分割之后,储蓄和投资的功能进一步被强化,进而投资收益水平得到提升,并导致国民生产总值中资本构成比率及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社会资金的流向是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盈余部门转移到赤字部门。如果出现金融结构失衡,就会降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从而降低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如果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路径被限制,产生大量的储蓄投资差额,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幅度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2]高连和(2004)研究表明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如果金融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水平较高,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效率;反之,金融结构出现失衡,金融效率水平就会降低。所以,我们通过对金融运行效率水平的观测可以判断金融结构的失衡状况。

(三)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适应性

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与实体经济对金融要素的客观需求密切相关。一般意义上,金融的本质属性就是为实际经济提供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工具。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金融结构能与实体经济结构相适应,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对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客观需求刚好可被当前的金融结构所满足;从另一角度而言,金融结构包括其子系统的比例关系以及金融结构及其子系统所提供的各类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对这些金融要素的需求完全匹配,而且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当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性被破坏,金融结构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客观需求,就会出现金融结构失衡。由这种适应性被破坏而产生的金融结构失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金融短缺”的情况发生,即在金融结构失衡下某些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例如,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缺乏中小金融的支持;二是“金融过剩”的情况发生,即在金融结构失衡下某些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超过了需求,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金融过度发展的结果。

三、金融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机理分析

(一)金融结构差异决定国际收支失衡

金融结构对国际收支中资本和金融项目存在直接影响。金融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国际资本流入的渠道的不同,进而对国际收支中不同账户产生作用。金融结构可以划分为银行导向结构和市场导向结构,且两种结构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相对于市场导向结构而言,在金融机构中银行导向结构银行资产及负债所占比重较大,金融资产主要以贷款为主,金融市场主要为银行所控制,居民的资产组合以现金和存款为主;而在市场导向结构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占份额较大,其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募集资金,在居民资产组合中股票、债券占较大比重。[3]无论是市场导向结构还是银行导向结构本质上都偏离了金融结构均衡发展路径,即存在金融结构失衡状况。从国际资本流向看,以市场导向结构为主的国家大多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其国际收支受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证券投资账户。例如,以市场导向结构为主的英美国家,由于其拥有全球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其资产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品种繁多且规模巨大,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从而使得其资本项目顺差不断积累。而以银行导向结构为主的德日国家,银行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导致很少有国际资本流入证券投资账户,同时又拥有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下,资本项目则出现逆差状况。

(二)金融发展滞后决定国际收支失衡

金融结构的失衡直接导致金融发展水平滞后,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出现。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与技术进步关系日益密切。技术进步不仅受到科学技术自发展的内在因素影响,还受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制约,而金融发展水平高低是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则可以改变一国国际比较优势,进而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Solomon Tadesse(2002)的研究表明,一国金融体系发达程度决定了金融部门为技术创新提供大规模融资的能力,资本市场作为有效的资源整合平台,一方面可兑现技术创新投资者投资收益,分散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风险,从而构建了对技术创新长效性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资源稀缺的假设前提下,经济主体行为是以追求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为最终目标,并且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要把风险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国际贸易是一种跨国交易行为,受到贸易地理、资源禀赋及交易条件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贸易所面临的风险程度较高。为保证国际贸易发展的稳定性,分散或消除这些风险则显得至关重要,而金融部门可以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运用来化解上述风险。例如,贸易信贷提高了交易双方的信用水平,保险可以分散因汇率波动、价格变化以及运输过程所导致各类风险。但当一国金融发展滞后而难以冲销上述风险时,就有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出现。[4]

(三)金融结构效率决定国际收支失衡

金融结构效率对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存在间接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我们可以把经常项目差额表示为国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 CA= S-I(CA表示经常项目差额,S表示储蓄,I表示投资),即储蓄大于投资时,就会产生经常账户顺差,当投资大于储蓄时,就会出现经常账户逆差。而金融结构效率正是决定了储蓄和投资关系的核心要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论:金融结构效率决定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储蓄投资差额又决定了经常项目差额,进而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因此金融结构效率对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变动表现为一种间接影响。当金融结构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状况的出现。当一国储蓄长期大于投资时,经常项目就会出现持续性的顺差,而当一国储蓄长期小于投资时,经常项目就会出现持续性的逆差,二者都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状况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